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603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从一根撞杆(37)向前设置的壳体(31)的外壁(33)的一个区域形成开口部分(38),其能够使整个下壁(33)的厚度小于常规下壁厚度。因此,能够将壳体(31)插入较小的通孔(19)内。肋(39)在对应于相邻腔室(32A)和(32A)的开口部分(38)之间伸出。因此,能够增大腔室(32A)和(32A)之间的蠕变距离。所以,即使连接器(30)暴露于水中,也能够防止在腔室(32A)和(32A)之间发生漏电。肋(39)伸出形成在腔室(32A)和(32A)之间的过渡位置。所以,肋(39)几乎不会与通孔(19)的周边发生干涉,从而能够防止较大通孔(19)的形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自动两轮车以及类似装置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自动两轮车的信号灯中,终端接头与从灯具主体伸出的电线端部相连,使终端接头容纳在一个连接器中,且使连接器与设置在车体上的一个配合连接器相连。以此方式,两个连接器能够相互导电。图7和8显示了这种常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一个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壳体1,该壳体的形状为沿其纵向的细长的矩形实心体。壳体具有三个腔室2A,2A和2B,这些腔室在其前后端均开口且容纳有终端接头(未示出)。三个腔室2A,2A和2B中的两个腔室2A和2A沿壳体1的下壁4并排设置。剩余的腔室2B形成在壳体1的上部。相对于设置在腔室2B下方的腔室2A和2A,腔室2B指向侧向。在每一个腔室2A和2B的内侧伸出形成一根呈悬臂状态的撞杆3。撞杆3弹性锁定终端接头,从而不可拆除地固定这些终端接头。在从撞杆3前部至壳体1前端的区域中形成一个拔模开口5,其用于抽出将材料模制成撞杆3的模具。至于壳体1的下壁4,下侧腔室2A的后半部分,特别是与撞杆3底部相连的下壁4的一部分附近具有较大的厚度,因此,从撞杆3向前的下壁4部分具有较小的厚度且覆盖了拔模开口5的周围。用于在技术公开杂志98-6297中披露的自动两轮车的信号灯的连接器是已知的。灯具主体通过一个灯具固定件被固定至车体上。在将灯具主体安装在车体上时,如图8所示,应使上述连接器插入灯具固定件的一个圆形通孔中。随后,使连接器与设置在车体上的配合连接器相连。由-->于在设计信号灯时遇到的种种情况,因此存在要减小通孔6的内径的趋势。另外,还要求改进形成连接器的紧凑壳体,以便能够将连接器插入具有较小直径的通孔内。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是根据上述问题作出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插入较小通孔内的紧凑连接器。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一个壳体的连接器,所述壳体具有能够容纳一个终端接头的腔室。以能够使撞杆设置在壳体外壁内侧的方式,在沿所述壳体外壁设置的腔室内形成一根能够弹性锁定至终端接头的撞杆;且从所述撞杆向前设置的所述外壁中的一个区域形成有一个开口部分。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从撞杆向前设置的壳体外壁中的所述区域形成了开口部分,因此能够使整个下壁的厚度小于常规下壁。所以,能够将壳体插入较小的通孔内。最好沿所述终端接头的插入方向将所述壳体插入一个圆形通孔内。同样,最好在对应于沿所述壳体外壁设置的一对腔室的开口部分之间形成一个从所述壳体的外壁向外伸出的防泄漏肋。采用上述结构,由于防泄漏肋以伸出方式形成在对应于相邻腔室的开口部分之间,因此,能够增大腔室之间的蠕变距离。所以,如果连接器暴露于水中,则能够防止腔室之间发生漏电。防泄漏肋以伸出方式仅形成在腔室之间的过渡位置。所以,防泄漏肋几乎不会与通孔的周边发生干涉,从而能够防止较大通孔的变形。附图的简要描述图1为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信号灯的透视图。-->图2为侧剖面图,其显示了在将阴终端接头插入一个壳体之前的状态。图3为显示壳体的前视图。图4为侧剖面图,其显示了在将连接器插入一个阳连接器之前的状态。图5为前视剖面图,其显示了将连接器插入一个通孔时的状态。图6为侧剖面图,其显示了连接器已安装在阳连接器上的状态。图7为显示一种常规壳体的侧剖面图。图8为显示常规壳体的前视图。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下面参照图1-6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显示了一种自动两轮车的信号灯10,其中使用了一个连接器30。