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平衡盘的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86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平衡盘的减震结构,属于汽车平衡盘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减震环,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安装有减震环,所述减震环的内侧具有吸能的流体,所述第一壳体靠近内圈的位置处安装有内圈二次减震机构,所述内圈二次减震机构包括多个环形排布的腔体,每个所述腔体的内侧均安装弧形支撑柱,弧形支撑柱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缓冲垫和吸能板,所述吸能板位于两个缓冲垫之间,所述吸能板的截面呈预定形状;通过增加内圈二次减震机构,辅助流体进行吸能,进而提升吸能缓震效果,且内圈二次减震机构设置于壳体内,不影响平衡盘原本的性能和表面设计。不影响平衡盘原本的性能和表面设计。不影响平衡盘原本的性能和表面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平衡盘的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平衡盘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平衡盘的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平衡盘,采用配重以及流体吸能的方式进行缓震,但是由于流体吸能的方式由于吸能效果有限,造成此类平衡盘吸能减震效果有待提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平衡盘的减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平衡盘的减震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平衡盘的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减震环,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安装有减震环,所述减震环的内侧具有吸能的流体,所述第一壳体靠近内圈的位置处安装有内圈二次减震机构,所述内圈二次减震机构包括多个环形排布的腔体,每个所述腔体的内侧均安装弧形支撑柱,弧形支撑柱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缓冲垫和吸能板,所述吸能板位于两个缓冲垫之间,所述吸能板的截面呈预定形状,该预定形状为第一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二线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三线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线段的第二端与第四线段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五线段的第一端连接,且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之间夹角等于第二线段与第三线段之间夹角,第二线段与第三线段之间夹角等于第三线段与第四线段之间夹角,第三线段与第四线段之间夹角等于第四线段与第五线段之间夹角。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为以第一壳体轴心为圆心的弧形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板的第一端与腔体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吸能板的第二端与腔体的另一侧侧壁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支撑柱的第一端与腔体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支撑柱的第二端与腔体的另一侧侧壁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垫的材质泡沫铝。
[000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1、通过增加内圈二次减震机构,辅助流体进行吸能,进而提升吸能缓震效果,且内圈二次减震机构设置于壳体内,不影响平衡盘原本的性能和表面设计。
[0011]2、波浪形的吸能板相较于平板可吸收更多的能量,且缓冲垫内侧疏松多孔的结构可增加吸收的能量,弧形支撑柱的支撑可防止腔体发生形变。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第一壳体的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吸能板的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弧形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减震环;4、内圈二次减震机构;5、腔体;6、缓冲垫;7、吸能板;8、弧形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参照图1

图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平衡盘的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减震环3,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减震环3,减震环3的内侧具有吸能的流体,第一壳体1靠近内圈的位置处安装有内圈二次减震机构4,内圈二次减震机构4包括多个环形排布的腔体5,每个腔体5的内侧均安装弧形支撑柱8,弧形支撑柱8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缓冲垫6和吸能板7,吸能板7位于两个缓冲垫6之间,吸能板7的截面呈预定形状,该预定形状为第一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二线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三线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线段的第二端与第四线段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五线段的第一端连接,且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之间夹角等于第二线段与第三线段之间夹角,第二线段与第三线段之间夹角等于第三线段与第四线段之间夹角,第三线段与第四线段之间夹角等于第四线段与第五线段之间夹角。
[0021]本实施例中,吸能板7为以第一壳体1轴心为圆心的弧形板,吸能板7的第一端与腔体5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吸能板7的第二端与腔体5的另一侧侧壁固定连接。
[0022]本实施例中,弧形支撑柱8的第一端与腔体5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弧形支撑柱8的第二端与腔体5的另一侧侧壁固定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弧形支撑柱8、吸能板7以及腔体5与第一壳体1 为一体式结构。
[0024]本实施例中,缓冲垫6的材质泡沫铝。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时,波浪形的吸能板7相较于平板可吸收更多的能量,且缓冲垫6内侧疏松多孔的结构可增加吸收的能量,弧形支撑柱8的支撑可防止腔体5发生形变,且每个单独的腔体5的内侧均具有上述结构,提升了吸能缓释效果,通过增加内圈二次减震机构4,辅助流体进行吸能,进而提升吸能缓震效果,且内圈二次减震机构4设置于壳体内,不影响平衡盘原本的性能和表面设计。
[0026]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平衡盘的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减震环(3),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减震环(3),所述减震环(3)的内侧具有吸能的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靠近内圈的位置处安装有内圈二次减震机构(4),所述内圈二次减震机构(4)包括多个环形排布的腔体(5),每个所述腔体(5)的内侧均安装弧形支撑柱(8),弧形支撑柱(8)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缓冲垫(6)和吸能板(7),所述吸能板(7)位于两个缓冲垫(6)之间,所述吸能板(7)的截面呈预定形状,该预定形状为第一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二线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三线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线段的第二端与第四线段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五线段的第一端连接,且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煜李胜兰雪
申请(专利权)人:翔润机械部件生产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