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和装载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6621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向系统,为解决现有转向系统中放大阀的先导控制腔为高压而导致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一种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和装载机,其中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流量放大阀、电比例阀组;电比例阀组包括三位三通的左右转向电比例阀;左转向电比例阀的出油口和转向器的L口均与流量放大阀的左转先导液控端连接,右转向电比例阀出油口和转向器的R口均与流量放大阀的右转先导液控端连接,流量放大阀的左右转先导液控端之间连接有阻尼孔;转向器在中位时其L口和R口与其回油口不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中,可通过转向方向盘输出先导流量,也可以通过手柄信号、遥控信号驱动电比例阀组输出先导流量,最终推动流量放大阀换向使得整机转向。得整机转向。得整机转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和装载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和装载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装载机定变量或变量系统用流量放大阀为高压负载敏感流量放大阀,其先导端控制压力为高压且跟随负载压力变化;与之匹配的高压负载敏感转向器及负载敏感变量柱塞泵等组成高压负载敏感液压系统。该系统的优点是在转向过程中,控制流量放大阀主阀杆运动的先导控制油是高压的且最终进入转向油缸,没有流量浪费。其不足之处在于:负载敏感放大阀的先导控制腔为高压,转向器也是高压,对国产元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推广过程中容易因高压产生卡滞、沉重等反馈;而且高压电控和遥控转向系统匹配使用的电控减压阀也是高压元件,全部依赖进口,成本极高、周期不易保证,同时还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长时间缺货,既不利于整机的推广,也不利于带动国产元件的进步。随着电动化的到来,急需一种适用于中国国情、易于大批量推广的低压流量控制型转向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转向系统中放大阀的先导控制腔为高压而导致的高成本、故障率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和装载机,以降低成本。
[0004]本技术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构造一种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液压油箱、进油口与液压油箱连接的转向泵、进油口与转向泵连接的流量放大阀、与流量放大阀连接的转向油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比例阀组、向转向器和电比例阀组供油的转向先导压力油源;所述电比例阀组包括三位三通的左转向电比例阀和右转向电比例阀;左转向电比例阀和右转向电比例阀的进油口均与转向先导压力油源连接,回油口均与液压油箱连接,左转向电比例阀的出油口和转向器的L口均与流量放大阀的左转先导液控端连接,右转向电比例阀出油口和转向器的R口均与流量放大阀的右转先导液控端连接,流量放大阀的左转先导液控端和右转先导液控端之间连接有阻尼孔;转向器和流量放大阀的回油口均与液压油箱连接,所述转向器在中位时其L口和R口与其回油口不连通。在本技术专利中,可通过转向方向盘输出先导流量,也可以通过手柄信号、遥控信号驱动电比例阀组输出先导流量,最终推动流量放大阀换向使得整机转向。
[0005]上述电液控制转向系统中,所述转向先导压力油源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进油端与转向泵的泵口连接,出油端与转向器和电比例阀组连接。上述电液控制转向系统中,流量放大阀包括主阀和优先阀,所述优先阀的进油口与转向泵连接;CF口与所述主阀进油口连接;所述主阀工作油口与所述转向油缸连接,其阀杆两端分别与左转先导液控端和右转先导液控端连通,所述主阀的负载压力输出口和优先阀的弹簧腔连通。
[0006]本技术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构造一种装载机,包括工作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前述的电液控制转向系统。
[0007]上述装载机中,所述优先阀的EF口与所述工作液压系统的多路阀连接,所述转向泵为齿轮泵,所述主阀的负载压力输出口和优先阀的弹簧腔连通。
