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03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即使彼此嵌合的连接器产生位置偏差、仍能够将位置偏差抵消而接触的连接器。插头(12)上所设置的端子(21)这样设置,即,具有与插座(13)的触头(31)进行接触的接点(23、25),在根部被固定的同时前端(27)向插座(13)嵌合侧突出,受到推压时能够带着作用力变形移动,当插头(12)与插座(13)二者相对产生位置偏差而嵌合时,接点(23、25)向位置偏差方向变形移动而与插座(13)的触头(31)接触,在电气上成为导通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连接固定在所定位的规定位置上的电路板彼此之间实现电连接的连接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彼此嵌合的连接器即使产生位置偏差也能够将位置偏差抵消而接触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过去,作为彼此嵌合的连接器即使产生位置偏差也能够将位置偏差抵消而接触的连接器,周知的有,由展示嵌合状态的正中剖视图的图6、展示该连接器的插座的正中剖视图的图7、展示该连接器的插座的俯视图的图8所示的连接器。在图6、图7、图8中,101是连接器的插座,102是连接器的插头,103是插座101的触头,104是插座101的增强金属件。插头102与插座101是彼此嵌合而使用的,各自的嵌合面的背面分别安装在电路板105、106上。触头103这样构成,即,其一端形成为固定部107,另一端形成为接点108,中部103a呈波纹状形成,中部103a的波纹状部分为可柔软地改变固定部107与接点108二者的相对位置的柔性结构。另一方面,插座101的外壳,由,形成于外围的、可固定在电路板105上的固定外壳101a,以及,位于中央部位的、不固定在电路板105上的、可移动的可动外壳101b,构成。此外,触头103的固定部107以向固定外壳101a的外部突出的状态固定在插座101上,并且,接点108固定在可动外壳101b上而向可动外壳101b的中央侧露出,形成柔性结构的呈波纹状的中部103a位于固定外壳101a与可动外壳101b之间。由于触头103如上所述固定在固定外壳101a和可动外壳101b上,因此,构成了固定外壳101a和可动外壳101b被波纹状的中部103a分隔开,通过波纹状中部103a发生变形,可使固定外壳101a和可动外壳101b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的浮动结构。此外,如上固定的触头103如各图所示,其位于中央部位的接点108相向地在长度方向上排列有多个,使得多个接点108成两排形成。-->如上所述,图6、图7、图8所示的现有连接器,其插头102嵌合在可动外壳101b上,使得插头102上所设置的具有接点的端子109与插座101的接点108压触而实现电连接。并且,当在插座101与插头102二者的相对位置存在误差的状态下使插座101与插头102彼此嵌合时,处于浮动状态的中央的可动外壳101b,将随着触头103的波纹状中部103a的变形而向抵消位置偏差的方向、即向插头102所在位置进行移动而与插头102嵌合。但是,现有的连接器,需要将插座101做成,具有与电路板105进行固定的固定外壳101a、以及、可相对于电路板105移动的可动外壳101b的双构件结构,使固定外壳101a位于可动外壳101b的外部,因而必须将固定外壳101a一直设置到插头102的外部而需要将其形状做得较大,因此,存在着,为了构成可将上述位置偏差抵消的浮动结构、连接器的形状不得不增大的问题。并且,连接器的插座101为具有被分隔开的固定外壳101a和可动外壳101b的双重结构,要由触头103将它们联接起来而成为连接器形状,因此,存在着结构复杂、制造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此外,现有的连接器,在插头102上端子109仅朝外设置,因此,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当位置偏差接近于最大位置偏差抵消量时,有可能发生相向设置的端子109中仅有一方接触良好、而另一方接触不良等接触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最大特征在于,连接器的触头上所设置的端子,在插座与插头二者的位置偏差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接点,并且,能够在位置偏差方向上带着作用力变形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为了防止插座与插头固位置偏差而发生连接不良等现象,插头上所设置的端子自身能够随着变形移动将位置偏差抵消而实现连接,因此,不必增加插座和插头的安装面积便能够解决位置偏差问题。此外,未采用现有技术例所示的、将安装时固定在电路板上的固定外壳和可相对于固定外壳移动的可动外壳通过具有波纹部分的端子实现电连接这样一种双构件结构,而是以单构件构成的,因此,连接-->器的组装变得容易,而且可廉价制造。并且,由板簧件弯曲而成的端子,是靠板簧件所具有的作用力(弹力)而向位置偏差方向变形移动的,因而跟随性好,而且借助于弹力可获得接触压力,因而接触时的跟随性好。