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插接头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39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插接头端子结构,至少包括有插接头及端子组,其中插接头内部形成有与端子组相对的插接槽,端子组组设于插接头中,而端子组由复数个端子所构成,其特征在于:端子前端设有延伸以铜料制成的插接端,该插接端由等距排列的弯折部向后弯折而成,使插接端具有弹性,而插接端向后延伸有止挡部,使端子组组设于插接头时,籍由止挡部的挡止而卡掣于插接头中,以形成一插接头结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插接头端子结构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传输讯号连接的连接器插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按,一般硬碟机或电源供应器间的讯号传达主要通过传输线的传送,使讯息得以传达,而传输线与硬碟机或电源供应器间主要通过插接头与插接座连接,使讯号得以传送,而插接头与插接座间是通过端子的接触达到讯息的传递。传统的插接头10内部设置的端子21,参见图1、2所示,于前端延伸有铜料制成的插接端22,插接端22形成有交错设置的延伸部A1与弯折部A2,其延伸部A1与端子21相连接,于延伸部A1与弯折部A2向前延伸一导引部A3,该弯折部A2的前端与导引部A3连接,后端为开放端并向前弯折,与导引部A3形成一弹性夹合状态;由于弯折部A2须与导引部A3形成夹合状,因此延伸部A1长度受到限制,以致固定长度过长容易发生弯折、变形之虞;而在插接端22后端的端子21与插接头10的对应端设有相对应的卡掣块B与弹性卡板C,当端子21设于插接头10内部时,籍由卡掣块B与弹性卡板C的卡掣,使端子21得以固定于插接头10内部。上述插接头10与端子21的组设主要由卡掣块B与弹性卡板C的卡掣,因此当插接头10与插接座插设时,由于端子21受插接座的顶推,使端子21于插接头10内部形成推移动作,造成卡掣块B与弹性卡板C相互顶推,如此容易造成弹性卡板C的松脱,使端子21定位困难;再者,导引部A3与弯折部A2夹合前端形成有开口D,因此当弯折部A2在不当-->受力下,其弯折处容易发生变形、断裂的情形,进而影响插接的效果。且在插接头10与插接座插接时,主要由插接端22与插接座间的夹持力达到插接固定的效果,而此结构因插接不确实,会发生电气导接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人鉴于上述传统式插接头定位效果不佳、端子插接端易发生变形与接合效果不良的问题,积多年从事该项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等丰富经验,经多次试验、检测,终于开发出本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插接端形成有等距排列的弯折端,并向后弯折,而弯折后的弯折端与插接端形成一压接平面,使插接端保持一适当的弹性,并可减少插接端因不当受力而造成插接端的弯折变形、以降低制造材料及成本的连接器插接头端子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与插接头的相对端设有相对应的顶掣凸块和卡掣孔,使顶掣凸块得以有效地卡掣固定在卡掣孔中,以增加端子与插接头的卡掣效果。本技术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头外部另设有一弹性卡勾,藉由弹性卡勾卡掣于插接座上的卡掣部上,进而使插接头与插接座更为有效的卡掣固定。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接器插接头端子结构,至少包括有插接头及端子组,其中插接头内部形成有与端子组相对的插接槽,端子组组设于插接头中,而端子组由复数个端子所构成,其特征在于:端子前端设有延伸以铜料制成的插接端,该插接端由等距排列的弯折部向后弯折而成,使插接端具有弹性,而插接端向后延伸有止挡部,使端子组组设于插接头时,籍由止挡部的挡止而卡掣于插接头中,以形成一插接头结构。其中;-->所述插接头与端子上设有相对应的顶掣凸块及卡掣孔。所述插接端的铜料长度为4-6mm。所述插接头上设有弹性卡勾。所述弹性卡勾前端与后端分别形成有卡勾部及按压部。所述弯折后的插接端尾端与未弯折的铜料形成有压抵平面。由于本技术插接座内部设有可供端子组组设的插接槽,而端子组由复数个端子所构成,端子前端形成有以铜料制成的插接端,该插接端由等距排列的弯折部向后弯折而成,并与插接端形成一压接平面,使插接端具有良好的弹性,并可减少插接端因不当受力而造成插接端的弯折变形、可降低制造材料及成本,另,插接端有止挡部可卡掣于插接座内以增加端子与插接头的卡掣效果及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插接头端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习用插接头端子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端子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插接头应用的实施例图。图7、为本技术插接头应用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本技术的具体内容及其所能达到的功效,现配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下:一种连接器插接头端子结构,参见图3、4所示,其结构主要由插接头10及端子组20所构成,其中,该插接头10内部具有可供端子组20-->插设的插接槽11;端子组20由复数个端子21所构成,并与插接头10的插接槽11相对应,使端子组20插设于插接头10内,其端子21(参见图5所示)前端形成有以铜料制成的插接端22,该插接端22形成具有等距排列的弯折端23,并向后弯折而成,使插接端22具有一适当的弹性,其弯折后的弯折端23与插接端形成一压抵平面24,该压抵平面24可使插接端22保持适当的弹性,并可降低插接端22的弯折,以避免插接端22受不当弯折而造成插接端22的变形、断裂,并可减少制造材料的用料及成本;而插接端22后方的端子上向下形成有一左、右相对应的止挡部25,使端子组设于插接头10内部时,得以由止挡部10挡止,今端子21卡掣于插接头10内部的适当位置,以增加其定位功效,及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另,端子21上端冲置形成有一顶掣凸块26,且于插接头10上与端子21的顶掣凸块25的对应处设有卡掣孔12;藉此,当端子组20组设于插接头10内时,籍由顶掣凸块26与卡掣孔12的卡掣嵌固,使端子组20紧固于插接头10内部,使止挡部25形成双重卡掣的效果,使端子组20与插接头10间的定位更加确切、稳固。再者,由于卡掣孔12直接成形于插接头10上,除了可供顶掣凸块26确实卡合定位外,还能有效防止端子21在反覆插拔下发生松脱,以致电气连结不佳。参见图6、7所示,在实施时,可于插接头10上方设置有一弹性卡勾13,该弹性卡勾13前端形成有卡勾部14,后端为一按压部15,且相对于插接座30上设置有一可供卡勾部卡掣的卡掣部31,因此当插接头10插接于插接座30上时,籍由卡勾部13卡掣于插接座30相对应的卡掣部31,使插接头10与插接座30更为有效的达到卡扣的效果;当插接头10与插接座30欲脱离时,仅需按压弹性卡勾13后端的按压部15向下抵压,使弹性卡勾13前端的卡勾部14受反作用力而向上顶持,令卡勾部14与卡掣部31脱离,即可达到插接头10与插接座30的分离。-->上述名称及所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用以限制本案的权利范围;举凡依据本案创作精神所作的等效元件转换、替代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插接头端子结构,至少包括有插接头及端子组,其中插接头内部形成有与端子组相对的插接槽,端子组组设于插接头中,而端子组由复数个端子所构成,其特征在于:端子前端设有延伸以铜料制成的插接端,该插接端由等距排列的弯折部向后弯折而成,使插接端具有弹性,而插接端向后延伸有止挡部,使端子组组设于插接头时,籍由止挡部的挡止而卡掣于插接头中,以形成一插接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接头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佩甄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骏品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