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151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卡连接器装置,通过在插入过程中防止卡的前端部碰到卡接受开口,即使卡连接器装置已经小型化,也能平滑地将卡插入到卡接受开口中。该卡连接器装置包括一框架和一弹出机构。该框架在第一端部具有一卡接受开口,在第二端部具有连接器部分。该连接器部分与插入到框架中的卡电连接。该弹出机构包括一操作杆,该操作杆沿卡的插入/弹出方向可滑动。一按钮设置在卡接受开口侧的操作杆上的一端。一用于将要插入的卡朝着卡接受开口导引的导槽部分形成在按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连接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连接器装置,其内置于个人电脑等类似物中。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连接器装置,其内置于较小的电脑中,例如膝上个人电脑。                        
技术介绍
通常在卡连接器装置中具有一个弹出机构,该卡连接器装置可接受PCMCIA(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标准的PC卡。该弹出机构可弹出插入卡连接器装置中的卡。一般地,该弹出机构与接受卡的框架的横向侧面部分连接。通过按压弹出机构的按钮弹出插入到框架中的卡。像这种类型的卡连接器装置,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告No.2002-110286(图2)中公开了一种已知的具有弹出机构的常规连接器。该连接器的弹出机构的按钮设置在卡接受开口的附近的框架的横向侧面部分。在按钮和卡接受开口之间有一间隔,其宽度等于框架的板厚度。在上述已知的连接器中,在卡接受开口和按钮之间有一宽度至少等于框架的板厚度的间隔。因此,在插入卡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卡的前端面碰在框架的前端面上,从而不能平滑地插入卡的情况。在这种弹出机构和卡接受开口是分开的情况下,一用于导引要被插入的卡的导槽设置在容纳卡连接器装置的壳体上。然而,随着壳体的小型化,卡连接器装置也被小型化。因此存在一种趋势,即弹出机构和卡接受开口彼此紧密靠近,在这种情况下在壳体上设置导槽是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了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卡连接器装置,其能够平滑地将卡插入卡接受开口中,并在插入过程中防止卡的前端面碰撞到卡接受开口,即使卡连接器装置很小也是这样。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装置包括:一框架;一设置在框架中的卡接受开口;-->一连接器部分,其在与卡接受开口相反的框架的端部连接到框架,用于与插入框架中的卡电连接;一弹出机构,其与框架的横向侧面连接,用于弹出插入到框架中的卡;和一操作杆,其是弹出机构的一部分,并沿卡的插入/弹出方向滑动;其中:一按钮设置在卡接受开口侧的操作杆端;以及一用于将插入到框架中的卡朝着卡接受开口导引的导槽部分形成在按钮上。应该注意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导槽部分位于卡接受开口的横向侧边缘的前方,它是一具有斜度的用于导引卡的前角的突起,该突起设置在按钮上。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装置包括操作杆,该操作杆是弹出机构的一部分,并沿卡的插入/弹出方向滑动。一按钮设置在卡接受开口侧的操作杆端,一用于将插入到框架中的卡朝着卡接受开口导引的导槽部分形成在按钮上。因此,能够平滑地将卡插入卡接受开口中,并在插入过程中防止卡的前端面碰撞到卡接受开口。这种结构可应用于具有狭窄间隔的卡连接器装置,该间隔位于弹出机构和卡接受开口之间,还可应用于不能在装置的壳体上设置导槽的装置上,其中卡连接器装置内置于该装置中。因此,卡连接器装置能够小型化。应该注意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导槽部分位于卡接受开口的横向侧边缘的前方,它是一具有斜度的用于导引卡的前角的突起,该突起设置在按钮上。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能够提供具有非常简单的结构的廉价导槽。                        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装置的平面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卡连接器,其中图2A是前视图,图2B是左侧视图,图2C是右侧视图;图3示出了用于图1的卡连接器装置的框架组件,其中图3A是平面视图,图3B是前视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框架组件,其中图4A是右侧视图,图4B是左侧视图;-->图5是卡连接器装置的卡接受开口附近的局部放大视图;图6是局部放大视图,其中按钮被进一步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装置(在下文中简称为“装置”)的实施方案。