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52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缆连接器用以连接同轴线缆和对接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端子、遮蔽壳体及卡持装置。绝缘壳体包括柱状部和与之卡合的基座,其中柱状部中设有轴向通道。端子包括固持在柱状部通道中的对接部和夹持在基座上的尾部。遮蔽壳体与卡持装置采用分离式设置,二者采用锁扣的方式结合而包容所述绝缘壳体和端子。(*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以精确定位端子并且可以和对接连接器及线缆可靠连接的线缆连接器。线缆连接器经常用于传输射频信号,并且它的绝缘壳体内一般都收容有和对接连接器对接的端子。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照美国专利第5,263,877号所示,该现有技术所揭示的线缆连接器包括固持中央端子的绝缘壳体和设在绝缘壳体外围的遮蔽壳体。其中,中央端子具有用以连接同轴线缆轴芯导体的U形连接部和与对接连接器插接的对接部。组装时,绝缘壳体的上壁和遮蔽壳体的固持部大致弯折90度,用以固持中央端子的连接部和同轴线缆的轴芯导体,并且同时把同轴线缆的编织层和遮蔽壳体固接。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中央端子在组装到绝缘壳体之前就已经和同轴线缆的轴芯导体相连接,因此在将中央端子组装到绝缘壳体上时,绝缘壳体和同轴线缆之间任何配合上的偏差都会影响中央端子在绝缘壳体中的准确定位。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精确定位端子并且可以和对接连接器可靠对接的线缆连接器。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同轴线缆可靠连接的线缆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绝缘壳体和设在绝缘壳体中的端子。绝缘壳体包括基座和与之卡合的柱状部,其中柱状部中设有通道,所述端子的一部分收容在上述通道中。本技术用以连接同轴线缆,包括绝缘壳体、端子、遮蔽壳体和卡持装置。其中遮蔽壳体和卡持装置采用分离式设置,二者采用锁扣的方式结合而包容所述绝缘壳体和端子。-->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绝缘壳体采用两件式组合结构,它可以把端子准确可靠地固持在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本技术将端子固持在绝缘本体内之后,再将同轴线缆的轴芯导体焊接到端子尾部上,而后由遮蔽壳体和卡持装置把绝缘壳体、端子尾部与同轴线缆末端封装、屏蔽。这样,端子和轴芯导体在本技术中就被准确可靠的定位,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端子在绝缘壳体中定位不准的缺陷。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端子和绝缘壳体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的遮蔽壳体的立体图,其中主体部尚未弯折向平板部。图3是本技术的遮蔽壳体的立体图,其中主体部已经弯折到平板部。图4是本技术的卡持装置的立体图,其中卡持装置已经被弯折。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7是本技术沿图5A-A线的剖视图。请参照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1包括绝缘壳体10,组设在绝缘壳体10内的端子30,屏蔽端子30和绝缘壳体10的遮蔽壳体50以及和遮蔽壳体50配合以固持同轴线缆70的卡持装置60。请参照图1所示,绝缘壳体10包括互相垂直设置并卡合的柱状部20和基座40,其中柱状部20沿它的轴线方向设有大致呈矩形的通道21,且柱状部20进一步在它的外围形成阶部25以支撑遮蔽壳体50。另外,柱状部20底部设有三支互成等角的卡持脚23以与基座40相卡合。基座40包括柱形卡合部43和从卡合部43向后伸出的板状部41,其中板状部41相对两侧设有一对卡持壁45,并且两卡持壁45相对的底部角端设有一对狭槽453。卡合部43外围设有成等角的三个卡槽431以与三个卡持脚23相卡合。端子30大致呈L形,它包括互相垂直的对接部33和尾部31,对接部33设有接触臂331,它包括一对相对的分叉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一次性冲压成型的遮蔽壳体50包括主体部51和与之连接的平板部53。