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26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的壳体,装设至少一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具有至少一引脚,壳体包括一本体以及至少一卡固结构。其中,发光组件容置于本体;卡固结构与本体连结并卡固发光组件的引脚,以连结发光组件与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连接器及其壳体,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连接 器及其壳体。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愈趋普及,且在因特网技术 的快速发展下,由于计算机与因特网结合可快速获取所需的数据,以及提供 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因此利用网络连结计算机或外围设备,已成为信息时代 的趋势。传统的技术是经由网络并使用各种连接器借以与分散不同位置的电子 设备进行连接,达到各式信号与信息的传输。请参照图l所示, 一种传统的的连接器1包括一壳体12与四个连接座11,且壳体12同时覆盖该些连接座 11。各连接座11具有一连接孔111 (Jack),且连接孔111具有多个端子112 嵌设其中,以提供至少一连接线10的一连接头101 (Plug)插入耦合而进行 信号的传输,其中连接孔111及连接头101都必须符合标准的规格。为显示与连接器1连接的网络或电子设备的不同作动状态,连接器1还 包括多个发光组件13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分别对应 该等连接座11设置于壳体12内,用以个别显示对应连接座11的作动情形, 以方便使用者辨识。其中,在发光组件13与壳体12的组装过程,壳体12 具有多个滑槽121,提供发光组件13的多个引脚131滑动后并设置于适当位 置;接着再将胶体14以点胶的方式,沾着于引脚131的周围,再经由烘烤 步骤固化胶体14,以完成将引脚131固定在壳体12上的步骤。然而,当对組装好发光组件13的连接器1进行测试时, 一旦发现发光 组件13故障或壳体12有瑕疵情形,不管是否仅其中一组件损坏或是有多个 组件损坏,均需将整组连接器1报废丢弃,是以相对地提高产品的制作成本。 再者,点胶与烘烤的步骤不仅降低产品制作的效率,增加工时,并容易因人 工点力交的人工疏失,而导致产品的不良品率才是高。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提高制作效率及制作良品率,并降低制作成本 的连接器及其壳体,实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连接器及其壳体,可提高制作 效率及制作良品率,并降低制作成本的连接器及其壳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连接器的壳体装设至少一发光组件,发光 组件具有至少一引脚,壳体包括一本体以及至少一卡固结构。其中,发光组件容置于本体;卡固结构与本体连结并卡固发光组件的引脚而使发光组件固设于本体。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座、至少一发光组件以及一壳体。其中,发光组件具有至少一引脚;壳体覆盖至少部分的连接 座,壳体具有一本体及至少一卡固结构,发光组件容置于本体,卡固结构与 本体连结并卡固发光组件的引脚而使发光组件固设于本体。承上所述,因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连接器及其壳体是利用一卡固结构卡固 至少一发光组件的引脚在壳体上。相较于传统的技术:,本专利技术免除胶体粘置 发光组件的引脚于壳体的步骤,简化发光组件与壳体的组装步骤,而有效提 高制程效率及产品良品率,进而降低产品的制作成本。再者,测试后若需返 工(rework)时,只要解除卡固结构对引脚的卡固状态,即能够将发光组件 与壳体分离,便于返工作业。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 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il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传统的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2:连接器 10:连接线101:连接头 11、 21:连接座111:连4矣孑L 112、 212:端子 12、 23:壳体13、 22:发光组件121、 233:滑槽 131、 221:引脚 211:容槽14:胶体 231:本体 232a:槽孔 24:接脚232:卡固结构 232b:卡固部 25: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及其壳 体,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图2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的 示意图,而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依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连 接器2包括至少一连接座21、至少一发光组件22以及一壳体23。在本实施 例中,连接器2可为一RJ-11连接器、一RJ-12连接器、一RJ-45连接器或 一USB连接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是以包括四个连接座21及四个发光组件22为例说 明,然连接座21及发光组件22的个数并非限定于此,可依照使用者实际需 求来做变更。该等连接座21分别具有一容槽211及多个端子212,该等端子 212嵌设在容槽211中,以提供外部的一连接线的连接头(图未显示)与该 等端子212耦合,并借由多个接脚24与该等端子212电性连接,以与外部 系统(图未显示)进行信号传输。壳体23具有一本体231及至少一"^^固结构232,本体231覆盖至少部分 的连接座21,卡固结构232与本体231连结,卡固结构232可与本体231 一体成型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卡固结构232直接形成在本体231的一表面, 但此仅为举例,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卡固结构232与本体231亦可为 个别的构件,而由卡固结构232借由粘接、卡接、锁接或熔接方式与本体231 相连结。在本实施例中,卡固结构232具有一槽孔232a及一^^固部232b,卡固 部232b邻设于槽孔232a。详而言之,卡固部232b可由槽孔232a的一侧沿 设,且卡固部232b可弹性变形,其可为一凸块或一卡勾。多个发光组件22容置于壳体23的本体231内,且每一发光组件22分别具有至少一引脚221。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各发光组件22具有二引脚221 为例il明;在此,该等引脚221分别穿入本体23的滑槽233中且可在滑槽 233中自由滑动并由卡固部232b弹性变形而卡固发光组件22的引脚221, 使得发光组件22得以固设于壳体23的本体231上,且发光组件22的引脚 221是对应该等连接座21的位置而设置,借以提供显示的功能,例如是显示 外部连接线与各连接座21之间的耦合状态。另外,本体231是在邻近连接 座21的容槽211周缘具有至少一开口 25,其暴露部分的发光组件22使发光 组件22所发射的光线得以射出。其中,发光组件22可为一发光二极管(LED )、 一有机电激发光装置(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OLED ) 或一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 LD )。综上所述,因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连接器及其壳体是利用一卡固结构卡固至少一发光组件的引脚在壳体上。相较于传统的技术,本专利技术免除传统的需先点胶后需烘烤才能使发光组件的引脚固定于壳体的程序,不仅简化发光组 件与壳体的组装步骤,且可有效提高制程效率及产品良品率,进而降低产品的制作成本。再者,测试后若需返工(rework)时,因引脚与连接器壳体仅为物理性结合固定,故只要单纯解除卡固结构对引脚的卡固状态,即能够轻易将发光组件与壳体分离,便于返工作业。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中。权利要求1. 一种连接器的壳体,装设有至少一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具有至少一引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的壳体,装设有至少一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具有至少一引脚,该壳体包括:一本体,该发光组件容置于该本体;以及至少一卡固结构,与该本体连结并卡固该发光组件的该引脚而使该发光组件固设于该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毓元左云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