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夹和电缆的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479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以保持软扁电缆的电缆夹、其软扁电缆具有薄膜部分、在薄膜部分中穿行的扁线、安装有增强板的增强部分、和分别形成在增强部分相对侧边缘上的凹槽,用于将软扁电缆与连接器进行电气连接,所述电缆夹包括:夹体;在夹体上所具有的夹导引部分,其中所述夹导引部分的内部形状对应于连接器的外部形状;和电缆保持部分,其具有在所述电缆保持部分上所形成的突起,用以分别配合到所述凹槽中,以保持软扁电缆的增强部分,使得软扁电缆的末端伸入到所述夹导引部分中。(*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夹和电缆的固定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夹,其可保持与其末端相邻的软扁电缆部分,由此便于将软扁电缆与连接器相连,并且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将软扁电缆固定到电缆夹上的固定方法。    信号传输电缆,其能够以高可靠性连接多根导线,包括柔软的印刷电路板(下面称作“FPC”),其具有导线印制在膜上,和软扁电缆(下面称作“FFC”),其具有覆有薄膜的扁形软铜线。为了将这些电缆连接到连接器上,已经采用了一种方法,其中将电缆的末端部分抓住,然后直接插入连接器中。在使用FPC的情况下,已经提出了一些技术方案(如,日本技术未审公开号5-62980),其中使用了电缆夹。特别是,当将具有FPC的板安装到具有连接器的壳体上时,电缆夹保持着与其末端相邻的电缆部分。该结构消除了一定的困难操作,其中可抓紧电缆的末端部分,然后插入连接器中,并且这还消除了FPC的不完全插入和连接器的不完全锁定。然而,当将上述方法应用于FFC时,会碰到下列问题。在常用技术方法中,为了防止电缆与电缆夹的失配,在电缆夹上形成有固定销钉。再有,在通过电缆夹保持的电缆上形成有用以分别接收固定销钉的孔。图8表示一种状态,其中为了将类似方法应用于FFC,在电缆的末端部分上形成了用于分别固定销钉的孔91。由于FFC是一种具有覆有薄膜的扁形软铜线的电缆,所以导线以具有相同间隔的平行地设置。因此,当形成孔91时,两根(或多根)导线92会被切断或割断,并且其不能使用。因此,就碰到了一个问题,即电缆的使用率被降低了。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夹,其可防止电缆使用率的降低,即使在电缆夹保持FFC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夹,其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并且其能够安装在板件上,如底板上。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夹,其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并且其中-->当电缆夹安装在板件上时,电缆主体可以在设置连接器的板件侧上引出,其连接器可连接到软扁电缆上。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固定方法,其适用于在将软扁电缆使用粘接剂固定到电缆夹上时,电缆的固定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就是提供一种电缆夹,用以保持软扁电缆,其具有薄膜部分,在薄膜部分中敷设有扁线,增强部分,其中设置有增强层,和凹槽,其分别形成在增强部分相对侧边缘上,为了将软扁电缆电气连接到连接器上,电缆夹包括:夹体;在夹体上带有夹导引部分,其中夹导引部分的内部形状对应于连接器的外部形状;和电缆保持部分,其具有在电缆保持部分上所形成的突起,用以分别与保持软扁电缆增强部分的凹槽相配合,使得软扁电缆的末端伸入到夹导引部分中。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缆夹,其用以保持具有端部的软扁电缆,并且可将软扁电缆的端部连接到连接器上,电缆夹包括:夹体;在夹体上带有夹导引部分,其中夹导引部分的内部形状对应于连接器的外部形状;和夹体上带有的电缆保持部分,用以保持软扁电缆的端部;和在电缆保持部分上形成的注入孔,其中软扁电缆可通过注入孔将粘接剂注入电缆保持部分中而固定安装到夹体上。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按照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电缆夹,其进一步包括:夹保持部分,用以将夹体保持在板件上所形成的夹保持孔中。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按照第三方面的电缆夹,其进一步包括:在板件侧上设置的引出开口,其中设置有夹保持部分,用以将软扁电缆从电缆保持部分中引出,同时夹体仍然通过夹保持部分而保持在板件上。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将软扁电缆固定到电缆夹上的固定方法,以为了将软扁电缆连接到连接器上,其包括下列步骤:(a)将电缆夹的夹导引部分与定位适配器相配合,其适配器具有对应于夹导引部分的内表面的外部形状,其中夹导引部分具有对应于连接器外部形状的形状,定位适配器具有预定深度的定位槽,其形成在对应于连接器插入槽的位置上;(b)将软扁电缆的末端部分插入引出开口,其将软扁电缆引出电缆保持部分,直到末端部分达到定位槽的底部;和(c)通过在电缆保持部分上所形成的注入孔注入粘接剂,使末端部分保持与定位槽的底部相接。