信号灯10包括一个灯具主体11以及一个灯具固定件12。灯具主体11在其前部具有一个发光部分13。在灯具主体11的后端,灯具主体11具有一个灯座部分14,其用于固定设置在发光部分13内侧的灯泡(未示出)。从灯座部分14引出三根与灯泡相连的电线15。使将在后面描述的一个阴终端接头20(参见图2)与每一根电线15的一端相连。将阴终端接头20固定在连接器30上。灯具固定件12由一种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灯具固定件12具有一个向前打开的杯形固定部分16,一个一端与固定部分16的侧面相连的圆柱形颈部17,以及一个圆柱形安装部18,该安装部朝一端加宽且与颈部17的另一端相连。穿过颈部17形成一个圆形通孔19。通孔19的一端通向固定部16,而其另一端是打开的且与安装部18连通。一对扁平的螺钉连接部18A从所述安装部18的一个边缘伸出。通过利用螺钉将螺钉连接部18A拧紧在车体上,能够将灯具固定件12固定至车体上。通过使灯座部分14设置在固定部分16的内侧,能够将灯具主体11固定在-->固定部分16的内侧。在经颈部17的通孔19插入连接器30后,通过使连接器30和50彼此配合,能够使连接器30与设置在车体上的一个配合阳连接器(后面将描述)50相连。阴终端接头20由导电金属板材制成。如图2和4所示,在阴终端接头20的后部形成套筒部分21。通过使连接器嵌塞在套筒部分21中,使电线15的端部与套筒部分21相连。在阴终端接头20的前部形成一个大致四棱圆柱形连接部22。可以从形成在连接部分22前部的开口将阳终端接头52的接头部分55插入连接部分22内。设置在连接部分22内侧的弹性接触件(未示出)弹性接触接头部分55。因此,阴终端接头20和阳终端接头52可以彼此导电。如图2和3所示,连接器30具有一个壳体31,该壳体由一种合成树脂材料制成且其形状为沿其纵向细长的矩形实心体(将图2的左手侧定为“向前”)。在壳体31的内侧设有三个腔室32A,32A以及32B,每一个腔室均能容纳阴终端接头20。两个腔室32A和32A沿壳体31的下壁33(本专利技术的“外壁”)并排设置。剩余的腔室32B形成在壳体31的上部。相对于设置在腔室32B下方的腔室32A和32A,腔室32B指向侧向。每一个腔室32A和32B在其前侧和后侧均是打开的。后侧开口形成作为一个终端插入孔34,其具有能够使阴终端接头20插入的较大面积。前侧开孔形成作为一个接头插入孔35,其具有能够使阳终端接头52的接头部分55插入的较小面积。在腔室32A和32B中心附近、沿腔室32A和32B纵向设置一根朝每一个腔室32A和32B前部呈悬臂状态的撞杆37。上侧腔室32B的撞杆37形成在上侧腔室32B的侧表面上。撞杆37的前端可以沿从右至左的方向弯曲。下侧腔室32A的撞杆37与壳体31的下表面连续形成,即与壳体31的下壁33内侧连续形成。撞杆37的前端可以沿竖直方向弯曲。每一根撞杆37均具有一个从其前端朝每一腔室32A和32B内侧伸出的锁定-->凸起37A。通过将锁定凸起37A锁定至阴终端接头20的连接部分22的后缘,能够不可拆除地固定阴终端接头20。下面将详细描述壳体31的下壁33。下壁33仅形成在壳体31的后半部分。与撞杆37底部连续形成的撞杆底部33A比其它部分略厚。壳体31具有一个从撞杆底部33A朝前设置的开口部分38。开口部分38从撞杆底部33A延伸至壳体31的前表面31A。当通过对材料进行模制形成撞杆37时,开口部分38能够起到用于向前拔出模具的拔模开口的作用。在壳体31的整个长度范围内,肋39(本专利技术的防泄露肋)从壳体31的下表面伸出。肋39的一部分位于下壁33的下方。在壳体31的前部,肋39在对应于相邻腔室32A和32A的开口部分38之间伸出。T形肋40以其能够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具有一个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能够容纳一个终端接头的腔室,其中:一根能够弹性锁定至所述终端接头的撞杆以能够使所述撞杆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壁内侧的方式,在沿所述壳体外壁设置的所述腔室内形成;且从所述撞杆向前设置的所述外壁中的一个区域形成一个开口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1-11-6 340749/20011.一种连接器,具有一个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能够容纳一个终端接头的腔室,其中:一根能够弹性锁定至所述终端接头的撞杆以能够使所述撞杆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壁内侧的方式,在沿所述壳体外壁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宣吉市田清文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