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驱动的热管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4278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驱动的热管传热装置,包括:第一重力驱动传热单元、动力驱动传热单元及第二重力传热单元,第一重力驱动传热单元包括第一蒸发段、第一连接段及第一冷凝段;动力驱动传热单元包括蒸发组、冷凝组、泵送元件及连接管,蒸发组设在第一蒸发段的上方,冷凝组设在第一冷凝段的下方,蒸发组与冷凝组通过连接管连通,泵送元件设在连接管中,且泵送元件的入口低于冷凝组的出口;第二重力传热单元包括第二冷凝段,第二冷凝段设在冷凝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调整泵入口与冷凝组出口的高度差,并在冷凝组的下方设置第二重力传热单元的的第二冷凝段,从而有效利用了冷凝组与泵送元件之间高度差所形成的空余空间。泵送元件之间高度差所形成的空余空间。泵送元件之间高度差所形成的空余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驱动的热管传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驱动的热管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管,是一种利用工质蒸发和冷凝的镶边过程快速传递热量的装置,因其具有传热能力强,是纯铜的数千倍,利用毛细现象或重力驱动,能耗低以及可靠性高的特性,已由之前的宇航、军工等行业迅速扩展应用于散热器制造行业,成为各种空气温度调节装置中传热性能优良的传热元件。
[0003]常规热管在结构布局中因组空结构导致高差受限,从而造成热管中工质的循环动力有限,为了解决循环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少厂家不得不采用增加循环泵的方式以提升热管内工质的循环动力。
[0004]在现有带循环泵的热管系统中,泵驱动回路的冷凝成为液体回路,一般设计在底部,距离泵入口的高度很低,无法形成有效高差,造成泵入口气蚀风险较大。
[0005]鉴于气蚀余量会直接决定制冷剂泵是否可以正常运行,且大多数制冷剂与水相比具有显著降低的蒸发温度和更小的蒸发潜热。因而,在制冷剂泵中更容易发生汽蚀。在液体输送过程中,气蚀危害性很大,通常会造成泵发出噪音和剧烈振动,改变泵的特性曲线,甚至会损坏泵。
[0006]因此,本
需要一种管路配置简单、结构紧凑、能有效减少气蚀现象发生的热管传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管路配置简单、结构紧凑、能有效避免发生气蚀现象的热管传热装置。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复合驱动的热管传热装置,包括:第一重力驱动传热单元、动力驱动传热单元及第二重力传热单元,所述第一重力驱动传热单元,包括一组以上第一重力驱动回路,所述第一重力驱动回路包括第一蒸发段、第一连接段及第一冷凝段;任一组所述第一重力驱动回路中的第一蒸发段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冷凝段的高度,且所述第一蒸发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冷凝段连通;所述动力驱动传热单元,包括蒸发组、冷凝组、泵送元件及连接管,所述蒸发组设在所述第一蒸发段的上方,所述冷凝组设在所述第一冷凝段的下方,所述蒸发组与冷凝组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泵送元件设在所述连接管中,且所述泵送元件的入口低于所述冷凝组的出口,用以确保所述冷凝组的出口的液态工质能够及时进入所述泵送元件的入口;所述第二重力传热单元,包括一组以上第二重力驱动回路,所述第二重力驱动回路包括第二冷凝段,所述第二冷凝段设在所述冷凝组下方。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充分考虑了现有技术中泵驱动回路因气蚀造成
热管传热装置噪音大、振动剧烈,泵的性能降低甚至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泵的汽蚀,为避免气蚀影响泵的正常运行及使用寿命,在对热管传热装置进行结构设计时,一方面调整泵入口与冷凝组出口的高度差,并在冷凝组的下方设置第二重力传热单元的的第二冷凝段,从而有效利用了冷凝组与泵送元件之间高度差所形成的空余空间。在解决泵驱动回路中气蚀问题的同时,热管传热装置结构更为紧凑,传热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0011]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重力驱动回路还包括第二蒸发段及第二连接段;任一组所述第二重力驱动回路中的第二蒸发段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冷凝段的高度,且所述第二蒸发段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冷凝段连通。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第二蒸发段的高度低于第二冷凝段的高度,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可有力驱动冷凝后的工质从第二冷凝段进入第二蒸发段,有效提高工质传热效率。
[0013]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蒸发段设在所述动力驱动传热单元的蒸发组下方。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蒸发段设在蒸发组的下方,充分利用蒸发组下方的空间,热管传热装置的布局更为合理,外观结构匀称。
[0015]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组包括动力驱动冷凝段及冷凝汇集器,所述动力驱动冷凝段的数量为两组以上,且每组所述动力驱动冷凝段均设有进气口及出液口,两组以上所述动力驱动冷凝段的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冷凝汇集器连通,所述冷凝汇集器与所述泵送元件的入口连通。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动力驱动冷凝段数量为多组时,设置冷凝汇集器,便于将多组动力驱动冷凝段中的冷凝液态的工质汇集起来一并输送至泵送元件的入口,促使泵送元件入口的液态工质流量充足,压力较大,进一步有效防止气蚀现象的发生,从而避免了因气蚀所造成的噪音大和振动剧烈的问题。