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平面图。图2A是前视图,图2B是左侧视图,图2C是图1的装置的右侧视图。在下文中,参考图1、图2A、图2B和图2C进行描述。该装置1包括一框架组件24和一连接器部分2。该框架组件包括一框架4和一弹出部分6。图1中示出了以虚线表示的卡16,其处于完全插入装置1中的状态。该连接器部分2包括一大体上为矩形的壳体12,该壳体由绝缘合成树脂模制而成。一开口朝前的空腔5,即图1中较低的部分形成在壳体12的内部。卡16的前端部收容在该空腔5中。在连接器部分2的后壁10中设置许多触头8。每个触头8的一端8b(参考图2A)朝壳体12的内部突出,以和卡16上相应的触头(未示出)电连接。每个触头8的另一端即尖端8a朝后壁10的外侧突出,以和电路板14(参考图2A)连接。一用于弹出插入的卡16的摆动杆18设置在壳体12中。该摆动杆18可按图1的箭头20指示的方向摆动。摆动杆18的第一端部18a露在外面。摆动杆18的另一端部设置在壳体12中,它与第一端部18a的移动方向相反。该摆动杆18是一种公知的结构,因此在此省略对其详细的描述。多个螺栓孔22设置在壳体12的后端部的两侧,它用于将壳体12与电路板14固定在一起的螺栓。下面,参考图3A、图3B、图4A和图4B描述框架组件24。图3A是平面视图,图3B是框架组件24的前视图,该框架组件用于图1的装置1中。图4A是右侧视图,图4B是框架组件24的左侧视图。应该注意示出的框架组件24的方向与在图1中示出的框架组件24的方向相反。通过冲压和弯曲一块单一金属板,使框架4横截面形成为C形。一用于安装在壳体12上的安装部分7形成在框架4的后端部(图3A中的上端部)的两侧。前端部是开口朝前的卡接受开41。通过在宽度方向弯曲框架4的主表面28的两侧面形成侧壁26(26a和26b)。通过弯曲侧壁26形成安装突舌30(30a和30b),该安装突舌设置在电-->路板14的上表面14a。安装孔32设置在该安装突舌30中,将安装突舌30安装到电路板的螺栓(未示出)穿过该安装孔。标号3表示形成在主表面28中的孔,以减轻框架的重量。如图3B所示,通过切割和弯曲侧壁26形成导肋34。该导肋34形成在侧壁26的内侧,也就是说,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侧壁26a和26b上。此外,通过切割和弯曲主表面28的内表面在侧壁26附近形成导肋36。导肋34和36沿卡16的插入/弹出方向在多个位置形成。导肋34和36用于在插入和弹出卡的过程中限制卡16的垂直移动。卡16在水平方向的导向由侧壁26实现。一弹出机构6与框架4的侧壁26b连接。一金属盖构件37与侧壁26b连接,该金属盖构件是弹出机构6的一部分。该金属盖构件37沿侧壁26b延伸,横截面为C形。利用形成于金属盖构件37上的接合件37a与侧壁26b的接合件26c的接合将盖构件37与侧壁26b彼此连接。在盖构件37和侧壁26b之间形成略微大于操作杆40的厚度的间隔(未示出)。弹出机构6的操作杆40设置在间隔中,使得操作杆可以在与插入/弹出卡16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滑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操作杆40。该盖操作杆40是一个拉长的板形构件,它是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板形成的。操作杆40沿插入/弹出卡16的方向在间隔中延伸。一按钮安装部分46经过一台阶44朝卡接受开42一侧形成在操作杆40的前端部。如此形成该按钮安装部分46使得其向前突出,并向外弯曲。通过压配或者包覆模制(ov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连接器装置,其包括:一框架;一设置在框架中的卡接受开口;一连接器部分,其在与卡接受开口端相反的框架端部连接到框架,用于与插入框架中的卡电连接;一弹出机构,其与框架的横向侧面连接,用于弹出被插入到框架中的 卡;和一操作杆,其是弹出机构的一部分,并沿卡的插入/弹出方向滑动;其中:一按钮设置在卡接受开口侧的操作杆端;一用于将插入到框架中的卡朝着卡接受开口导引的导槽部分形成在按钮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7-4 270974/031.一种卡连接器装置,其包括:一框架;一设置在框架中的卡接受开口;一连接器部分,其在与卡接受开口端相反的框架端部连接到框架,用于与插入框架中的卡电连接;一弹出机构,其与框架的横向侧面连接,用于弹出被插入到框架中的卡;和一操作杆,其是弹出机构的一部分,并沿卡的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田晋作
申请(专利权)人: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