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配送车辆的可拆卸货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736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货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配送车辆的可拆卸货厢,其由六面结构分体拼装而成,所述厢板包括由蜂窝结构组成的蜂窝板以及熔接于蜂窝板两端面的铝型板,下厢板底部安装有底梁,底梁开设有若干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加强方管,用于将货厢与车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厢板采用熔接于蜂窝板两端面的铝型板,整体厢板重量大大减轻,适合大批量打包运输,设置风钩与风钩座的滑动配合实现锁紧,实现后厢左门、后厢右门、右厢门打开后保持稳定;下厢板上设置有若干挂环,便于固定所装货物;同时,下厢板表面安装有花纹铝板,提高了承重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货厢可实现与车辆的快速连接与分离,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有利于在快速配送行业大规模推广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配送车辆的可拆卸货厢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货厢
,具体涉及适用于配送车辆的可拆卸货厢。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等行业迅速兴起,与之相关的快速配送业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快速配送行业要求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具有配送货物量大、时间短、点到点,等特点,目前快速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仍需要由配送员与配送车辆共同完成。传统配送车辆的货箱,大多是钢板焊接而成的,制作流程繁琐,需要专用的设备和制作专用厂房,制作完成后承载量固定不变,而且这种货箱自重质量大,占去了车辆很大的载重,由于货箱自身重量大,不仅货运汽车的承载能力大大降低,而且货厢与车辆的安装过程繁琐,车辆需要定制,无法实现标准化、快速化安装,难以满足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要求。此外,货厢在装卸货时,厢门易受大风天气影响大幅摆动,不仅影响货物装卸,也使货厢的受损率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适用于配送车辆的可拆卸货厢,其由六面结构分体拼装而成,所述六面结构包括由厢板制成的前厢板、后厢板、左厢板、右厢板、上厢板、下厢板;所述下厢板底部安装有底梁,所述底梁为中空结构,底梁开设有若干安装槽,用于将货厢与车辆连接;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加强方管,且安装槽底部开设有螺纹孔,由螺栓穿过车辆及安装槽的螺纹孔、加强方管实现货厢与车辆连接。
[0004]进一步,所述厢板包括:
[0005]由蜂窝结构组成的蜂窝板;
[0006]熔接于蜂窝板两端面的铝型板;
[0007]设置于铝型板表面的抗紫外线油漆涂层;
[0008]设置于铝型板与蜂窝板熔接处的聚丙烯膜、热塑性玻璃纤维层;
[0009]设置于后厢板的后厢左门与后厢右门;
[0010]右厢板的右厢门;
[0011]安装于后厢左门、后厢右门、右厢门上的风钩;
[0012]安装于左厢板、右厢板上的风钩座。
[0013]进一步,所述风钩包括底座与“T”型插销,所述“T”型插销转动连接于底座上;所述风钩座设置有与“T”型插销匹配的“T”型槽;“T”型插销滑动插入“T”型槽内实现锁紧。
[0014]进一步,所述风钩包括设置于后厢左门上的后厢左风钩、设置于后厢右门上的后厢右风钩、设置于右厢门上的右厢门风钩;所述风钩座包括设置于左厢板上的左厢风钩座、设置于右厢门上的右厢右风钩座及右厢左风钩座。
[0015]优选地,后厢左门、后厢右门、右厢门上设置有暗锁,所述暗锁包括设置于后厢左门上的后厢左门锁、后厢右门上的后厢右门锁、右厢门上的右厢门门锁。
[0016]优选地,所述下厢板选用20mm蜂窝板,表面安装有花纹铝板。
[0017]优选地,所述花纹铝板厚度为1mm。
[0018]优选地,所述前厢板、后厢板、左厢板、右厢板、上厢板、下厢板组成的内厢底部四周设置有踢角线。
[0019]优选地,所述踢角线厚度为1mm。
[0020]优选地,所述下厢板上设置有若干挂环,所述挂环安装于下厢板开设的挂环槽内。
[0021]优选地,左厢板与下厢板的连接处、右厢板与下厢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
[0022]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23]第一、本专利技术在下厢板底部设置带有安装槽的底梁,底梁内设置加强方管,且安装槽底部开设有螺纹孔,由螺栓穿过车辆及安装槽的螺纹孔、加强方管实现货厢可实现与车辆的快速连接与分离,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有利于在快速配送行业大规模推广使用;
[0024]第二、厢板采用熔接于蜂窝板两端面的铝型板,铝型板表面设置抗紫外线油漆涂层,可有效降低阳光辐射对型材寿命的影响,铝型板与蜂窝板熔接处设置有聚丙烯膜、热塑性玻璃纤维层,整体厢板重量大大减轻,且为分体式拼装结构,适合大批量打包运输,所有的箱板可作为标准件实现大规模生产,通过紧固件的连接,可快速组合形成适合各种货物规格的货箱。不仅拆装方便,材料可重复利用,节能环保,而且货箱的自身重量降低了一半,既有效提高了货运汽车的承载能力,也大大节省了运输能源;