[0017]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组包括动力驱动蒸发段、分配器及分配管;所述动力驱动蒸发段的数量为两组以上,且每组所述动力驱动蒸发段均设有进液口及出气口,所述分配管的数量与所述进液口的数量一致,所述分配器的一端与所述泵送元件的出口连通,所述分配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分配管分别与所述蒸发组的进液口连通。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分配器及分配管的设置,对于具有多组动力驱动蒸发段的蒸发组而言,便于把从泵送元件引入的液态工质均匀分配至各组动力驱动蒸发段,以免出现因液态工质分配不均,个别动力驱动蒸发段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影响整体传热效能。
[0019]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组还包括蒸发汇集器,两组以上所述动力驱动蒸发段分别与所述蒸发汇集器连通,所述蒸发汇集器与所述动力驱动冷凝段的进气口连通。
[002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组还包括冷凝分配器,所述冷凝分配器的一端与所述蒸发汇集器连通,所述冷凝分配器的另一端与所有所述动力驱动冷凝段的进气口连通。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蒸发汇集器及冷凝分配器的设置,便于从蒸发组汇集蒸发后的气态工质通过单管输送至冷凝组,在通过冷凝分配器分配至各个动力驱动冷凝段,进行充分冷凝,大大简化了从蒸发组到冷凝组的管路配置,有利于降低配管成本,并减少了因多路配管而造成的配管工作量。
[0022]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驱动传热单元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在所述冷凝汇集器与所述泵送元件的入口之间的连通管路上。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储液器的设置,显著增加了动力驱动传热单元的回路内所配置的工质总量,有助于进一步保障液态工质在泵送元件的入口处的流量及压力,可有效防止因液态工质冷凝速率小于泵送元件的泵送速率而导致入口处流量不足,而出现工质输送断续甚至出现气蚀现象。
[0024]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驱动传热单元还包括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设在所述储液器与所述泵送元件的入口之间的连通管路上。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流量调节阀的设置,便于根据环境温度需要,调节动力驱动传热单元中的单位时间工质流量,从而调节动力驱动传热单元的传热效率,促使热管传热装置维持周围的环境处于预定的温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驱动的热管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重力驱动传热单元、动力驱动传热单元及第二重力传热单元,所述第一重力驱动传热单元,包括一组以上第一重力驱动回路,所述第一重力驱动回路包括第一蒸发段、第一连接段及第一冷凝段;任一组所述第一重力驱动回路中的第一蒸发段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冷凝段的高度,且所述第一蒸发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冷凝段连通;所述动力驱动传热单元,包括蒸发组、冷凝组、泵送元件及连接管,所述蒸发组设在所述第一蒸发段的上方,所述冷凝组设在所述第一冷凝段的下方,所述蒸发组与冷凝组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泵送元件设在所述连接管中,且所述泵送元件的入口低于所述冷凝组的出口,用以确保所述冷凝组的出口的液态工质能够及时进入所述泵送元件的入口;所述第二重力传热单元,包括一组以上第二重力驱动回路,所述第二重力驱动回路包括第二冷凝段,所述第二冷凝段设在所述冷凝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驱动的热管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重力驱动回路还包括第二蒸发段及第二连接段;任一组所述第二重力驱动回路中的第二蒸发段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冷凝段的高度,且所述第二蒸发段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冷凝段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驱动的热管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发段设在所述动力驱动传热单元的蒸发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驱动的热管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组包括动力驱动冷凝段及冷凝汇集器,所述动力驱动冷凝段的数量为两组以上,且每组所述动力驱动冷凝段均设有进气口及出液口,两组以上所述动力驱动冷凝段的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冷凝汇集器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领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