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92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连接电子卡,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退卡机构。其中遮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外围,退卡机构设于绝缘本体的一侧,该退卡机构包括滑块、一端抵持绝缘本体而另一端与滑块相抵持的弹体、推杆以及与遮蔽壳体一体成型的弹性臂,且推杆设有与弹性臂配合以控制弹体释放能量的推顶部。在电子卡插至定位后,弹体压缩,弹性臂与滑块相抵持,退卡时致动推杆,推顶部抵持弹性臂令弹性臂与滑块脱离,弹体释放能量推动滑块而将电子卡退出。(*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电性连接电子卡与电路板且具有退卡机构的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通讯及数字化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相关器件的功能和所需存储资料的容量要求越来越多,为有效解决此一问题,很多器件中皆逐渐增设有可插接使用的电子卡装置。但由于所插接的电子卡尺寸很小,当使用者直接握持电子卡进行插入或拔出的动作时,常会因施力不当或方法错误而使电子卡无法准确定位,更不易取出所插接的电子卡,甚至造成电子卡连接器受损,导致导电子端子的插接端因受力不均而弯曲变形。针对上述问题,业界一般采用在电子卡连接器内安设退卡机构的方法来解决。相关内容可参照美国专利第6,230,978号所示。现有的电子卡连接机构大多包括组设在电子卡连接器一侧的推杆和设在电子卡相邻一侧的顶杆,且在顶杆一端设有一推顶杆,通过推杆牵动顶杆运动使推顶件随推杆一起连动,从而实现退卡功能。另外,为便于退卡,在顶杆与推杆之间通常设有不规则的连接片将二者连接起来,产生连杆和凸轮运动,但是此种退卡机构需很多相关零件彼此配合,结构复杂,组装和制造均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较少、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操作可靠的具有退卡机构的电子卡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退卡机构,所述退卡机构设于绝缘本体的一侧,包括滑块、一端抵持绝缘本体而另一端与滑块相抵持的弹体、推杆及与遮蔽壳体一体成型的弹性臂,且所述弹性臂设有制动部。退卡时,推杆在压力作用下,将弹性臂的制动部向侧边推开,释放在插卡过程中被弹性臂所抵持的滑块,而滑块借助在插卡过程被压缩弹体的弹性回复力向退卡方向滑动,从而带动电子卡向退卡方向移动,达成退卡。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通过按压退卡机构的推杆来控制弹性臂的抵持与脱离,进而带动滑块来完成插入电子卡的定位或退卡的功能。因此,本技术结构简单,组装过程简便,操作稳固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未插电子卡时的立体组装图(为便于观察,对遮蔽壳体进行局部剖视)。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视图。图4是本技术插入电子卡后的立体组装图(为便于观察,对遮蔽壳体进行局部剖视)。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另一角度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遮蔽壳体1、绝缘本体2、组设于绝缘本体2中的导电端子3及退卡机构4,其中退卡机构4组设于绝缘本体2一侧,遮蔽壳体1则组设于绝缘本体2和退卡机构3的周围。遮蔽壳体1大致呈方形,包括顶壁10及由顶壁10侧缘垂直弯折的第一、二侧板12、14,以及夹持臂13和后侧板16,且第一、二侧板12、14以及夹持臂13和后侧板16都设有若干卡孔17,该第一、二侧板板12、14还设有若干用于与电路板(未图示)焊接的焊接脚18,且在夹持臂13末端相对于第一侧板12及收容空间23方向延伸设有弹性臂432,该弹性臂432末端设有呈钩形的制动部434,且该制动部434有一前切面436。绝缘本体2大致呈“U”型,包括相对第一侧臂20、第二侧臂21、桥连第一、二侧臂20、21的主体部22及由三者共同围设成可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23。