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及加工方法及其装置和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6877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及加工方法及其装置和应用,包括端部结构和管组本体,所述管组本体包括平行排列在一起的多个管路,所述管组本体具有首端和尾端,所述端部结构包括首端结构和尾端结构;首端结构和尾端结构分别用于安装在管组的首端和尾端,管组本体的多个管路经首端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及加工方法及其装置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及加工方法及其装置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脉动热管由日本学者
H.Akachi
首先于九十年代初提出,是一种结构简单但机理复杂的两相流传热器件

它是将一根长的毛细管弯曲成蛇形管道,内部充入可汽化介质,利用介质在表面张力和冷热端温差的作用下形成气液塞,通过介质的蒸发

冷凝和汽液振荡实现热量传递

[0003]此类热管因其原理决定了其换热管的水力直径非常小

若以水作为相变介质,则换热管的管径需小于
5.5mm
;若以常见制冷剂为介质,通常管径需小于
2.0mm。
因此目前此类热管主要用于小尺度的电子散热等领域

有的脉动热管采用毛细管制造,因管径小
(
通常内径
<2mm)
,均采用无翅片的光管制造

也有的脉动热管采用在平板上加工出微小的槽道,最后用焊接盖板的方式制作成平板形状的脉动热管

[0004]在制冷

空调等领域,大的换热器长度可达数米,若采用无翅片的毛细管制造,为保证和空气的换热,必须布置大量的毛细管,导致成本太高,无实际应用价值
(
如申请号:
200820054984.1)。
[0005]已有专利中,也有基于平行流换热器的脉动热管
(

201320262560.5)
,该热管端部结构采用上下集连管的结构,为多通道并联的平行流换热器结构

这种结构的热管只能在垂直放置时运行,一旦水平放置有可能不运行或运行不稳定

[0006]现有技术中,脉动热管的难点在于,使用平行管组独立并行的方案,由于在一定的管组长度的限制下,单一管路的长度有限,难以实现优良的换热效能,且只能垂直放置,热端在下,冷端在上,限制了其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及加工方法及其装置和应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简单,可以规模化生产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所提及的管组本体,包括将多个管道并列固定在一起形成的管组,或由金属
(
如铝合金
)
制作的多孔扁管,所谓的多孔,实际上每一个孔对对应一个独立的管路,管路与管路之间具有隔离彼此的间壁

多个管道并列构成的管路,两个管路相互接触的管壁等同于上述间壁

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采用铝合金多孔扁管型材,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包括端部结构和管组本体,所述管组本体包括平行排列在一起的多个管路,所述管组本体具有首端和尾端,所述端部结构包括首端结构和尾端结构;首端结构和尾端结构分别用于管组的首端和尾端,管组本体的多个管路经首端结构

尾端结构构成并联后串联管路

或串联管路

[0010]本方案可以将管组本体中的各管路进行串联
(
或分组并联后再串联
)
,以达到延长
单一管路长度的目的,因此可以实现垂直放置

水平卧式放置或倾斜放置,实现了多种场景的应用可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管组本体的首端和尾端位于管路入口之间的间壁间隔设置有缺口,管组本体的多个管路经缺口连通构成并联后串联管路

或串联管路

[0012]由于管组本体的管路尺寸非常小
(
毫米级别甚至更小
)
,平行的相邻管路之间的串联难度很大,本专利技术创造性的将需要串联的两个管路之间端部的间壁加工
(
或破坏
)
形成缺口,然后就可以密封管组本体的首尾端,利用缺口实现管组本体各管路的串联或者分组并联后再串联,从而获得了简单可行的管路串联方案

[0013]进一步的,所述管组本体的首端或尾端的管路入口处间隔设置有膨胀部,所述缺口位于膨胀部

[0014]利用刀具或锲形冲刀切开相邻管路端口处之间的间壁,并将两个管路端口部分一起扩张膨胀,对于直径较小的管组尤为重要,膨胀部使得尺寸变大,因此对于管路端部的串联和封装都更加易于实现,被切开的间壁形成了两个管路之间连通的缺口,在制作端部结构部件的时候,既使得端部结构部件能实现对管组端部的密封,又保留部分缺口保持贯通,从而实现一个管组所有的管路串联为一个更长管路的目的

