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99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主要是于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电气连接部,电气连接部上则设有一对插接孔,插接孔间则透过一隔板以提供连接器插头定位使用,插接孔内则设置第一导电体,壳体两侧则分别插设第二导电体,使壳体得以固定于电路板上,电气连接部间则设有一定位部,以提供使用者于连接器插头插接拿取的空间,并于定位部上设有数孔洞,使其得以降低制造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壳体的两侧同时可供两组连接器插头插拔连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可提供两组电气连接器插头插接使用,并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及使用空间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益发达,各式电气产品目前于设计的过程中,皆朝向多功能及轻薄短小的设计,使得电气产品不再是单纯的物品,更进一步朝向艺术品的方向设计,然而,为了达到上述的设计目的,电气产品的内部空间则不断缩小,使得电子组件的设计及应用上,也必须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设计,使得电子组件联络间的连接器体积也势必随之缩小,进而达到电子组件间信号或电源传递的目的,目前于各式电连接器中,其设计皆仅只能提供单一电连接器插头插接使用,当电气产品需使用大量电连接器时,则需使用较大的电路板,进而提供连接器的插接或焊接使用,然而,此种设计方式,是无法达到电气产品体积缩小后的-->使用,更无法达到产品艺术化的目的,同时,单一连接器的插接使用,是无法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且其于组装的过程中,除大幅增加组装时间外,更容易造成于组装过程中的错误,进而造成电气产品无法使用,甚至损毁的情况发生,甚为不便。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物品仍有诸多缺点,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本案创作人鉴于上述现有电连接器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透过电气连接部的设计,使其得以有效减少使用空间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透过电气连接部的设计,使其得以大幅降低制造及组装成本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透过卡扣部的设计,使其与连接器插头卡持固定,有效提高稳定度的电连接器。可达成上述新型目的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含有一壳体,该壳体的两侧是分别设有一电气连接部,电气连接部上则具有一对插接孔,插接孔内则设有-->第一导电体,壳体两侧则分别插设第二导电体。其中该插接孔间设置一隔板。其中该插接孔的外缘设有一导引部。其中该第一导电体及第二导电体延伸至壳体后端并向下延伸,插接于电路板上。其中该第一导电体及第二导电体延伸至壳体后端并向下延伸,以表面粘着方式焊接于电路板上。其中该电气连接部的上缘延伸设有一卡扣部。其中该电气连接部间设有一定位部。其中该定位部上设有数孔洞,可避免于冷却时塑性变形。于操作使用时,使用者是可透过定位部的空间,使其易于插设连接器插头,并透过隔板的分隔,达到连接器插头定位的效果,同时透过插头卡钩体的设置,使其得以与壳体上的卡扣部相互卡扣固定,达到更佳的固定效果;当连接器插头插设完成后,其是与第一导电体相互导通,同时透过第一导电体与电路板相互导通,进而达到与电路板相互传输的目的,是故,透过壳体两侧电气连接部的设置,使其得以同时插接两组连接器插头,进而有效降低成本,并大幅节省使用空间,有效提高使用范围及领域。另外,本技术的第一及第二导电体除可透过插设的方式插接于电路板外,亦可透过焊接的方式与电路板相-->互焊接固定,使其达到相同的效果,并应用于不同的电气产品中。附图说明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与电路板插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电气接头插接实施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实施完成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结构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前视及与电路板插接示意图,是于一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电气连接部11,各电气连接部11分别具有一对插接孔12,以供相对应的连接器插头2定位使用,使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壳体1的两侧得以供两组连接器插头2插拔连接。-->实施时插接孔12间透过一隔板13分隔,以配合特定形状的连接器插头2使用,且插接孔12的外部位置设有一导引部14,使得连接器插头2更易于插设于插接孔12中。另,插接孔12内设有第一导电体3及第二导电体4向下延伸至壳体1下方,使壳体1得以插设固定于电路板5上,并与电路板5电气连接,且第一导电体3另端位于插接孔12内,当连接器插头2插入插接孔12时,可透过第一导电体3与的连接,使连接器插头2与电路板5形成导接状态。实施时,电气连接部11的上缘可延伸一卡扣部15,以提供连接器插头2的卡勾体21卡持固定;除此,两电气连接部11之间的定位部16设有数孔洞17,使其得以降低制造成本,并可有效防止壳体1于冷却时塑性变形。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实施操作示意图;当使用者于使用时,可透过定位部16所形成的空间,使其易于插设或拔除连接器插头2,并透过隔板13的分隔,使其得以配合特定形状的连接器插头2定位使用,同时透过插头2卡钩体21的设置,使其得以与壳体1上的卡扣部15相互卡扣固定,达到更佳的固定效果,更可避免于拉扯过程中的脱落;当连接器插头2插设完成后,其是与第一导电体3相互插合导通,同-->时透过第一导电体3则与电路板5相互导通,进而达到与电路板5相互传输的目的,是故,透过壳体1两侧电气连接部11的设置,使其得以同时插接两连接器插头2,进而有效降低制造及组装成本,并大幅节省使用空间,有效提高使用范围及领域。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第一及第二导电体3、4除可透过插设的方式插接于电路板5外,亦可制成表面粘着组件的结构型态,透过表面粘着的方式与电路板5相互焊接固定,使其达到相同的效果,并应用于不同的电气产品中,有效提高产品实用性。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技术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含有一壳体,该壳体的两侧是分别设有一电气连接部,电气连接部上则具有一对插接孔,插接孔内则设有第一导电体,壳体两侧则分别插设第二导电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含有一壳体,该壳体的两侧是分别设有一电气连接部,电气连接部上则具有一对插接孔,插接孔内则设有第一导电体,壳体两侧则分别插设第二导电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接孔间设置一隔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接孔的外缘设有一导引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电体及第二导电体延伸至壳体后端并向下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佩甄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骏品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