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250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改变散热风道内的气流的流动状态,以提高气流的换热性能,从而有效提高冷凝效果的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它包括换热器芯体、位于换热器芯体顶部的上气室、位于换热器芯体底部的下水室及若干连通上气室与下水室的冷却水道,任意相邻的两个冷却水道之间的空间形成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内设有散热翅片组件,散热翅片组件包括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风侧翅片,以将散热风道分隔成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气流通道,风侧翅片的上下表面上均设有若干沿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依次分布的扰流片,扰流片与风侧翅片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形成搅流通道。且该间隙形成搅流通道。且该间隙形成搅流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是指气态冷媒通过管道进入换热器,通过换热器散热使气态冷媒在散热通道内冷凝成液态冷媒。目前的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一般包括换热器芯体、位于换热器芯体顶部的上气室、位于换热器芯体底部的下水室、若干连通上气室与下水气室的冷却水道、与上气室连通的进气口及与下水室连通的出液口,换热器芯体的一侧为迎风侧,相对的另一侧为背风侧,任意相邻的两个冷却水道之间的空间形成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内设有散热翅片组件。气态冷媒通过进气口进入上气室,接着进入各冷却水道内,这过程中,风扇工作中产生的气流吹向换热器芯体的迎风侧,然后通过散热风道由背风侧流出,从而带走热量,使气态冷媒在散热通道内冷凝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聚集到下水室并由出液口流出。
[0003]目前的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的散热翅片一般为平直的翅片,专利技术人发现由迎风侧进入散热风道并由背风侧流出的气流的流动状态是以层流为主,这使得进入散热风道内的气流的换热性能不佳,从而影响冷却换热器的冷凝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改变散热风道内的气流的流动状态,以提高气流的换热性能,从而有效提高冷凝效果的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器芯体、位于换热器芯体顶部的上气室、位于换热器芯体底部的下水室及若干连通上气室与下水室的冷却水道,换热器芯体的一侧为迎风侧,相对的另一侧为背风侧,任意相邻的两个冷却水道之间的空间形成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内设有散热翅片组件,所述散热翅片组件包括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风侧翅片,以将散热风道分隔成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气流通道,所述风侧翅片的上下表面上均设有若干沿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依次分布的扰流片,扰流片与风侧翅片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形成搅流通道,搅流通道的一端口朝向迎风侧,搅流通道的另一端口朝向背风侧,由迎风侧进入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的流动状态,在扰流片与搅流通道的作用下由层流逐渐发展为紊流。
[0007]本方案的高效换热器中由迎风侧进入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的流动状态,在扰流片与搅流通道的作用下由层流逐渐发展为紊流,从而极大的提高气流的换热性能,提高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的冷凝效果,加快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另一方面,扰流片与连接片的设置还可以提高流道换热面积,以提高散热效果,加快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
[0008]作为优选,扰流片沿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倾斜布置,且搅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沿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如此,有利于加快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的流动状
态,在扰流片与搅流通道的作用下由层流逐渐发展为紊流,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气流的换热性能。
[0009]作为优选,同一风侧翅片中,风侧翅片的上表面上的扰流片与风侧翅片的下表面上的扰流片错开分布,所述风侧翅片上与扰流片对应的部位设有扰流口,扰流口连通相邻分布的两个气流通道。通过横截面积沿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的搅流通道,虽然可以有利于改变气流的流态(由层流逐渐发展为紊流),来实现提高换热性能;但同时也提高气流通道的流阻,降低了气流的流速,带来了不利于散热的因素;为此,本方案进行了改进,将风侧翅片的上表面上的扰流片与风侧翅片的下表面上的扰流片错开分布,并通过扰流口连通相邻分布的两个气流通道,如此一方面可以降低搅流通道的流阻,从而降低气流通道的流阻,有利于提高气流的流速,以提高散热效果;更重要的是,进入搅流通道的气流中的一部分的气体将通过该搅流通道保留在原气流通道内流动,另一部分的气体将通过扰流口进入相邻的气流通道内,以使相邻分布的两个气流通道内的气流交错混合,从而有利于使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的流动状态迅速的由层流逐渐发展为紊流,提高气流通道内的气流发展为紊流的效果和效率,即其既可以降低气流通道内的流阻,提高气流的流速,以提高散热效果;又可以提高气流通道内的气流发展为紊流的效果和效率。
[0010]作为优选,扰流片沿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倾斜布置。
[0011]作为优选,扰流片的倾斜角度为5