[0015]进一步的,所述端部结构包括平板堵头或多个曲面堵头,所述曲面堵头嵌设于膨胀部中

[0016]进一步的,所述缺口为管组本体的首端或尾端的管路入口处由管组本体表面沿间壁加工的孔,或,将管组本体表面管壁及间壁磨削形成

[0017]进一步的,所述端首端结构具有至少一组首端连通槽,每个首端连通槽至少对应两个相邻管路的首端端口;所述尾端结构件具有至少一组尾端连通槽,每个尾端连通槽至少对应两个管路的尾端端口,且尾端连通槽与首端连通槽错位设置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效热管散热装置,所述高效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
[0019]所述管组为蛇形结构,或直线结构,或直线和曲线结合的结构;
[0020]所述管组外壁上设有散热翅片;所述高效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个管组或多个管组并联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
,加工管组本体的首端和尾端,使管组本体上的相邻管路的入口处的间壁具有缺口,所述缺口间隔设置,首端和尾端的缺口错位设置;
[0023]S2
,利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端部结构封堵管组本体的首端和尾端,管组本体的多个管路经缺口连通构成并联后串联管路

或串联管路

[0024]进一步的,所述
S1
中,利用工具挤压管路入口,使管路入口膨胀且相邻管路之间的间壁切开形成缺口

[0025]进一步的,在
S2
中,所述端部结构包括平板堵头或多个曲面堵头,所述曲面堵头嵌设于膨胀部中;或者,挤压管组首端和尾端端头部分,且使部分缺口依然贯通相邻管路

[0026]进一步的,所述
S1
中,切削管组本体入口处相邻管路之间的间壁,使管路入口膨胀且相邻管路之间的间壁裂开形成缺口

[0027]进一步的,在
S2
中,所述端部结构包括平板堵头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结构和管组本体,所述管组本体包括平行排列在一起的多个管路,所述管组本体具有首端和尾端,所述端部结构包括首端结构和尾端结构;首端结构和尾端结构分别用于管组的首端和尾端,管组本体的多个管路经首端结构

尾端结构构成并联后串联管路

或串联管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组本体的首端和尾端位于管路入口之间的间壁间隔设置有缺口,管组本体的多个管路经缺口连通构成并联后串联管路

或串联管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组本体的首端或尾端的管路入口处间隔设置有膨胀部,所述缺口位于膨胀部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结构包括平板堵头或多个曲面堵头,所述曲面堵头嵌设于膨胀部中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管组本体的首端或尾端的管路入口处由管组本体表面沿间壁加工的孔,或,将管组本体表面管壁及间壁磨削形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首端结构具有至少一组首端连通槽,每个首端连通槽至少对应两个相邻管路的首端端口;所述尾端结构件具有至少一组尾端连通槽,每个尾端连通槽至少对应两个管路的尾端端口,且尾端连通槽与首端连通槽错位设置
。7.
一种高效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热管散热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所述管组为蛇形结构,或直线结构,或直线和曲线结合的结构;所述管组外壁上设有散热翅片;所述高效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个管组或多个管组并联
。8.
一种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加工管组本体的首端和尾端,使管组本体上的相邻管路的入口处的间壁具有缺口,所述缺口间隔设置,首端和尾端的缺口错位设置;
S2
,利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端部结构封堵管组本体的首端和尾端,管组本体的多个管路经缺口连通构成并联后串联管路

或串联管路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1
中,利用工具挤压管路入口,使管路入口膨胀且相邻管路之间的间壁切开形成缺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S2
中,所述端部结构包括平板堵头或多个曲面堵头,所述曲面堵头嵌设于膨胀部中;或者,挤压管组首端和尾端端头部分,且使部分缺口依然贯通相邻管路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热管散热装置用管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珂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领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