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伟图专利>正文

结构改良的麦克风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99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麦克风端子,其设置有绝缘座体,而绝缘座体内具有可容置麦克风的容置空间,且绝缘座体上方设置有数个导电端子,而导电端子于弯折部的一侧以同方向延设有渐扩后渐缩的上、下弹臂,而上、下弹臂于最外侧设有接触端,且上、下弹臂于远离弯折部的一侧分别设有抵压部,上弹臂的接触端与电路板呈电性连接,且下弹臂的接触端与麦克风呈电性连接,以让上、下弹臂与麦克风、电路板呈双边抵持接触状态,以避免弹性疲乏而造成接触效果不佳,而上、下弹臂的抵压部于上、下弹臂受抵压时会相互接触,以使导电端子形成双边导通,可提供麦克风与电路板较佳的接触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构改良的麦克风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麦克风端子,尤指一种上、下弹臂与麦克风、电路板呈双边抵持接触状态的端子结构,可避免弹性疲乏而造成接触效果不佳,并由此让上、下弹臂的抵压部相互接触而使导电端子呈双边导通状态,以提供麦克风与电路板较佳的接触效果。
技术介绍
现今科技日新月异,带给了人类方便的生活,而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电子产品的发展,更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且此类的电子产品都趋于轻、薄、短、小,而为了要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其内部的构件必须小而精密,往往于组装时容易撞击或破坏电路板上其它的电子元件,所以即有相关业者为解决及避免此种情形发生则以电子产品外壳内的相对空间或侧壁来抵持于套体表面,以增加产品设计上的可行性,请参阅图7所示,为现有麦克风连接器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现有的麦克风连接器设置有一座体A,而座体A内设置有可容置麦克风的容置空间A1,且容置空间A1内设有数个导电端子A2,且导电端子A2的一端弯折有可与麦克风呈电性连接的接触端A21,且远离接触端A21的另一端设置有穿出座体A外的焊接端A22,而焊接端A22可焊接于电路板B,再将麦克风置入容置空间A1内即可。但是,上述现有的麦克风连接器仍有下列缺陷与不足:(一)现有的麦克风连接器利用穿出于座体A外的导电端子A2的焊接端A 22来焊接于电路板B上,所以造成电路板B上可用的空间减少,而必须增加电路板B的空间,无法使电子产品有效达到轻、薄、短、小的趋势。-->(二)现有的麦克风连接器于电子产品整体组装时,为将麦克风置入容置空间A1后,利用电子产品的壳体向下抵压,使麦克风与导电端子A2呈电性连接,而此种方式于组装时,必须防止麦克风因导电端子A2脱出座体A外,造成组装上的不便与良率降低,使加工成本增加,进而使电子产品的售价提高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三)现有的麦克风连接器利用电子产品的壳体向下抵压,使麦克风与导电端子A2呈电性连接,而当电子产品于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外壳变形或是松动后,为会影响到麦克风于座体A内的固定效果,而于使用时产生晃动或接触不良,进而造成使用者于使用时发生噪声或无法使用的情形。(四)现有的麦克风连接器利用焊接方式与电路板B连接,而需增加焊料与电费的成本,且焊锡会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陷,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结构改良的麦克风端子,导电端子的上、下弹臂分别抵持接触于麦克风与电路板,以让导电端子的上、下弹臂紧密抵贴麦克风与电路板,可避免弹性疲乏而造成接触效果不佳,且上、下弹臂的抵压部因受抵压相互接触,并可使导电端子呈双边导通状态,以提供麦克风与电路板较佳的接触效果。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绝缘座体于容置空间两侧分别设有弹性臂,以当麦克风置入容置空间时,可利用容置空间两侧的弹性臂夹持麦克风使其呈定位状态,以提升组装上的便利性及降低不良率,若当麦克风发生不良时,仅需解除弹性臂的夹持即可更换麦克风,亦可提升麦克风维修的便利性。-->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绝缘座体于外缘设有数个凸部,让收容麦克风的绝缘座体可固定于电子产品的外壳,以让使用者于使用时不会因晃动而造成接触不良,进而无法使用的情形。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利用导电端子的上、下弹臂抵贴麦克风与电路板即可达到电性导通,除可减少现有装置使用焊料与电费的成本,以避免焊锡所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不占用电路板上的空间,让电路板可设置更多的电子元件或电路,使电子产品有效达到轻、薄、短、小的趋势。