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铝合金压铸件焊接的内撑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363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铝合金压铸件焊接的内撑散热装置,涉及到铝合金压铸件焊接的内撑散热装置领域,包括外撑模具,外撑模具呈下方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外撑模具的内部设置有内撑模具,通过转动单元端部的转动轴带动内环体转动,使得内环体上的内槽与外环体上的外槽相互连通,此时,继续通过第三输出单元将第一水箱中的水向暂存腔室中加速输入,暂存腔室中暂存的水会通过的多组外槽、内槽同时排入冷却腔室中,使得内撑模具的内壁几乎同时被水冷却,避免了出现部分先冷却而在铝合金压铸件上出现断裂、缝隙的情况,提高了铝合金压铸件的生产质量。产质量。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铝合金压铸件焊接的内撑散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压铸件焊接的内撑散热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铝合金压铸件焊接的内撑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铝合金压铸件在浇铸成型时需要使用外撑模具和内撑模具将铝合金压铸件浇铸成型特定的形状,方便铝合金压铸件的后期焊接等操作,但铝合金压铸件在浇铸成型时外撑模具和内撑模具相合将浇铸材料压合成型,之后需要散热才能将成型的浇铸材料脱模取出,现有的通常通过风冷散热,散热效率较低,也有使用在内撑模具结构层中设置有水腔,通水散热的方式,但是通水散热时,水流进入内撑模具结构层中时往往是由一端首先进入,然后填充满结构层中,这样的散热方式造成成型的浇铸材料容易在部分过度冷却时和未冷却的部分之间产生断裂、缝隙等情况,降低了铝合金压铸件的成型质量,不方便铝合金压铸件的后期焊接等操作。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铝合金压铸件焊接的内撑散热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铝合金压铸件焊接的内撑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铝合金压铸件焊接的内撑散热装置,包括外撑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模具(1)呈下方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外撑模具(1)的内部设置有内撑模具(2),所述内撑模具(2)的外圈与外撑模具(1)外圈之间通过密封组件密封,所述内撑模具(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设置于内撑模具(2)内部的外环体(12),所述外环体(12)的内圈处转动设置有内环体(11),所述内环体(11)和外环体(12)均呈下方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外环体(12)底部固定在内撑模具(2)内壁,外环体(12)外圈及上方设置有多组内外贯穿的外槽(9),内环体(11)外圈及上方设置有多组内外贯穿的内槽(10),多组外槽(9)和多组内槽(10)对应,且多组外槽(9)和多组内槽(10)均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所述内环体(11)的内圈处形成暂存腔室(14),外环体(12)的外圈和内撑模具(2)内部之间形成冷却腔室(13),所述内撑模具(2)的下方设置有冷却介质输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合金压铸件焊接的内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输送组件包括存储热水的第二水箱(28)和第一水箱(27),所述第二水箱(28)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输出单元(21)和第二输出单元(22),第一输出单元(21)的上端与冷却腔室(13)之间通过第二管道(20)连通,第二输出单元(22)的上端与暂存腔室(14)之间通过第一管道(19)连通,所述第二水箱(28)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管(23),第一连接管(23)上设置有电磁阀(24),所述第一水箱(27)上端设置有第三输出单元(26),第三输出单元(26)与暂存腔室(14)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水箱(27)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合金压铸件焊接的内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模具(2)的下方还设置有主水箱(29),所述主水箱(29)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管(23)和第二连接管(25)的底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铝合金压铸件焊接的内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箱(29)中设置有金属冷却管(35),所述金属冷却管(35)呈来回弯折的管道结构,金属冷却管(35)的两端均连通主水箱(29)的外部,且金属冷却管(35)连通主水箱(29)外部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循环单元(36),所述循环单元(36)的上端连通设置有主风管(37),所述主风管(37)的上端连通设置有环形盒(38),所述环形盒(38)呈环形结构围绕在外撑模具(1)的外圈处,环形盒(38)的内圈处设置有多组朝向外撑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俊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