所述第一、第二侧臂20、21及主体部22均设有若干卡扣24,分别用来与遮蔽壳体1的第一、第二侧板12、14、夹持臂13和后侧板16上的若干卡孔17相扣合。另外,绝缘本体2的主体部22还设有可容置导电端子3的端子收容槽220及用来收容退卡机构4部份组件的横向收容槽222,所述横向收容槽222设置在主体部22与第一侧臂20相邻内侧。沿第一侧臂20中部纵向延伸设有与横向收容槽222连通的纵向凹槽200,所述纵向凹槽200贯穿整个第一侧臂20,且纵向凹槽200末端靠近插口处两侧垂直向上分别凸设有外挡块201和内挡块202,所述外挡块201、内挡块202与第一侧臂20在同一高度,外挡块201上并设有卡扣24,用来与遮蔽壳体1夹持臂13上的卡孔17相扣合。结合参照图3所示,纵向凹槽200在与内挡块202相邻侧设有穿透底板的导槽204,所述导槽204一端从横向收容槽222开设而延伸至内挡块202末端。导槽204与横向收容槽222邻近处凸设一“L”形垫块206,且垫块206略高出纵向凹槽200的底部。并且,第一侧臂20中部外侧设置有与导槽204并列的开口208,所述开口208沿第一侧臂20末端纵向延伸至外挡块201。另外,在横向收容槽222与纵向凹槽200相连侧壁处设有与纵向凹槽200对齐的固持柱209。退卡机构4组设于第一侧臂20内,包括滑块40、一端套接在固持柱209上而另一端抵持于滑块40的弹体42、推杆44及与遮蔽壳体1夹持臂13一体成型的弹性臂432。滑块40大致呈“L”形,包括支撑臂400及与支撑臂400垂直连成一体的抵持臂401,其中支撑臂400设有一抵持面404,该抵持面404的相对表面开设有用来收容弹体42的轴向通孔(未图示)。支撑臂400与抵持臂401相连一侧的下端面垂直向下设有凸肋402,且所述凸肋402与支撑臂400相连下表面形成一凹道408,垂直于支撑臂400侧壁410的外端凸设有限位部403,所述限位部403的前端与相连支撑臂400的侧壁410形成止挡面405。另外,支撑臂400的内侧面与抵持臂401的内侧面406连接处设有过渡斜面407,使二者相连处平滑过渡。弹体42在本实施例中为具有两个自由端的螺旋状弹体,其一端可收容于滑块40支撑臂400的轴向通孔内,另一端套置于绝缘本体2固持柱209上。推杆44包括握持块440,及凸设在握持块440底面一侧并与握持块440局部重叠的推顶部442。其中,握持块440一端设有呈阶梯状相邻排列的第一、二端面444、446,所述第二端面446在握持块440沿纵向与第一端面退缩一段距离。另外,推顶部442前端设有约呈45度的抵持斜面448。再请结合参照图2所示,本技术未插卡时,弹体42处于释放状态,其一端套置于绝缘本体2的固持柱209上,另一端与滑块40抵持面404的相对表面接触;滑块40的凸肋402置入导槽204中,垫块206支撑滑块40的抵持臂401,凹道408与纵向凹槽200底端相接触;推杆44的推顶部442置入纵向凹槽200底部,且使推顶部442位于滑块40支撑臂400底部,以与限位部403下表面接触配合,此时,推杆44握持块440的第一端面444与滑块40的止挡面405对接抵持,且第二端面446与内挡块202的前端面共面,一同与滑块40抵持面404对接抵持。参阅图4至图6所示,组装时,绝缘本体2的卡扣24分别与遮蔽壳体1的卡孔17相卡持,弹性臂432呈自由态而位于开口208内,从而实现整个电子卡连接器的组装。当插入电子卡时,电子卡前端斜角(未图示)与过渡斜面407抵接配合,电子卡前端面与滑块40的抵持臂401内侧面406相抵接。推进电子卡时,滑块40会受到沿插卡方向的正向推力,该正向推力使滑块40在凸肋402沿导槽204导引下,并借由凹道408沿纵向凹槽200底部向插卡方向滑行,弹体42也受到该正向推力的作用而逐渐沿插卡方向压缩。滑块40的抵持面404与共面的第二端面446和内挡块202的前端面分离,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电子卡,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组设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退卡机构,其中退卡机构组设于绝缘本体一侧,包括滑块、与滑块相抵持的弹体、推杆及弹性臂,所述推杆设有与弹性臂配合以控制弹体释放能量的推顶部,而遮蔽壳体则组设于绝缘本体和退卡机构的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机构的弹性臂一体成型于遮蔽壳体的一侧,且该弹性臂在自由端处设有制动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柔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