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9796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及车辆,包括转向架本体、两个轮对、四个驱动齿轮、两个轮对驱动装置和四个齿轮驱动电机;两个轮对驱动装置分别与其中一个轮对连接,每个驱动齿轮分别连接其中一个齿轮驱动电机;轮轨刹车装置与转向架本体固连,4个刹车盘分别与两个轮对的其中一个车轮固接,4个轮轨刹车装置分别与其中一个刹车盘非接触式配合安装。本申请的每个驱动齿轮可独立旋转,独立控制,彼此间可差速旋转,因而即可适用于直线坡道的场景,又可适用于曲线坡道的场景,应用范围广。应用范围广。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如下:1)车辆上采用转向架是为增加车辆的载重、长度与容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以满足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2)保证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车体都能可靠地坐落在转向架上,通过轴承装置使车轮沿钢轨的滚动转化为车体沿线路运行的平动;3)支撑车体,承受并传递从车体至车轮之间或从轮轨至车体之间的各种载荷及作用力,并使轴重均匀分配。
[0003]4)保证车辆安全运行,能灵活地沿直线线路运行及顺利地通过曲线。
[0004]5)转向架的结构要便于弹簧减振装置的安装,使之具有良好的减振特性,以缓和车辆和线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小振动和冲击,减小动应力,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
[0005]6)充分利用轮轨之间的粘着,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放大制动缸所产生的制动力,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以保证在规定的距离之内停车。
[0006]7)转向架是车辆的一个独立部件,在转向架于车体之间尽可能减少联接件。
[0007]中国专利文献CN112874558A公开了一种六轴四驱转向架总成,其转向架的两两驱动齿轮采用同一个驱动装置驱动,两个驱动齿轮无法差速旋转,因而只能适用于直线坡道的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及车辆。
[0009]本申请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申请提供的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包括转向架本体、两个轮对、四个驱动齿轮、两个轮对驱动装置和四个齿轮驱动电机;两个轮对驱动装置分别与其中一个轮对连接,每个驱动齿轮分别连接其中一个齿轮驱动电机。每个驱动齿轮可独立旋转,独立控制,彼此间可差速旋转,因而即可适用于直线坡道的场景,又可适用于曲线坡道的场景,应用范围广。
[0010]可选的,驱动齿轮的轴线与所述轮对的轴线垂直。
[0011]特别的,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还包括4个轮轨刹车装置和4个刹车盘,轮轨刹车装置与转向架本体固连,4个刹车盘分别与两个轮对的其中一个车轮固接,4个轮轨刹车装置分别与其中一个刹车盘非接触式配合安装。
[0012]特别的,其中两个齿轨驱动电机分别与一个齿轮箱A连接,其中两个驱动齿轮分别与其中一个齿轮箱A的输出轴连接;另外两个齿轨驱动电机分别与一个齿轮箱B连接,另外两个驱动齿轮分别与其中一个齿轮箱B的输出轴连接。
[0013]特别的,齿轮箱A和齿轮箱B均连接有齿轨制动器,齿轨制动器与齿轮箱输出轴键连,并与齿轮箱的箱体固连。
[0014]进一步的,两个齿轮箱A与安装支架A固连,安装支架A与其中一个轮对的轮轴通过轴承空套连接;两个齿轮箱B与安装支架B固连,安装支架B与另一个轮对的轮轴通过轴承空套连接,安装支架B和安装支架A分别通过软轴与转向架本体连接。
[0015]本申请提供的轨道车辆,包括车体、控制系统和所述的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所述车体通过二系悬挂和牵引装置与转向架本体连接;所述轮对驱动装置和齿轮驱动电机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0016]其中,其中,两个轮对通过一系悬挂与转向架本体连接,齿轮箱A和齿轮箱B通过辅助悬挂与车体连接。
[0017]本申请提供的轨道系统,包括钢轨、线路齿轨、基础和所述的轨道车辆,钢轨与基础固连,线路齿轨和防脱盖板与基础固连,线路齿轨位于防脱盖板与基础之间;所述轮对放置在钢轨上,所述驱动齿轮与线路齿轨啮合。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每个驱动齿轮可独立旋转,独立控制,彼此间可差速旋转,因而即可适用于直线坡道的场景,又可适用于曲线坡道的场景,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限定。
[0020]图1是实施例中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的俯视图;图2是实施例中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的仰视图;图3是实施例中轨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轨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轮齿轨功率分配曲线图;图中:1

轮轨刹车装置A、2

齿轨制动器、3

齿轮箱A、4

齿轨驱动电机A、5

齿轨驱动电机B、6

安装支架、7

轮对驱动单元A 、8

刹车盘A、9

转向架本体、10

齿轨驱动电机C、11

齿轨驱动电机D、12

齿轮箱B、13

轮对驱动单元B、14

牵引装置、15

二系悬挂、16

一系悬挂、17

车体、18

辅助悬挂A、19

辅助悬挂B、20

驱动齿轮A、21

驱动齿轮B、22

驱动齿轮C、23

驱动齿轮D、24

钢轨、25

线路齿轨、26

防脱盖板、27

基础、28

轮对A、29

轮对B、30

轮轨刹车装置B 、31

刹车盘B、32

软轴A、33

软轴B。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
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
ꢀ“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架本体、两个轮对、四个驱动齿轮、两个轮对驱动装置和四个齿轮驱动电机;两个轮对驱动装置分别与其中一个轮对连接,每个驱动齿轮分别连接其中一个齿轮驱动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齿轮的轴线与所述轮对的轴线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4个轮轨刹车装置和4个刹车盘,轮轨刹车装置与转向架本体固连,4个刹车盘分别与两个轮对的其中一个车轮固接,4个轮轨刹车装置分别与其中一个刹车盘非接触式配合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齿轨驱动电机分别与一个齿轮箱A连接,其中两个驱动齿轮分别与其中一个齿轮箱A的输出轴连接;另外两个齿轨驱动电机分别与一个齿轮箱B连接,另外两个驱动齿轮分别与其中一个齿轮箱B的输出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6轴6驱独立旋转智能控制双动力驱动转向架系统,其特征在于:齿轮箱A和齿轮箱B均连接有齿轨制动器,齿轨制动器与齿轮箱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振地翟婉明崔进福陈再刚张长春林晓波谭斌王远波刘成国陆可李质强覃婷蔡成标赵春发吴元文赵西蓉毕小毛税卓平肖大庆周炼王光亮刘延龙翟勇李芾王延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府轨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