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驱动电机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及冷却系统总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983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用驱动电机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及冷却系统总成,包括冷却板、冷却腔、导流板及其适配加强筋、冷却液(水和乙二醇混合液50%)、密封圈、密封端盖、硬布线控制器、硬布线控制器壳体。所述导流板由多个直线导流板和多个曲线导流板排布组成。其中冷却腔分进水腔、出水腔两个区,可以适配薄膜电容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IGBT)不同电阻的散热需求。冷却板与导流板一体成型,模具压铸,整个散热装置集成至硬布线控制器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车用驱动电机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体积重量大、密封不稳定、制造成本高、维修不便,以及车用驱动电机冷却系统总成在运输过程中易被挤压变形等技术问题。总成在运输过程中易被挤压变形等技术问题。总成在运输过程中易被挤压变形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驱动电机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及冷却系统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及冷却系统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汽车工业发展,节能低排放日渐所趋,新能源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和硬布线控制器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重要驱动设备,在其长时间、高强度连续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为了确保驱动电机和硬布线控制器在运转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性能以及实现最大功率的输出,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冷却工作,目前主流的驱动电机硬布线控制器散热装置为液冷模式。
[0003]现有技术方案一如附图1所示,该图为散热器总成示意图。水泵14抽取储液罐15内的冷却液和清水混合制剂,输送至弯折水管13内,弯折水管13内的混合液对冷却板1进行降温,从而达到对电器元件降温的目的。同时混合液将热量带出,再次流至储液罐15冷却,如此反复,形成稳定的闭环回路,简单有效。但是现有技术方案一的液冷散热装置内的弯折水管13无法与冷却板1集成,这就导致液冷散热装置体积大,从而使得该液冷散热装置的重量也随之变大;同时现有技术方案一中的冷却液在弯折水管13内,与冷却板1未直接接触,并且该弯折水管13与冷却板1接触面积有限,未能充分利用弯折水管1的表面积对冷却板1实现冷却功能,所以现有技术方案一的冷却效率较差。更进一步地,现有技术方案一中的储液罐15和水泵14集成在硬布线控制器上,这就增加了密封难度,同时降低了维修的便利性和保修的可靠性。
[0004]现有的技术方案二如附图2所示,该附图为散热装置示意图。冷却液通过进水口8进入冷却腔2,穿过交替直线排布的栅栏式导流板3,再次从出水口9回流到冷却腔2中,从而对冷却板1进行降温,达到对电器元器件降温的目的。整个冷却腔2集成至硬布线控制器中,通过模具压铸一体成型,冷却腔2通过安置在密封凹槽16中的密封圈和密封端盖密封。但现有技术方案二的交替直线排布的栅栏式导流板3会导致冷却腔2内的冷却液流速不均匀,容易在拐角处形成涡流,这就会造成整个冷却腔2内压力不稳定,进而很可能因为冷却腔2内外产生压强差的变化,导致冷却液突破密封圈和盖板,从而对散热装置整体的密封形成不确定因素,这就给使用者的安全带来威胁。同时因为冷却腔2内部四周挡板及中间多个导流板3的设置,使得整个冷却液的流动行程和速度不稳定,所以造成冷却板1降温不均、冷却效率差的效果,因此,现有技术方案二中的导流板的导流作用不是很大,只能起到隔流作用。
[0005]如上所述,现有的液冷散热装置内部冷却腔多为水管式弯折或者栅栏式冷却腔,这种类型的散热器通常独立于硬布线控制器机体,并且通过装配工艺完成组装,对于薄膜电容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IGBT)的冷却也按同一标准执行,这就导致了制造成本高,轻量化空间小,散热效率低,集成化程度低,同时使得硬布线控制器体积和重量都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装置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用驱动电机液冷散热装置,旨在具体地解决现有技术中车用驱动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以及冷却系统总成的体积大、重量大,散热不均匀,适配薄膜电容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IGBT)型号单一,维修不便等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驱动电机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包括冷却板、冷却腔、冷却液、进水口、出水口、导流板、加强筋、密封圈、密封端盖、盖板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安置于所述冷却腔的同侧或对侧,冷却液经进水口注入冷却腔内;所述导流板由直线导流板和曲线导流板排布组成;所述加强筋安置在冷却腔内部;冷却腔与所述密封端盖通过盖板安装孔连接,且冷却腔通过密封圈和密封端盖密封。