15度。
[0012]作为优选,各散热翅片组件的风侧翅片上朝向迎风侧的一侧往散热风道的外侧延伸,并在散热风道的外侧形成翅片迎风部,任意相邻的两个翅片迎风部之间形成迎风通道,迎风通道与对应的气流通道连通,迎风通道具有端部进风口与侧面进风口,端部进风口朝向迎风侧,侧面进风口位于端部进风口与散热风道之间。
[0013]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换热器,在风扇工作中产生的气流吹向换热器芯体的迎风侧的过程中,气流受到冷却水道(冷却水道壳体)的风阻很大,导致气流损耗很大,从而极大的影响了进入散热风道内的气流的流速和流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方案对风侧翅片进行了改进,在风扇工作中产生的气流吹向换热器芯体的迎风侧的过程中,正对气流通道的这部分气流将通过端部进风口进入迎风通道,然后流入气流通道内,这过程中,在附壁效应的作用下,会带动周边的气流进入迎风通道内,从而使正对冷却水道(冷却水道壳体)的这部分气流中的很大一部分在流入到相邻两个翅片迎风部之间的空间内后,将通过侧面进风口被带入到进入迎风通道内,然后一同流入气流通道内;从而使风扇工作中吹向换热器芯体的迎风侧的气流,尽可能的进入到气流通道内,有效降低这一过程中的气流损耗,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
[0014]作为优选,迎风通道长度为相邻两个冷却水道之间的间距的2

5倍。
[0015]作为优选,气流通道在沿气流流通方向上依次包括导风段、发展段、成型段及保持段,导风段的气流流阻小于发展段的气流流阻,成型段的气流流阻小于发展段的气流流阻,保持段的气流流阻小于成型段的气流流阻。
[0016]由于导风段的气流流阻小于发展段的气流流阻,如此,有利于气流进入气流通道,并使气流的流态在发展段内尽快发展为紊流,然后,减小成型段内的气流流阻,以使紊流态的气流一方面能够迅速流动,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紊流效果;最后,进一步减小保持段的气流流阻,可以使紊流态的气流快速的在保持段内流动,从而提高紊流态的气流的流
速,以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果。
[0017]作为优选,导风段的长度为气流通道的长度1/8

1/6,发展段的长度为气流通道的长度1/6

1/5,保持段的长度为气流通道的长度1/6

1/4。
[0018]作为优选,冷却水道内设有水侧翅片,水侧翅片呈锯齿状。如此,能够提升冷却水道的换热性能,加快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提高冷凝效果。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改变散热风道内的气流的流动状态,以提高气流的换热性能,从而有效提高冷凝效果,加快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器芯体、位于换热器芯体顶部的上气室、位于换热器芯体底部的下水室及若干连通上气室与下水室的冷却水道,换热器芯体的一侧为迎风侧,相对的另一侧为背风侧,任意相邻的两个冷却水道之间的空间形成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内设有散热翅片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翅片组件包括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风侧翅片,以将散热风道分隔成若干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气流通道,所述风侧翅片的上下表面上均设有若干沿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依次分布的扰流片,扰流片与风侧翅片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形成搅流通道,搅流通道的一端口朝向迎风侧,搅流通道的另一端口朝向背风侧,由迎风侧进入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的流动状态,在扰流片与搅流通道的作用下由层流逐渐发展为紊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扰流片沿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倾斜布置,且搅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沿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是,同一风侧翅片中,风侧翅片的上表面上的扰流片与风侧翅片的下表面上的扰流片错开分布,所述风侧翅片上与扰流片对应的部位设有扰流口,扰流口连通相邻分布的两个气流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扰流片沿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倾斜布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茂进夏波涛骆凯韩豪雷
申请(专利权)人:祥博传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