此外,位于两端的接点,当一方接点为了抵消位置偏差而移动时,另一方接点也将连动地移动,因此,可抵消位置偏差的范围扩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连接器的正中剖视说明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一方移动后的状态的连接器的正中剖视说明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头的正中剖视说明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头的俯视说明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头的局部放大说明图。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例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正中剖视说明图。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例所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座的正中剖视说明图。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例所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座的俯视说明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结合以下附图进行说明,即,作为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连接器的正中剖视说明图的图1、作为该连接器的一方移动后的状态的正中剖视说明图的图2、作为该连接器的插头的正中剖视说明图的图3、作为该连接器的插头的俯视说明图的图4、作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插头的局部放大说明图的图5。11是连接器。连接器11,由插头12和插座13构成,彼此嵌合起来使用。在插头12、插座13的与进行嵌合的面相向的面上安装固定有电路板。在插头12的与插座13进行嵌合的嵌合端部上,设置有向插座13侧突出的端子21。-->此外,插座13的与插头12进行嵌合的端部设成凹形,并且内表面上设有插头12上所设置的端子21可嵌入的凹形的触头31。插头12的端子21,由可通电且变形自如的材料构成,并且是由外侧端部2 2和内侧端部24构成的,其中外侧端部22,是使端子21的一端向外侧回折弯曲而形成以便在与之相嵌合的插座13一侧靠近根部,而内侧端部24是大致与外侧端部22相平行地从插座侧向端子21的根部延续而成。并且,在端子21的外侧端部22和内侧端部24上,分别设有向外侧和内侧两侧突起成凸状的接点23和接点25。如上所述,端子21的接点23和接点25,是通过回折弯曲而突出地设置的,因而在与插座13嵌合时,接点23和接点25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变形,从而压触在插座13中所设置的触头31的内表面上而处于在电气上导通的状态。此外,端子21的外侧端部22,尽可能地靠近自由端设置,使得从端子21的前端27至接点23的长度最长,这可使端子21的前端27在连接器11的宽度方向上的活动量增大。同样,端子21的前端27的内侧端部24,也尽可能地靠近端子21设置,使得从端子21根部至接点25的长度最长,这可使端子21根部在连接器11的宽度方向上的活动量增大。因此,与外侧端部22上所设置的接点23相比,内侧端部24上所设置的接点25更靠近端子21的前端27,其结果,在连接器11中,端子21在宽度方向上的活动量增大。端子21的根部,其端部形成为电路板固定部26,电路板固定部26以导通状态连接固定在电路板上。即,端子21从自由端到电路板固定部26是一体地形成的。15是设置在插头12周围的外壳,由于端子21的根部是固定在外壳15上的,因此,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由插头和插座构成,通过插头和插座嵌合使得插头上所设置的端子与插座中所设置的触头接触,从而处于彼此导通的状态,其特征是,插头上所设置的端子,具有与插座的触头进行接触的接点,并被设置成根部固定并且前端向插座嵌合侧突出,能够在 受到推压时带着作用力变形移动,当插头与插座二者产生相对位置偏差而嵌合时,接点向位置偏差方向变形移动而能够与插座的触头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1-27 18654/041.一种连接器,由插头和插座构成,通过插头和插座嵌合使得插头上所设置的端子与插座中所设置的触头接触,从而处于彼此导通的状态,其特征是,插头上所设置的端子,具有与插座的触头进行接触的接点,并被设置成根部固定并且前端向插座嵌合侧突出,能够在受到推压时带着作用力变形移动,当插头与插座二者产生相对位置偏差而嵌合时,接点向位置偏差方向变形移动而能够与插座的触头接触。2.一种连接器,由插头和插座构成,通过插头和插座嵌合使得插头上所设置的端子与插座中所设置的触头接触,从而处于彼此导通的状态,其特征是,插头上所设置的端子,具有与插座的触头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弦弓滋浅井清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