[0008]优选地,所述直线导流板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排布于所述冷却腔内部靠近所述进水口的半侧,所述曲线导流板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排布于所述冷却腔内部远离所述进水口的半侧;所述直线导流板为直面板,所述直线导流板垂直于所述冷却腔内安置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侧内壁,所述直线导流板相互之间等距离平行排布,所述曲线导流板为弧面板,所述曲线导流板共享一个圆心,所述曲线导流板相互之间等距离平行排布;所述车用驱动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通过直线导流板和曲线导流板的上述排布设计,可以让冷却液流速均匀,从而起到对冷却板均匀散热的技术效果。同时依据物质的比热容理论,即1千克均相物质温度升高1卡路里所需的热量,本技术中所述冷却液由水和乙二醇均匀混合而成,所述水和所述乙二醇各占比50%。
[0009]优选地,所述冷却腔周边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圈可固定地,也可拆卸地安置在所述冷却腔密封凹槽内,所述盖板安装孔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所述盖板安装孔安置在所述密封凹槽外周,所述冷却腔与所述密封端盖由螺钉通过盖板安装孔连接并密封。冷却腔周边设计有密封凹糟,密封圈镶嵌到密封凹槽内,四周用盖板和螺钉紧固密封,从而达到对冷却腔完全密封。整个冷却腔直接和冷却液接触,冷却腔紧贴电器元件的冷却板,流动且低温的冷却液均匀地带走腔内热量,给冷却板均匀降温,从而达到给电器元件的冷却板降温的技术效果。
[0010]优选地,所述冷却板与所述导流板通过模具压铸而一体成型;所述加强筋为一个或一个以上。腔内设计加强筋能提高冷却腔的刚度,同时避免因为压铸成型而在运输过程中导致冷却腔变形等问题。
[0011]优选地,所述冷却腔可以适配不同的薄膜电容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IGBT);所述冷却腔为方形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安置于所述冷却腔的同一侧,所述冷却腔包括进水腔和出水腔两个区域,所述进水腔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中间通过隔板不完全分隔。所述冷却液经进水口注入冷却腔内,通过直线导流板引流顺利进入冷却腔中央,通过曲线导流板引流完成水流180
°
转弯,冷却液再经直线导流板引流出,从出水口流出,避免了冷却液容易在拐角处形成涡流,造成整个冷却腔内压力不稳定,冷却腔内外产生压强差的变化等现有技术问题,从而减少了散热装置密封不稳定等安全隐患。整个所述冷却腔内部由隔板分隔成进水腔和出水腔,防止因水温差异形成流体对流而降低冷却效率。同时所述的冷却腔由进水腔和出水腔构成,所述进水腔与所述出水腔之间半分隔半相接状态,即实现了水流从进水口流入、从出
水口流出的技术要求,又因所述进水腔与所述出水腔之间存在水温差异,从而满足了所述车用驱动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对不同热阻的薄膜电容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IGBT)的需求。
[0012]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驱动电机冷却系统总成,包括硬布线控制器、硬布线控制器壳体,以及上述的车用驱动电机液冷散热装置,所述硬布线控制器又称组合逻辑控制器,由逻辑电路构成,完全靠硬件来实现指令的功能,所述硬布线控制器位于硬布线控制器壳体内部,所述车用驱动电机液冷散热装置安置于硬布线控制器内部,所述车用驱动电机液冷散热装置与所述硬布线控制器通过模具压铸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驱动电机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包括冷却板、冷却腔、冷却液、进水口、出水口、导流板、加强筋、密封圈、密封端盖、盖板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安置于所述冷却腔的同侧或对侧,冷却液经进水口注入冷却腔内;所述导流板由直线导流板和曲线导流板排布组成;所述加强筋安置在冷却腔内部;冷却腔与所述密封端盖通过盖板安装孔连接,且冷却腔通过密封圈和密封端盖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驱动电机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为方形体,所述冷却腔包括进水腔和出水腔两个区域,所述进水腔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中间通过隔板不完全分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驱动电机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流板排布于所述冷却腔内部靠近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半侧,所述曲线导流板排布于所述冷却腔内部远离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半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驱动电机硬布线控制器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流板为直面板,所述直线导流板垂直于所述冷却腔内安置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侧内壁,所述直线导流板相互之间等距离平行排布,所述曲线导流板为弧面板,所述曲线导流板共享一个圆心,所述曲线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翔鸿王春婷
申请(专利权)人: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