-->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电缆夹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图1实施例的电缆夹与连接器连接情况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软扁电缆末端部分形状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电缆夹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缆夹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图6是表示图5实施例的电缆夹安装到定位适配器上情况的截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缆夹第四实施例的正视图;和图8是表示软扁电缆末端部分的示意图。现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电缆夹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该实施例的电缆夹与连接器连接情况的截面图。在附图中,从软扁电缆(下面称作“FFC”)7的末端部分一侧上除去预定长度的包覆导线的绝缘膜,以形成电气导电部分71。以薄树脂板形式的增强板72粘接或粘在FFC的另一侧上,其面向远离末端部分上的导电部分71。粘接有增强板72的FFC7的末端部分可用作增强部分73,并且在增强部分73的相对侧边缘上分别形成有一对U形凹槽74。图3详细示出了凹槽74的结构。为了加强凹槽74的夹持效果,有必要增加凹槽74的宽度d达到如此程度使得其不会达到分别设置在电缆相对侧边缘上的各导线711。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当电缆侧端与导线711的中心线之间的宽度D大约为1.25mm时,宽度d约为0.6mm。用以保持FFC7增强部分73的夹体包括夹主体部分11和夹辅助部分12,以及在夹主体部分11上形成的凹槽112,其具有等于FFC7电缆宽度的宽度。在凹槽112的每个相对侧壁113上形成有伸长的突起114,其具有基本等于FFC7上凹槽74的截面形状。夹辅助部分12可以由其前侧推入并装配到凹槽112中,并且使得夹辅助部分12可以固定到夹主体部分11上。因此,在夹辅助部分12相对侧壁121上分别形成有分别对应于突起114的一对具有U形截面的槽122。为了防止从前侧装配到夹主体部分11上的夹辅助部分12从其上脱开,在夹主体部分11的凹槽112每个相对侧壁113上形成有两个止动爪115,并且其靠近边缘而设-->置。在夹辅助部分12的每个相对侧壁121上形成有分别对应于止动爪115的凹槽123。在夹主体部分11下部的凹槽112相对侧壁113和底表面116上形成有凹槽部分117。在夹辅助部分12的内侧下部或表面124上还形成有凹槽部分125。当将夹辅助部分12通过止动爪115固定到夹主体部分11上时,由夹主体部分11凹槽部分117表面和夹辅助部分12凹槽部分125表面限定了一个空间。该空间的特定形状符合连接器81的外部形状。由夹主体部分11凹槽部分117表面和夹辅助部分12凹槽部分125表面所限定的空间可用作夹导引部分13。在凹槽部分117的下端上形成有斜面118,并且在凹槽部分125的下端上形成有斜面126,这些斜面适用于夹与连接器81的装配。在夹主体部分11上形成有凸缘141,其由中部到其上端部略有间隔,凸缘141具有矩形平面形状。凸缘141只形成在夹主体部分11的外表面119上,而不形成在具有凹槽112的区域上。与凸缘141配合的一对止动爪142分别形成在其上端部夹主体部分11的相对外侧表面上(其是外表面119的部分),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夹,用以保持具有端部的软扁电缆,并可将软扁电缆的端部连接到连接器上,所述电缆夹包括: 夹体; 在夹体上所具有的夹导引部分,其中所述夹导引部分的内部形状对应于连接器的外部形状; 在所述夹体上所具有的夹保持部分,用以保持软扁电缆的端部;和 固定装置,用以将软扁电缆固定到所述电缆保持部分上,使得软扁电缆的末端电位在所述夹导引部分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6-6-12 150877/961、一种电缆夹,用以保持具有端部的软扁电缆,并可将软扁电缆的端部连接到连接器上,所述电缆夹包括:夹体;在夹体上所具有的夹导引部分,其中所述夹导引部分的内部形状对应于连接器的外部形状;在所述夹体上所具有的夹保持部分,用以保持软扁电缆的端部;和固定装置,用以将软扁电缆固定到所述电缆保持部分上,使得软扁电缆的末端电位在所述夹导引部分上。2、按照权利要求1的电缆夹,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凹槽部分,其具有分别形成在端部相对所述边缘上的凹槽;在所述电缆保持部分上形成有突起,用以分别配合到所述凹槽中。3、按照权利要求2的电缆夹,其进一步包括:夹保持部分,用以将所述夹体保持在板件上所形成的夹保持孔中。4、按照权利要求3的电缆夹,其进一步包括:引出开口,其设置在板件的侧面上,其中设置有所述夹导引部分,用以将软扁电缆从所述电缆保持部分引出,同时所述夹体通过所述夹保持部分而保持在板件上。5、按照权利要求1的电缆夹,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注入孔,其在所述电缆保持部分的壁上形成,其中软扁电缆通过所述注入孔而注入到所述电缆保持部分中的粘接剂而牢固地固定到所述夹体上。6、按照权利要求5的电缆夹,其进一步包括:夹保持部分,用以将所述夹体保持在板件上所形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多治井国男
申请(专利权)人: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