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麦克风端子,设置有绝缘座体,而绝缘座体内具有可收容麦克风的容置空间,且绝缘座体上方设有可收容数个导电端子且与容置空间相通连的数个端子槽,其中,该导电端子于弯折部的一侧以同方向延设有渐扩后渐缩的上、下弹臂,而上、下弹臂于最外侧设有接触端,且上、下弹臂于末端分别设有抵压部,而其中一弹臂露出绝缘座体外,且另一弹臂收容于绝缘座体的端子槽内,而二弹臂的抵压部于受抵压时会相互接触并形成双边导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本技术利用导电端子的上弹臂的接触端抵贴电路板的接点,且利用下弹臂的接触端抵贴麦克风的接点,以使导电端子与麦克风、电路板呈双边抵持接触状态,可避免长时间使用或多次插拔后弹性疲乏而造成接触效果不佳。(二)本技术利用上弹臂的抵压部与下弹臂的抵压部受抵压而相互接触,以让导电端子呈双边导通状态,并提供麦克风与电路板较佳的接触效果。(三)本技术于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两侧分别延伸设有弹性臂,利用弹性臂夹持容置空间内的麦克风并让麦克风呈一定位状态,且使用者仅需解除弹性臂的夹持即可更换麦克风,可提升麦克风于组-->装或维修的便利性。(四)本技术于绝缘座体1的外缘设有数个凸部,当绝缘座体欲置入电子产品外壳的座体内时,该绝缘座体可利用数个凸部抵紧容置空间的壁面,以使其可固定于电子产品外壳的座体内,以让使用者于使用时不会因晃动而造成接触不良。(五)本技术利用导电端子的上弹臂与下弹臂分别抵贴麦克风与电路板即可达到电性导通,可有效减少现有装置使用焊料与电费的成本,进一步避免焊锡所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六)本技术利用导电端子的上弹臂与下弹臂分别抵贴麦克风与电路板即可达到电性导通,使麦克风不占用电路板的空间,让电子产品有效达到轻、薄、短、小的趋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现有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图中符号说明1  绝缘座体10 容置空间            12  弹性臂11 端子槽              13  凸部2  麦克风21 正极接触端子        22  负极接触端子3  导电端子31 弯折部              33  下弹臂32 上弹臂              331 接触端-->321 接触端            332 抵压部322 抵压部4   电路板5   电子产品外壳51  座体              511 导斜面510 容置空间          52  透孔A   座体A1  容置空间          A21 接触端A2  导电端子          A22 焊接端B   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目的、构造技术特征以及其功效,结合附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同时参阅图1、2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与立体分解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结构改良的麦克风端子包括有绝缘座体1、麦克风2以及数个导电端子3,其中:该绝缘座体1内设有容置空间10,且绝缘座体1上方设有数个端子槽11,并于容置空间10两侧分别延伸设有弹性臂12,再于绝缘座体1的外缘设有数个凸部13。该麦克风2于一侧中央处设有正极接触端子21,并于正极接触端子21外缘设有负极接触端子22,且正极接触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麦克风端子,设置有绝缘座体,而绝缘座体内具有可收容麦克风的容置空间,且绝缘座体上方设有可收容数个导电端子且与容置空间相通连的数个端子槽,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于弯折部的一侧以同方向延设有渐扩后渐缩的上、下弹臂,而上、下 弹臂于最外侧设有接触端,且上、下弹臂于末端分别设有抵压部,而其中一弹臂露出绝缘座体外,且另一弹臂收容于绝缘座体的端子槽内,而二弹臂的抵压部于受抵压时会相互接触并形成双边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良的麦克风端子,设置有绝缘座体,而绝缘座体内具有可收容麦克风的容置空间,且绝缘座体上方设有可收容数个导电端子且与容置空间相通连的数个端子槽,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于弯折部的一侧以同方向延设有渐扩后渐缩的上、下弹臂,而上、下弹臂于最外侧设有接触端,且上、下弹臂于末端分别设有抵压部,而其中一弹臂露出绝缘座体外,且另一弹臂收容于绝缘座体的端子槽内,而二弹臂的抵压部于受抵压时会相互接触并形成双边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图
申请(专利权)人:陈伟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