[0008]上述装载机中,左转向电比例阀和右转向电比例阀处于中位时其进油口、回油口和出油口均截止,在上下位时其中一电比例阀的进油口与出油口导通而另一电比例阀的回油口与出油口导通。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专利的优点在于流量放大阀的先导控制压力采用低压控制、电比例阀组也是低压,完全摆脱了电控及遥控转向系统对国外进口高压电磁阀的依赖,有利于技术成果大批量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装载机转向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0011]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0012]液压油箱1、转向泵2、减压阀3、转向器4、电比例阀组5、左转向电比例阀51、右转向电比例阀52、流量放大阀6、主阀61、优先阀62、阻尼孔63、转向油缸7。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0014]图1示出了本技术装载机液压系统的转向部分,该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4、液压油箱1、进油口与液压油箱1连接的转向泵2、进油口与转向泵2连接的流量放大阀6、与流量放大阀连接的转向油缸7、电比例阀组5、向转向器和电比例阀组供油的转向先导压力油源。
[0015]电比例阀组5包括三位三通的左转向电比例阀51和右转向电比例阀52;左转向电比例阀51和右转向电比例阀52的进油口均与转向先导压力油源连接,回油口均与液压油箱1连接,左转向电比例阀51的出油口和转向器4的L口均与流量放大阀6的左转先导液控端a连接,右转向电比例阀52出油口和转向器4的R口均与流量放大阀6的右转先导液控端b连接。流量放大阀6的左转先导液控端和右转先导液控端之间连接有阻尼孔63;转向器4和流量放大阀6的回油口均与液压油箱1连接。
[0016]左转向电比例阀51和右转向电比例阀52处于中位时其进油口、回油口和出油口相互截止。若左转向电比例阀51在下时其进油口与出油口导通,则右转向电比例阀52在上位,其回油口与出油口导通。同理若左转向电比例阀51在上位时其回油口与出油口导通,则右转向电比例阀52在下位,其进油口与出油口导通。左转向电比例阀51和右转向电比例阀52电磁铁线圈从控制器得到电信号控制,控制器与转向手柄和遥控信号接受装置连接,实现手柄操作转向或遥控操作转向。
[0017]转向先导压力油源包括减压阀3,减压阀3的进油端与转向泵2的泵口连接,出油端与转向器4和电比例阀组5连接。转向器4在中位时其L口和R口与其回油口T不连通。
[0018]流量放大阀6包括主阀61和优先阀62,优先阀62的进油口与转向泵2连接;CF口与主阀61进油口连接,优先阀62的EF口与工作液压系统的多路阀(图中未示出)连接;主阀61工作油口与转向油缸7连接,其阀杆两端分别与左转先导液控端和右转先导液控端连通。
[0019]转向泵2为齿轮泵,主阀61的负载压力输出口和优先阀的弹簧腔均连通。
[0020]当整机无动作时,转向器4和电比例阀组5均无先导压力输出,流量放大阀的主阀阀杆处于中位,主阀的负载信号LS1通过主阀阀杆中位流回油箱,优先阀62作用于左位,齿轮泵的油液经过EF口合流至工作系统。
[0021]当司机转动方向盘,转向器4的L口或R口输出先导油液,流量经过传递到流量放大阀的左转先导液控端a或右转先导液控端b,先导流量经过阻尼孔63产生压差,主阀阀杆在压差的作用下换向,同时由阀杆采出的负载信号LS1作用到优先阀的弹簧腔,推动优先阀换向至右位,齿轮泵输出与阀杆相适应的流量,多余的流量通过EF口至工作系统。当司机停止转动方向盘时,转向器L口和R口的油液被转向器的中位机能截止,先导油液经过流量放大阀的两端连通,主阀阀杆迅速复位,整机停止转向。
[0022]当司机在驾驶室内操作电手柄或操作遥控手柄转向时(如向左转向时),左转向电比例阀51得电使得阀芯作用到下位,同时右转向电比例阀52得电使得阀芯作用到上位,左转向电比例阀51的L口输出先导油液,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4)、液压油箱(1)、进油口与液压油箱连接的转向泵(2)、进油口与转向泵连接的流量放大阀(6)、与流量放大阀连接的转向油缸(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比例阀组(5)、向转向器和电比例阀组供油的转向先导压力油源;所述电比例阀组(5)包括三位三通的左转向电比例阀(51)和右转向电比例阀(52);左转向电比例阀(51)和右转向电比例阀(52)的进油口均与转向先导压力油源连接,回油口均与液压油箱(1)连接,左转向电比例阀(51)的出油口和转向器的L口均与流量放大阀的左转先导液控端连接,右转向电比例阀(52)出油口和转向器的R口均与流量放大阀的右转先导液控端连接,流量放大阀的左转先导液控端和右转先导液控端之间连接有阻尼孔(63);转向器(4)和流量放大阀(6)的回油口均与液压油箱(1)连接,所述转向器在中位时其L口和R口与其回油口不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先导压力油源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进油端与转向泵的泵口连接,出油端与转向器和电比例阀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宗才朱斌强王允李泽华范武德吴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