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95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和用于固定绝缘本体的外壳体,外壳体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横向两端向下延伸的侧翼,其中,外壳体设有凸出部,绝缘本体设有固持凸出部的凹槽。通过凸出部和凹槽,能缓解外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因外力影响而相互产生的作用力,也同时增强了外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结合的紧密度,从而增强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固持构件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池连接器,是各便携式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今业界使用 的电池连接器,为了增强其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固程度,增加了 一种固持构件。如图i所示的一种电池连接器ioo,,其包括绝缘本体r、若干收容于绝缘本 体r的导电端子2,,以及将绝缘本体r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的金属壳体3'。金属壳体3'包括主体部31,和由主体部31'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侧翼 32',并由各侧翼32'底端向外弯折延伸有固定部33',绝缘本体l,包括顶壁ir、前壁12,、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绝缘本体r的顶壁ir、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对应金属壳体3'的主体部31,和侧翼32,设有连成一休的凹陷部iir,该凹陷部iir靠近于绝缘本体r的前壁ir,将金属壳体 3'装设于绝缘本体r凹陷部iir中,通过将金属壳体3'的固定部33,与电路 板相焊接,就可增强该电池连接器ioo,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固程度。但由于金属壳体3,是与电路板相焊接,且设于绝缘本体r前端处,当此 种电池连接器ioo,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与该电池连接器ioo,所对接的电池(未 图示)对绝缘本体r产生一向后的作用力,会使金属壳体3,与绝缘本体r之 间相互作用,而使金属壳体3'对绝缘本体r凹陷部iir周侧的塑胶厚度较薄 弱处产生一破坏力,从而影响该电池连接器ioo,的使用。再者,上述金属壳 体3'与绝缘本体r之间的相互作用,亦会使金属壳体3'与绝缘本体r凹陷 部iir相互结合不够紧密。鉴于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能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的电 连接器。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和 用于固定绝缘本体的外壳体,外壳体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橫向两端向下延 伸的侧翼,其中,外壳体设有凸出部,绝缘本体设有固持凸出部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计凸出部和凹槽, 能緩解外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因外力影响而相互产生的作用力,也同时增强 了外壳体与绝缘本体凹陷部之间结合的紧密度,从而增强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相结合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照图2至图3,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 中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用于固持绝缘本体1的外壳体3。绝缘本体1大致呈矩形设置,其包括顶壁11、底壁12、左侧壁13、右 侧壁14、前壁15和后壁16,其从前壁15向后开设有若干并列设置的收容 槽151,每个收容槽151与绝缘本体1的底壁12相贯通;所述收容槽151 于前壁15开口处的两侧各设有一抵持部152。绝缘本体1的顶壁ll橫向开 设有凹陷部lll,该凹陷部lll沿左、右側壁13、 14向下延伸至绝缘本体1 的底壁12。所述凹陷部111面向后壁16—端的中部位置向后开设有凹槽112。 另外,凹陷部111上靠近底壁12处皆设有一开槽131。导电端子2大致呈长片状体,并经过若干次不同角度的弯折。其包括固 定部21、由固定部21 —端弯折延伸的连接部23、由该连接部23—端弯折 延伸的弹性部24以及由固定部21另一端弯折延伸的尾部22,其中固定部 21的两侧设有若干倒刺211,这些倒刺211为导电端子2于绝缘本体1上的 固定支撑点。该导电端子2还包括设置在弹性部24末端的接触部25以及由 该接触部25自由端相对两侧凸伸设置的凸耳251。其中,凸耳251能防止导 电端子2的自由端露出绝缘本体1,加强对导电端子2的稳固。外壳体3是由片状金属片冲压剪裁弯折而成,包括主体部31和由主体 部31橫向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侧翼32。其中,主体部31纵向一端向后水平 延伸有一大致呈矩形的凸出部311,而侧翼32的底端各向外延伸有与绝缘本 体1的底壁12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焊接部322。另外,侧翼32上设有与绝缘 本体1的开槽131相对应卡持的扣持片321。组装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从绝缘本体1的底壁12由下向上嵌合,导电端 子2接触部25露出于绝缘本体1的前壁15,凸耳251限制接触部25的露出高度,固定部21通过两侧设置的倒刺211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尾部22从后 壁16的底端向外凸露出来,与电路板(未标示)相接触。然后,将外壳体3与 绝缘本体1的凹陷部111相对应装置,外壳体3的凸出部311与绝缘本体1 的凹槽112紧密结合,其扣持片321与绝缘本体1的开槽131相配合扣持。 既可完成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组装。使用时,把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固定于电路板上,导电端子2的尾 部25与电路板上的电路导通,电池(未图示)接触面抵接导电端子2上接触部 25,于是电池和电路便能正常工作。本技术电连接器100通过在外壳体3上设有凸出部311,并在绝缘 本体1上设有容纳凸出部311的凹槽112,可以使外壳体3与绝缘本体1之 间结合更加紧密,同时防止本技术电连接器IOO在使用时,外壳体3对 凹陷部111周側较薄弱部位的破坏。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和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仍可能基于本技术的教示及揭示进行种种不背离本技术精神 的替换和修饰。如外壳体3凸出部311的数目变化;或形状由矩形变为其他 形状;或将上述凸出部311设在外壳体3的侧翼32上;或将外壳体3凸出 部311由靠近后壁16变为靠近前壁15的位置变化;又或将外壳体3与绝缘 本体l一体成型,而只露出外壳体3的部分结构;本技术电连接器IOO 还可是外壳体3凸出部311与上述主体部31互相垂直,而绝缘本体1顶壁 11设有容納凸出部311的凹槽112。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 实施方式所揭示的内容,而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技术的替换和修饰,均为 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和用于固定绝缘本体的外壳体,外壳体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横向两端向下延伸的侧翼,其特征在于外壳体设有凸出部,绝缘本体设有固持凸出部的凹槽。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容 纳外壳体主体部和侧翼的凹陷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设于外壳体 主体部的纵向一侧。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侧翼设有 扣持片,所述凹陷部对应扣持片处设有开槽。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 部、由固定部一端弯折延伸的连接部以及设于固定部另一端的尾部,其中, 固定部两侧设有若干倒刺。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接触 部以及设于接触部自由端的凸耳。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的一端向外弯折 延伸有焊接部。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和用于固定绝缘本体的外壳体,外壳体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横向两端向下延伸的侧翼,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和用于固定绝缘本体的外壳体,外壳体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横向两端向下延伸的侧翼,其特征在于:外壳体设有凸出部,绝缘本体设有固持凸出部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忠军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