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77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可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电路板,其包括基座、容设于基座内的导电端子、围设于基座外侧的金属加强件以及将金属加强件定位至电路板的连接件,金属加强件设有远离基座的第一底面、靠近基座的第二底面以及自第一底面贯穿至第二底面的供连接件贯穿的装配孔,其中装配孔自第二底面的一侧向远离第二底面的方向延伸设有中空圆柱状固持部,将连接件安装至装配孔后,该固持部可使连接件在通孔中不易晃动,从而更方便的将连接件定位至电路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可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一种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容设有若干导电端子的基座、围设于基座外侧的加强件及用于将加强件固定至电路板的连接件,其中,加强件设有装配孔用于供连接件穿设,由于连接件为小部件,在电连接器组件安装至电路板之前,很容易发生连接件丢失或者携带不方便的现象,因此通常情况下增加一限位件将连接件限位于加强件,限位件通常不仅具有将连接件限位于加强件上的功能,将电连接器组件安装至电路板时,限位件可抵接在电路板上,起到调节连接件向下伸出电路板长度的作用,最后通过连接件与安置于电路板下方的配合件配合将电连器组件固定在电路板上。图1关于一种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5,可电性连接晶片模组(未图示)至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容设有导电端子(未图示)的基座51、围设于基座51四周的金属加强件52、可旋转操作组接于金属件强件52上的拨杆(未图示)与盖体(未图示)以及可将金属加强定位至电路板的连接件53,基座51设有安装至电路板的安装面510,金属加强件52设有供连接件53贯穿的装配孔520,装配孔520经过冲压直接落料而获得,然而,连接件53穿入装配孔520后,由于装配孔520孔径较大,连接件53装入装配孔520后必然存在间隙,连接件53容易产生晃动的情况,在将连接件53定位至电路板时不易精确定位。因此,确有必要对此电连接器组件之金属加强件的装配孔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金属加强件设计有固持部可防止连接件安装至金属加强件后产生晃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手段: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可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电路板,其包括包括基座、容设于基座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围设于基座外侧的金属加强件以及用于将金属加强件定位至电路板的连接件,金属加强件设有远离基座的第一底面、靠近基座的第二底面以及自第一底面贯穿至第二底面的装配孔,其中装配孔自第二底面的一侧向远离第二底面的方向延伸设有固持部,固持部为中空构造且与装配孔相连通,在连接件装入通孔后,该固持部可使连接件在通孔中不易摇摆,从而更方便的将连接件定位至电路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固持部的设置能引导连接件放入,且增加连接件的拘束,可以将连接件拘束在很小的空间内,而不容易摇晃,使连接件装入电路板时更为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与本技术有关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元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元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元件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元件另一个视角的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00,主要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未图示)至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容设有若干导电端子(未图示)的基座10、围设于基座外侧的金属加强件20、用于将金属加强件20定位至电路板的连接件30。基座10是由绝缘材料成型的矩形结构,其包设有承接晶片模组的承接面101、与承接面101相对的安装电路板的安装面102、自承接面101向上延伸的侧壁103以及贯穿承接面101至安装面102用于容设导电端子的若干端子槽(未标示)。请参阅图2及图4,加强件20为金属材料制成的框状构造,其设有远离基座10第一底面201、靠近基座10第二底面202、第一端部203、第二端部204、与第一端部203和第二端部204相连的一对侧壁205以及可容设基座10的开口206,其中第一端部203还设有可组接盖体(未图示)的组接槽208,第二端部204设有可枢接驱动杆(未图示)的枢接槽209。-->第一端部203和第二端部204设有自第一底面201贯穿至第二底面202的装配孔207,其中装配孔207自第二底面202向远离第二底面202的方向延伸设有固持部210,该固持部210大致成中空圆柱体且与装配孔207相通,其与装配孔207经冲压并抽引一体形成。连接件30为金属螺丝,其设有大致成圆柱体的抵接端301以及可贯穿入装配孔207与固持部210内的主体部302。组装该电连接器组件100时,首先将基座10容置于加强件20的开口206内,基座10通过与加强件20干涉配合而稳固容设于其中,再分别将驱动杆和盖体枢接至加强件20的枢接槽209与组接槽208,然后将连接件30的主体部302自金属加强件20的第一底面201的一侧穿入装配孔207以及固持部210内,最后将电连器组件100连接至电路板。连接件30装入装配孔207及固持部210内后,抵接端301与金属加强件第一底面201相抵接,固持部210的设计可以更好的稳固连接件30使其不易晃动,从而更方便的定位至电路板。于本实施方式中,固持部210与装配孔207经冲压并抽引一体形成,固持部210大致成中空圆柱体,其中本技术方案也可在装配孔207附近通过其它方法设置固持部,且本技术方案不对固持部210的形状做任何限定,固持部210也可以是其它构造例如由若干弹性臂组成,弹性臂由装配孔207向下延伸形成皆为本实施例所涵盖的范围。应当指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可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电路板,其包括基座、容设于基座内的导电端子以及围设于基座外侧的金属加强件,金属加强件设有远离基座的第一底面、靠近基座的第二底面以及自第一底面贯穿至第二底面的供连接件穿入的装配孔,其特征在于:装配孔自第二底面的一侧向远离第二底面的方向延伸设有固持部,在连接件装入装配孔后,该固持部可使连接件在装配孔中不易摇摆。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可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电路板,其包括基座、容设于基座内的导电端子以及围设于基座外侧的金属加强件,金属加强件设有远离基座的第一底面、靠近基座的第二底面以及自第一底面贯穿至第二底面的供连接件穿入的装配孔,其特征在于:装配孔自第二底面的一侧向远离第二底面的方向延伸设有固持部,在连接件装入装配孔后,该固持部可使连接件在装配孔中不易摇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昌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