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31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一端设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与该导电端子的一弹性压入部连接,该弹性压入部又与该导电端子的一连接部连接,该弹性压入部的顶面设有一第一凹槽,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凹设一第二凹槽,由该第一凹槽的顶端到该第一凹槽底端间的两侧侧壁,分别依序对称地设有一曲面及一斜面,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间形成一桥接面,该第二凹槽与该桥接面在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凹弧面,当该弹性压入部压入一金属化插接孔时,该桥接面可向该第一凹槽发生预期的变形,使该导电端子顺利地插入该金属化插接孔。(*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导电端子,尤指一种该导电端子所设的一弹性压入部,可适用在一电路板上所设的一金属化插接孔内,并使该导电端子与该金属化插接孔达到最佳的结合状态的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目前的世界正迈入一个科技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各样科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可针对人们在使用上所遭遇到的不便,或是针对在设计上不良的部份,开发出崭新且人性化的产品,不仅带给人们生活无穷的便利性,也使我们的生活与各样的现代化产品更为密不可分。举例而言,一般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可增设连接器,使电子设备可用以增加新的功能,或者可符合某一种新的产品规格,因此连接器即成为电路板在设计生产时所不可忽略的环节之一,而所谓的连接器(Connector),一般是泛指所有使用在传输各电子装置间的电子讯号与电源上的连接元件,其品质良莠不仅影响电流与讯号传输的可靠度,也会牵动电子机器整体的运作品质。一般在市面上可见的电子装置,其内的电路板与连接器连接的方式,是将导电端子设置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孔内,并利用焊锡熔接的方式,使焊锡在导电端子与连接孔间被加热成为液态的锡液,即得以附着在导电端子与连接孔上,待锡液冷却后,即可使连接器牢固地设在电路板上,以进行电源或讯号传输,然而,电子装置在使用状态下必然会产生高热,若将前述的电子装置使用在高温环境下(如:车辆内),该电路板极易因车内的高温及电子装置本身所产生的热量,造成该电路板上的焊锡硬度软化,进而-->造成连接器松动,或其中的导电端子脱离该电路板的憾事发生。承上所述,为解决装设在高温环境下的电子装置,因该电路板上的焊锡软化,影响导电端子与连接孔间的结构强度,制造商即设计出一种压入配合端子,请参阅图1所示,该压入配合端子邻近其一端设有一抵制区11,该抵制区11的宽度略大于一电路板的导电孔10的孔径,用以压入并连接到该导电孔10内,使得压入配合端子得以被固定在该电路板上,由该抵制区11的横截面观之,其包括二卡抵区块12及一连接区块13,其中该二卡抵区块12分别设在该抵制区11的两端,且相对称地平行延伸,该连接区块13的两端分别与该二卡抵区块12连接,且该连接区块13可弹性地变形,供该二卡抵区块12向内夹合,以缩短该压入配合端子的宽度,使该压入配合端子得被卡抵在该导电孔10内。又,该二卡抵区块12的横断面呈铃铛形,且其轮廓均是相互对称,并在该二卡抵区块12两侧缘的轮廓分别靠近该连接区块13处,先是分别在该卡抵区块12的两侧缘呈现一凸形曲线14,进而分别转为一凹形曲线15,该凹形曲线15延伸至邻近该卡抵区块12背对该连接区块13的两侧缘,并在该卡抵区块12远离该连接区块13端缘处曲线呈现另一凸形曲线16,其特征是:该连接区块13呈平直状,该卡抵区块12在该二凸形曲线14间的宽度,大于该连接区块13的宽度,而尚小于该卡抵区块12在该二另一凸形曲线16的宽度,如此,由该二卡抵区块12的宽度向该连接区块13的宽度逐渐缩短,使该连接区块13被该二卡抵区块12夹合时,得以灵活地变形,该卡抵区块12被该连接区块13推抵,即得以支撑并固定在该导电孔10内。但,在将该压入配合端子压入该导电孔10内时,却经常发生下述问题:1.由于该连接区块13与该二卡抵区块12的相接处呈平直状,使得该连接区块13与该二卡抵区块12间在承受夹合应力时,会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将造成该连接区块13发生较大的变形量,并进而导致该连接区块13-->与该二卡抵区块12的相接处发生断裂现象。2.该卡抵区块12及连接区块13的相接处的形状设计不佳,致其在承受夹合应力时,由于该连接区块13发生较大的变形量,相对的使得该压入配合端子在插入该导电孔10时,将产生过大的反作用力,使该压入配合端子破坏该导电孔10的结构。3.由于该连接区块13的变形量过大,将导致该卡抵区块12及连接区块13欲插入在导电孔10时,受限于该导电孔10的孔径范围,使该压入配合端子无法插入该导电孔10。