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晶炉拉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23892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23
本申请涉及单晶炉,尤其涉及一种单晶炉拉晶装置,包括:机架;外轴、内轴,夹持机构,夹持机构连接于外轴的底部,以及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固定于固定座上并作用于外轴,用于驱动外轴和内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固定于移动座上并作用于内轴,用于独立驱动内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及旋转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固定于移动座上并作用于外轴,用于驱动外轴旋转。本申请采用内轴和外轴分别提升的方式,在晶棒缩颈从而得到夹持部,在驱动下提升外轴和托板,再通过工艺要求对晶棒进行第二次放肩,并以预设的速度进行拉晶,从而使得拉制出的晶棒的重量作用于托板上,减小细晶的受力。减小细晶的受力。减小细晶的受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晶炉拉晶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单晶炉,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晶炉拉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直拉法硅单晶技术是目前主流的一种生产半导体硅单晶的技术,单晶硅生长是在惰性保护性气体的环境下,用高纯石墨电阻式加热器将盛放在高纯石英坩埚内高温熔化,在持续的低压氩气保护下,硅晶体在合适的温度与生长速度下,在一根细小的籽晶上逐淅结晶成一根单晶体。
[0003]现有技术中,随着市场发展的需求,硅单晶尺寸正在朝着大尺寸、大重量的趋势发展,大尺寸的硅单晶也就意味着单晶炉拉制出的晶棒的重量更大。单晶炉一般通过连接石墨夹头,石墨夹头上夹持籽晶,通过籽晶直接进行引晶,引晶过程中会在籽晶生长一段细晶,之后生长的晶棒的全部重量都施加在细晶上。在大直径晶棒生长过程中,由于籽晶和细颈细小,容易在大负载、高晶转过程中出现偏心折断,导致晶棒掉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会对炉体造成损失同时也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工作人员产生危险。
[0004]因此,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大直径晶棒生长过程中细晶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晶炉拉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具有第一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外轴,所述外轴呈中空,所述外轴连接于所述移动座上且具有轴向旋转的自由度;内轴,所述内轴位于所述外轴的内部,且所述内轴与所述外轴呈共轴,所述内轴连接于所述外轴,且具有第一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于所述外轴的底部,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承重杆,所述承重杆连接于所述外轴的底部;托板,所述托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承重杆上;以及夹块,所述固定于所述托板上,所述夹块至少具有两个,且所有夹块关于所述内轴的中心轴呈中心对称,所有夹块之间形成夹持空间;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作用于所述外轴,用于驱动所述外轴和所述内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移动座上并作用于所述内轴,用于独立驱动所述内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及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移动座上并作用于所述外轴,用于驱动所述外轴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炉拉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座和第二座,所述第一座和所述第二座沿第一方向布置,所述移动座容置于所述第一座和第二座之间;所述外轴穿设并连接于所述移动座和所述第二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炉拉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与内轴之间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固定于所述外轴的内壁上,所述定位套的中心位置具有方形通道,所述方形通道与所述内轴呈共轴设置;方轴,所述方轴穿设于所述方形通道内,且与所述方形通道的内壁贴合,所述方轴连接于所述内轴上,且与所述内轴共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炉拉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轴与外轴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环形连接座,所述环形连接座位于所述内轴与所述外轴之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钢飞傅林坚朱亮胡建荣叶雷江梁晋辉魏怡凡曹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