[0025]第三、在后厢板上设置了对开的后厢左门、后厢右门,在右厢板上设置了右厢门,使装卸货物更快捷方便,并设在后厢左门、后厢右门、右厢门上安装风钩、在左厢板、右厢板上安装风钩座,通过“T”型插销与“T”型槽的滑动配合实现锁紧,实现后厢左门、后厢右门、右厢门打开后保持稳定;
[0026]第四、下厢板上设置有若干挂环,便于固定所装货物;
[0027]第五、下厢板表面安装有花纹铝板,提高了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下侧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下厢板的下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加强方管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右侧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左侧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5]图8是厢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9是厢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是本专利技术前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是下厢板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
[0040]1、前厢板;2、后厢板;21、后厢左门;211、后厢左风钩;212、后厢左门锁;22、后厢右门;221、后厢右风钩;222、后厢右门锁;3、左厢板;31、左厢风钩座;4、右厢板;41、右厢门;411、右厢门风钩;412、右厢门门锁;42、右厢右风钩座;43、右厢左风钩座;5、上厢板;6、下厢
板;61、挂钩;62、花纹铝板;63、底梁;64、加强方管;7、加强板;8、踢角线;9、厢板;91、铝型板;92、蜂窝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2]如图1

8所示,适用于配送车辆的可拆卸货厢,其由六面结构分体拼装而成,所述六面结构包括由厢板制成。
[0043]所述厢板包括前厢板、后厢板、左厢板、右厢板、上厢板、下厢板。
[0044]其中,所述下厢板6底部安装有两条底梁63,所述底梁63为中空结构,底梁63开设有若干安装槽,优选方案中,每条底梁开设有3个安装槽,用于将货厢与车辆连接;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加强方管64,且安装槽底部开设有螺纹孔,由螺栓穿过车辆及安装槽的螺纹孔、加强方管64实现货厢与车辆的快速连接与拆分。
[0045]构成货厢的厢板的结构如下:
[0046]中部是蜂窝结构组成的蜂窝板,蜂窝板两端面熔接有铝型板,其中铝型板表面覆有抗紫外线油漆涂层。铝型板与蜂窝板熔接处设置有聚丙烯膜、热塑性玻璃纤维层,使铝型板与蜂窝板结合紧密,整体材料重量减轻。
[0047]六面结构中,后厢板包括后厢左门与后厢右门,右厢板上设置右厢门。后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配送车辆的可拆卸货厢,其特征在于,其由六面结构分体拼装而成,所述六面结构包括由厢板(9)制成的前厢板(1)、后厢板(2)、左厢板(3)、右厢板(4)、上厢板(5)、下厢板(6);其中:所述下厢板(6)底部安装有底梁(63),所述底梁(63)为中空结构,底梁(63)开设有若干安装槽,用于将货厢与车辆连接;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加强方管(64),且安装槽底部开设有螺纹孔,由螺栓穿过车辆及安装槽的螺纹孔、加强方管(64)实现货厢与车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配送车辆的可拆卸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板(9)包括由蜂窝结构组成的蜂窝板(92);熔接于蜂窝板(92)两端面的铝型板(91);设置于铝型板(91)表面的抗紫外线油漆涂层;设置于铝型板(91)与蜂窝板(92)熔接处的聚丙烯膜、热塑性玻璃纤维层;设置于后厢板(2)的后厢左门(21)与后厢右门(22);右厢板(4)的右厢门(41);安装于后厢左门(21)、后厢右门(22)、右厢门(41)上的风钩;安装于左厢板(3)、右厢板(4)上的风钩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配送车辆的可拆卸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钩包括底座与“T”型插销,所述“T”型插销转动连接于底座上;所述风钩座设置有与“T”型插销匹配的“T”型槽;“T”型插销滑动插入“T”型槽内实现锁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配送车辆的可拆卸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钩包括设置于后厢左门(21)上的后厢左风钩(2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轩丁明文吕建龙邓丰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澳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