故,如何设计出一种具有适当夹合力的该压入配合端子,且得以顺利插入该导电孔10内,实乃目前各制造商刻不容缓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鉴于使用已知的压入配合端子有承受的夹合应力过大、连接区块容易断裂、导电孔易被破坏等缺失,本专利技术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技术的一种导电端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所设的一弹性压入部,可适用在一电路板上所设的一金属化插接孔内,并使该导电端子与该金属化插接孔达到最佳的结合状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电端子,适用在一电路板上所预设的一金属化插接孔内,该导电端子一端设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与该导电端子的一弹性压入部连接,该弹性压入部又与该导电端子的一连接部连接,该弹性压入部的顶面设有一第一凹槽,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则凹设一第二凹槽,其中该第一凹槽的顶端到该第一凹槽底端间的两侧侧壁,分别依序对称地设有一曲面及一斜面,而该第二凹槽的底面向该第一凹槽凹陷,且该二凹槽间形成一桥接面,该第二凹槽与该桥接面在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凹弧面。-->由上所述,当该弹性压入部压入该金属化插接孔时,该桥接面向该第一凹槽发生预期的变形,如此,不仅可防止该桥接面断裂,也可使该导电端子与该金属化插接孔达到最佳的结合状态。附图说明图1:已知的压入配合端子的横断面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导电端子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导电端子的A-A剖面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导电端子置入该金属化插接孔后的示意图。附图标号:导电端子…………2      弹性压入部………20第一凹槽…………201    第二凹槽…………202桥接面……………203    曲面………………204斜面………………205    压入曲面…………206插接部……………22     连接部……………24连接块……………240    电路板……………3金属化插接孔……3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导电端子,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导电端子2是适用于一电路板3上所设有的一金属化插接孔31内,其包括一弹性压入部20、一插接部22及一连接部24,其中该插接部22设在该导电端子2的一端,该连接部24设在该导电端子2的两端间,而该弹性压入部20设在该插接部22与该连接部24之间,使该弹性压入部20的一端与该插接部22连接,该弹性压入部20的另端与该连接部24连接,该弹性压入部20是由-->一第一凹槽201及一第二凹槽202所组成,其中该第一凹槽201设在该弹性压入部20的顶面上,且该第一凹槽201的形状呈拱形或圆弧形,由该第一凹槽201顶端到该第一凹槽201底端间的两侧侧壁,分别依序对称地设有一曲面204及一斜面205,而该第二凹槽202设在该弹性压入部20的底面,且该第二凹槽202底面是向该第一凹槽201凹陷,并且该第一凹槽201与该第二凹槽202间形成一桥接面203,该第二凹槽202与该桥接面203在该弹性压入部20的底面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凹弧面,使该桥接面203由该第一凹槽201观看时呈现凸出状。由于该弹性压入部20的宽度是介于该插接部22的宽度的1.7倍~2倍间,因此当该弹性压入部20插入该金属化插接孔31时,该弹性压入部20受到该金属化插接孔31的孔径的限制,即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插设在一电路板上所预设的一金属化插接孔内,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包括:    一弹性压入部,该弹性压入部的顶面设有一第一凹槽,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凹设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的顶端到该第一凹槽底端间的两侧侧壁,分别对称地依序设有一曲面及一斜面,而该第二凹槽的底面向该第一凹槽凹陷,且该二凹槽间形成一桥接面,且该第二凹槽与该桥接面在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凹弧面;    一插接部,设在该弹性压入部的一端;    一连接部,设在该弹性压入部的另端。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插设在一电路板上所预设的一金属化插接孔内,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包括:一弹性压入部,该弹性压入部的顶面设有一第一凹槽,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凹设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的顶端到该第一凹槽底端间的两侧侧壁,分别对称地依序设有一曲面及一斜面,而该第二凹槽的底面向该第一凹槽凹陷,且该二凹槽间形成一桥接面,且该第二凹槽与该桥接面在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凹弧面;一插接部,设在该弹性压入部的一端;一连接部,设在该弹性压入部的另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压入部的宽度介于该插接部的宽度的1.7倍~2倍间。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曲面呈凹形。4. 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宽
申请(专利权)人:及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