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在不会使进行进给的电线的全长精度降低的情况下可使摆动部分更高速的地进行摆动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100)是将固定于基台上的电线进给机构(10)和在基台上进行移动的测长移动部(50)分离开的装置,因此,可以减轻移动部分的重量并可提高其移动速度。另外,电线进给机构(10)的送料辊(35、29)在电线测长移动部(50)位于第1移动位置时与由电线测长移动部(50)支承的电线(W)之中的位于该电线进给方向前端侧的部分卡脱自如地卡合而送出规定长度的电线(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朝向电线处理装置对电线进行测长进给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改进后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该装置可在不使进行进给的电线的全长尺寸精度降低的情况下,使为了与电线处理装置的各部分对置而进行移动的部分更高速地移动。
技术介绍
以往,采用进行以下作业的电线处理装置,即,将电线切断,并且对所切断的电线的末端包覆层进行剥离而使芯线露出来,将端子压接在所露出的芯线上(例如,参照日本国特许公开公报平成8年第102354号、平成11年第204229号公报及2001年第261232号)。参照图13对其构造进行概要说明,该电线处理装置包括将电线W切断的第1刀片1;对所切断的电线的进给方向前侧的末端包覆层进行剥离的第2刀片2;将端子压接在所露出的芯线上的第1端子压接机3;将电线W进给到这些装置的各部分中的电线进给机构4;对所切断的电线的进给方向后侧的末端包覆层进行剥离的第3刀片5;将端子压接在所露出的芯线上的第2端子压接机6;在这些装置的各部分间平行移动且输送电线的电线输送机构7等。电线进给机构4具有围绕其摆动轴4a摆动自如地被支承着并且向电线进给方向送出电线W用的送料辊8和测定所送出的电线的长度用的测长辊9,首先,最初朝向第1刀片1送出规定长度的电线W。所送出的电线W被第1刀片1切断后,电线进给机构4如箭头A所示那样进行摆动而与第2刀片2对置,并进行对电线W的进给方向前端的绝缘包覆层进行剥离而使芯线露出来的作业。接着,电线进给机构4如箭头B所示那样进行摆动而与第1端子压接机3对置,并进行将端子压接在所露出的芯线上的作业。然后,电线进给机构4如箭头C所示那样进行摆动而返回与第1刀片1对置的位置,以后,反复进行一系列的动作。然而,为了提高图13所示的电线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必须提高电线进给机构4在与电线处理装置的各部分对置的位置之间进行摆动时的摆动速度。但是,该电线进给机构4在围绕摆动轴4a进行摆动的部分上一体地设置有包括送料辊8的进给机构和包括测长辊9的测长机构,故惯性质量大,难以使其摆动速度提高。特别是随着所进给的电线的线径的增大,驱动送料辊8旋转的马达也大型化而变重,故摆动速度的提高越发困难。于是,采用这样的构造,即,从电线进给机构4的摆动部分上将包括送料辊和驱动马达的进给机构分离下来,将送料辊和驱动马达配设在摆动部分的电线进给方向的后方。然而,在这种构造中,摆动部分之中的与电线处理装置的各部分对置的摆动端与送料辊之间的距离变长,故如果送料辊所进给的电线产生挠曲,则所进给的电线的全长尺寸会偏离规定的允许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该装置可在不使进行进给的电线的全长尺寸精度降低的情况下,使为了与电线处理装置的各部分对置而进行摆动的部分更高速地进行摆动。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种形式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是测定上述电线的长度并朝向处理电线的装置进行进给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1方向上对上述电线进行导向的第1移动位置与在第2方向上对上述电线进行导向的第2移动位置之间、在基台上移动自如的移动部;使上述移动部往复移动到上述第1和第2移动位置上的移动驱动部;支承上述电线且在电线进给方向上进行导向的、配设在上述移动部上的电线支承导向部;具有测定上述电线的进给长度的、配设在上述移动部上的测长部的移动测长机构;固定在上述基台上的支承部,在上述移动部位于上述第1移动位置时,该支承部与上述移动部接近; 支承在上述支承部上的进给部,在上述移动部位于上述第1移动位置时,该进给部与支承在上述电线导向支承部上的上述电线之中的位于上述移动部的电线进给方向前端侧的部分卡脱自如地卡合而在上述第1方向上对上述电线进行进给;使上述进给部与上述电线卡合或脱开的、具有支承在上述支承部上的卡脱驱动部的进给机构。即,第1种形式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是将朝向电线处理装置进给电线的电线进给部和为了与电线处理装置的各部分对置而进行移动的移动部分离开的结构。这样,可以减轻移动部的重量且可提高其移动速度。另外,电线进给部是这样的结构,即,移动部位于第1移动位置时,该电线进给部与支承在电线支承导向部上的电线之中的位于移动部的电线进给方向前端侧的部分卡脱自如地卡合而送出规定长度的电线。这样,可以缩短移动部的电线进给方向前端与电线进给部之间的距离,故电线进给部送出的电线产生的挠曲很小,可以将所进给的电线的全长尺寸控制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并且,移动部进行移动时,卡脱驱动部动作,使电线进给部脱离电线,故电线进给部不会与电线发生干扰而妨碍移动部的移动。