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60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混合器,包括混合器本体,混合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出料通道,混合器本体中设置有与第一进料通道相连的第一分配腔、与第二进料通道相连的第二分配腔、与出料通道相连的混合腔,第一分配腔上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配腔上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分流通道,混合腔上连接有若干个混合通道,第一分流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分流通道的一端汇合后并与混合通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先分流再混合的思路,两种不同的物料在分配腔和分流通道的作用下,先被均分成多股细流,再将多股细流进行汇合,形成初步混合,最后顺着混合通道进入混合腔中,物料在混合腔中对撞混合,形成良好的混合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混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器,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化工、制药领域中反应及混合用的微混合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微反应系统领域,由容积输送设备输送的物料在进入反应器后,由于物料的初步混合没能达到需要的程度,势必会造成物料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的增加, 影响反应效率。实验表明,微反应系统中,前端混合器的加入可以对反应效率、产物转化率及收率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微化工领域中微混合器的应用很有必要。
[0003]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 107626250 A公开了一种微混合器,一个由许多混合板构成的叠摞的微混合器,通过2个入口流体以涡轮的方式汇聚在中心混合,再进入下一层后反向分为2路,重复上一阶段的步骤。多个混合区之间为串联连接,产品依次流过,在混合区内进行混合反应,最后从混合区的主通道流出,完成微混合反应。
[0004]然而,上述方案具有如下缺点:1.多个混合区之间为串联连接,通量受限明显,增加通量对压降影响较大,在需要达到一定的通量和控制特定的压降条件下,则必然会增加通道尺寸,牺牲混合效果;2.这种方案的混合器,混合路径长,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混合的效果,对于一些要求混合时间小于反应时间的反应条件不利。
[000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微混合器的通量灵活性低、压降高、混合路径长、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一种通量灵活性高、压降低、混合时间短、效率高的微混合器,尤其适合线速度高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微混合器的通量灵活性低、压降高、混合路径长、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一种通量灵活性高、压降低、混合时间短、效率高的微混合器。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微混合器,包括混合器本体,混合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出料通道,混合器本体中设置有与第一进料通道相连的第一分配腔、与第二进料通道相连的第二分配腔、与出料通道相连的混合腔,第一分配腔上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配腔上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分流通道,混合腔上连接有若干个混合通道,第一分流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分流通道的一端汇合后并与混合通道相连。
[0008]本技术中,两者不同的物料分别从第一进料通道和第二进料通道进入微混合器中,当两种物料分别到达第一分配腔和第二分配腔中时,物料在此处产生分流,并均匀分配到各个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中,随后物料顺着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继续流动,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中的物料汇合后进入混合通道,在汇合处,两种物料初步混合;然后各个混合通道中初步混合的物料顺着混合通道继续流动并在混合腔中对撞混合,混合腔中混合后的物料最终从出料通道中流出。本技术采用先分流再混合的思
路,两种不同的物料在分配腔和分流通道的作用下,先被均分成多股细流,再将多股细流进行汇合,形成初步混合,最后顺着混合通道进入混合腔中,物料在混合腔中对撞混合,形成良好的混合效果。相比传统的微反应器,本技术中物料的混合路径较短,混合时间短,能够实现瞬时混合的效果,且压降小,效率高,混合效果好,尤其适合线速度高的情况。
[0009]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器本体通过金属3D打印技术制成。本技术中,由于内部设置有分流通道和分流腔,内部结构较为复杂,若采用传统开模制造的方式,制造难度高,且开模成本大;而通过金属3D打印技术则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且省去了开模成本。
[0010]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器本体的制作材料为316L钢。
[0011]作为优选,所述混合腔、第一分配腔和第二分配腔均呈球形。将混合腔、第一分配腔和第二分配腔设计成球状,从而具有良好的自支撑性能,有效降低了腔体发生塌陷的可能。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均包括水平段和垂直段,第一分流通道上的水平段沿着第一分配腔的径向向外辐射,第二分流通道上的水平段沿着第二分配腔的径向向外辐射;第一分流通道上的垂直段和第二分流通道上的垂直段朝着混合通道的方向延伸,两者汇合后与混合通道相连。
[0013]作为优选,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和混合通道均设置有八个,相邻两个第一分流通道之间的夹角为45度,相邻两个第二分流通道之间的夹角为45度。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的数量越多,总通量越大;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的直径越小,混合越好,更能发挥微通道的优势;本技术中,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的设置数量为八个,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分别均匀设置在第一分配腔和第二分配腔的径向外侧,通道数量较多,能够实现较大的总通量和较好的混合效果。
[0014]作为优选,第一分流通道和与其相邻的第二分流通道在水平投影面上的夹角为22.5度。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流通道上的垂直段和第二分流通道上的垂直段以“Y”型的方式汇合并与混合通道相连。第一分流通道上的垂直段和第二分流通道上的垂直段以“Y”型的方式汇合,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中的物料在汇合前,两种物料的流动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两种物料在汇合处便会以一定的夹角相互撞击,促进物料之间的混合。
[0016]作为优选,第一分流通道上的垂直段和第二分流通道上的垂直段汇合时,两者之间的夹角为60度。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先分流再混合的思路,两种不同的物料在分配腔和分流通道的作用下,先被均分成多股细流,再将多股细流进行汇合,形成初步混合,最后顺着混合通道进入混合腔中,物料在混合腔中对撞混合,形成良好的混合效果;相比传统的微反应器,本技术中物料的混合路径较短,混合时间短,压降小,效率高,混合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个角度的正视图。
[0020]图3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角度的正视图。
[0022]图5为图4中P

P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6为图4中Q

Q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7为图4中S

S方向的剖视图。
[0025]图中:1、混合器本体、2、出料通道,3、第一进料通道,4、第二进料通道,5、混合腔,6、第一分配腔,7、第二分配腔,8、混合通道,9、第一分流通道,10、第二分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微混合器,包括混合器本体1。混合器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通道3、第二进料通道4、出料通道2,混合器本体1中设置有与第一进料通道3相连的第一分配腔6、与第二进料通道4相连的第二分配腔7、与出料通道2相连的混合腔5。第一进料通道3的一端贯通混合器本体1的侧面,另一端与第一分配腔6相连。第二进料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混合器,包括混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混合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出料通道,混合器本体中设置有与第一进料通道相连的第一分配腔、与第二进料通道相连的第二分配腔、与出料通道相连的混合腔,第一分配腔上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配腔上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分流通道,混合腔上连接有若干个混合通道,第一分流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分流通道的一端汇合后并与混合通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本体通过金属3D打印技术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本体的制作材料为316L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第一分配腔和第二分配腔均呈球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均包括水平段和垂直段,第一分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超邹益波黄迪辉张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九胜创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