图2显示了主体部51尚未弯向平板部53、两者大致互相垂直时遮蔽壳体50的状态,而图3则显示了遮蔽壳体50的主体部51已经弯折到平板部53上的状态。-->主体部51大致呈一柱形轮廓,它的低端向后伸出一对夹持臂513,而夹持臂513的末端各设有一内凸的端部512。主体部51内设有包持绝缘壳体10的柱状部20的中空部515,并且在主体部51内壁进一步设有环形台阶514以与绝缘壳体10的环形阶部25相组合。另外,夹持臂513上方设有凹口517。平板部53包括前端部531和后端部533,所述前端部531主要支承主体部51,而后端部533则主要支承夹持臂513和绝缘壳体10。前端部531两侧设有一对侧壁537以紧固主体部51的外围,而后端部533上设有一对相邻的狭长开槽535。请参照图4所示,卡持装置60为导体,它包括顶壁61和从顶壁61的一端向外延伸的弯折部65,所述弯折部65将同轴线缆70(见图7)的编织层75接地。另外,在弯折部65的自由端延伸出卡持同轴线缆70的应力消除部69。顶壁61前沿向前延伸设有连接带67,它用来和主体部51的凹口517相卡合,且顶壁61两侧向下延伸设有一对锁固片63,用来和平板部53的开槽535相扣合。弯折部65和应力消除部69之间设有一对三角肋68,用来加强应力消除部69的强度。图4显示了卡持装置60处在弯折状态下的情形,而组装前它则处在未被弯折的状态,那时顶壁61和锁固片63,弯折部65和应力消除部69都有一个大致呈U形的截面。请参照图7所示,同轴线缆70包括轴芯导体71、编织层75、隔开两者的内绝缘层73和包围在编织层75外部的外绝缘层77。请参照图5到图7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1的组装方法如下:第一步:将端子30的尾部31插入绝缘壳体10上基座40的卡合部43内,使得端子30的尾部31穿过狭槽453而向后伸出卡持壁45,这样尾部31就被卡持壁45上的狭槽453所固持。第二步:将绝缘壳体10的柱状部20安装到基座40上,此时端子30的对接部33卡入柱状部20的通道21内,并且对接部33的接触臂331和通道21的相应内壁(未标识)相抵持。第三步:将同轴线缆70的轴芯导体71焊接到端子30的尾部31上。第四步:将遮蔽壳体50的主体部51围设在绝缘壳体10外围,此时绝缘壳体10的板状部41包容在遮蔽壳体50两夹持臂513之间。第五步:将遮蔽壳体50的平板部53弯折向主体部51,直到平板部53完全-->和绝缘壳体10的底面相抵持。第六步:将卡持装置60的连接带67卡入主体部51的凹口517中,此时卡持装置60的锁固片63和平板部53对应的开槽535相配合,借此卡持装置60将遮蔽壳体50的夹持臂513固持到平板部53的上表面。此时两夹持臂513和卡持装置60的顶壁61一起包围端子30的尾部31,但它们并不接触端子30的尾部31。卡持装置60的弯折部65延伸凸出夹持臂513末端以固持同轴线缆70的编织层75,而同轴线缆70的外绝缘层77则被卡持装置60的应力消除部69所固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设在绝缘壳体内的端子,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包括分离设置的基座和柱状部,二者以卡合的方式结合而将所述端子定位收容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0-11-8 09/709226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设在绝缘壳体内的端子,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包括分离设置的基座和柱状部,二者以卡合的方式结合而将所述端子定位收容其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柱状部底部至少设有一个卡持脚,相应地在基座上设有和所述卡持脚配合的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的基座包括卡合部和自卡合部向后延伸的板状部,并且板状部两侧与卡合部相邻设有一对相对的卡持壁,另外卡持壁底部角端相对设有一对狭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包括分叉的对接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还包括遮蔽壳体,它设在绝缘壳体外围,并且包括和所述基座底面配合的平板部及与平板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维德作锦柯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