另外,移动部的移动可以设为围绕摆动轴的摆动,也可以设为电线处理装置向排列方向的平行移动。又,本专利技术的第2种形式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种形式所述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中,上述电线支承导向部是其内部可插通上述电线的数个管状部件,其在上述移动部的电线进给方向前端侧相互分离开而具有使上述电线露出的部分,上述进给部与上述电线露出的部分卡脱自如地卡合而对上述电线进行进给。即,在第2种形式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中,所进给的电线被插通到管状部件中,故即使移动部以高速移动,电线也不会产生挠曲。另外,在移动部的电线进给方向前端侧电线露出,故可以使电线进给部容易地卡合在电线上或与其脱离。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进给机构的正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进给机构的侧视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IV剖面线的水平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3中的V剖面线的水平剖视图。图6是说明进给机构的动作用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测长摆动机构的右侧视图。图8是表示测长摆动机构的左侧视图。图9是说明图1所示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的动作用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进给电线的状态之俯视图。图11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的测长摆动机构摆动后的状态之俯视图。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的动作用的俯视图。图13是说明现有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的动作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11对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朝向电线处理装置进给电线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垂直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与这些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首先,最初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测长进给装置100是将固定在基台11上的进给机构10和在基台11上摆动自如的测长摆动机构50组合而成的装置,测长摆动机构50为围绕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摆动轴摆动的构造。进给机构10如图2~图6所示,具有立设在基台上、且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原板状的支架(支承部)12。另外,该支架12如图9所示,测长摆动机构50位于第1摆动位置时,被定位且固定在位于其附近。然后,参照图4和图5,贯穿支架12而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在上下方向上并设的一对支轴13、14分别被埋设在支架12内的轴承15、16转动自如地支承着。又,分别被固定在这些支轴13、14的一端侧的直齿轮17、18相互啮合,起着使支轴13、14分别向相反方向转动相等的角度的作用。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厚板状的臂19、20分别以与支轴13、14一体转动的方式被固定在支轴13、14的另一端侧。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测长进给装置,测定上述电线的长度并朝向处理电线的装置进行进给,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1方向上对上述电线进行导向的第1移动位置与在第2方向上对上述电线进行导向的第2移动位置之间、在基台上移动自如的移动部;使上述移动部往 复移动到上述第1和第2移动位置上的移动驱动部;支承上述电线且在电线进给方向上进行导向的、配设在上述移动部上的电线支承导向部;具有测定上述电线的进给长度的、配设在上述移动部上的测长部的移动测长机构;固定在上述基台上的支 承部,在上述移动部位于上述第1移动位置时,该支承部与上述移动部接近;支承在上述支承部上的进给部,在上述移动部位于上述第1移动位置时,该进给部与支承在上述电线导向支承部上的上述电线之中的位于上述移动部的电线进给方向前端侧的部分卡脱自如 地卡合而在上述第1方向上对上述电线进行进给;使上述进给部与上述电线卡合或脱开的、具有支承在上述支承部上的卡脱驱动部的进给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初雄,黑木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自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