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电连接器、用于其的保持台、荧光管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837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电连接器(6),其具有:多个电连接器(10;10D;10E;10N);和使这些电连接器(10;10D;10E;10N)沿横向并排的排列方向(Y)排列、并对这些电连接器进行保持的保持台(11;11E;11F)。各所述电连接器(10;10D;10E;10N)包括:外壳(15;15E);以及由所述外壳(15;15E)保持、用于连接所对应的荧光管(5)的端部(13)的端子(14)的荧光管连接用接触件(16;16D;16G;16J)。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电连接器、用于复合电连接器的保持台(holder)、荧光管的连接结构以及荧光管的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荧光管的端子经由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等电连接的结构记载在下述的文献1等中。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59645号公报(公开日2004年9月16日)。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机器上设置有多个荧光管。在各上述荧光管上分别安装有连接器。所述各连接器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从而,在组装上述机器时,需要将多个连接器一个一个地安装到电路基板上的作业。由于在电路基板上设置有薄的导电图案等,因此,将连接器安装到电路基板上的作业就需要慎重。由于对一个电路基板必须进行多次上述的需要慎重的作业,所以很费工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向电路基板进行安装时所花费的工夫的复合电连接器、用于复合电连接器的保持台、荧光管的连接结构以及荧光管的连接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中,复合电连接器具有多个电连接器;保持台,使这些电连接器沿横向并排的排列方向排列并保持所述电连接器。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外壳;由所述外壳保持、并用于连接所对应的荧光管的端部的端子的荧光管连接用接触件。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多个电连接器排列在保持台上并集中为一个的状态下,能够将这些多个电连接器一并安装到电路基板等上。相对于在处理上需要细心注意的电路基板等,没有必要一个一个地分别安装多个电连接器。由此,能够大大减少将多个电连接器安装到电路基板等上的作业所花费的工夫。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连接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图2为电路基板、复合连接器以及冷阴极管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为复合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单件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为沿图4的V-V线的剖面立体图;图6为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沿图5的箭头VII方向看到的连接器的剖面图;图8为连接器的立体图;图9为沿图3的IX-IX线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示出了外部导线与接触件未连接的状态;图10为沿图2的X-X线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示出了外部导线与接触件连接的状态;图11为沿图3的IX-IX线的剖面图;图12A为用于说明将复合连接器安装到电路基板上的动作的立体图;图12B为沿图12A的XIIB-XIIB线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3A为用于说明将复合连接器安装到电路基板上的动作的立体图;图13B为沿图13A的XIIIB-XIIIB线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6A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6B是从图16A的箭头XVIB方向看到的图;图17A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7B是从图17A的箭头XVIIB方向看到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8A和图18B为用于分别说明复合连接器和电路基板的连接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分解立体图;图20为沿图19的XX-XX线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剖面立体图;图23A和图23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剖面图,图23A示出外部导线被一对弹性片部夹持之前的状态,图23B示出外部导线被一对弹性片部夹持时的状态;图24A接着图23B,示出一对弹性片部被加压过程中的状态,图24B示出一对弹性片部的加压完成的状态;图25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剖面图;图26为用于对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中的冷阴极管的安装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的示意立体图;图27A是示出插入准备工序的剖面图;图27B是示出插入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7C和图27D是示出夹持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8A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中的插入准备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8B为示出插入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8C为示出保持解除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9A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中的插入准备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9B为示出插入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9C和图29D为示出夹持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9E为示出保持解除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30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31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32为用于对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中的冷阴极管的安装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图33A、图33B和图33C为分别示出插入准备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33D为示出插入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34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35A和图35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剖面图,图35A示出外部导线被插入一对弹性片部间之前的状态,图35B示出外部导线被插入到一对弹性片部间时的状态;图36A接着图35B,示出一对弹性片部被加压过程中的状态;图36B示出一对弹性片部的加压完成的状态;图37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38A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38B为沿图38A的XXXVIIIB-XXXVIIIB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接触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参照图1,液晶显示装置1例如被用作电视机或个人电脑的显示器。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框体2、液晶面板3、电路基板4、作为荧光管的冷阴极管5、复合电连接器6和反相电路7。液晶面板3为非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安装在框体2正面开口上。液晶面板3的表面3a朝向框体2的前方,背面3b朝向框体2的后方。电路基板4是与液晶面板3大体平行地配置,并被固定于框体2上的板状部件。该电路基板4包括与液晶面板3的背面3b相对的表面4a;以及朝向表面4a的相反侧的背面4b。在表面4a和背面4b上分别形成导体图案(pattern)8、9。冷阴极管5为液晶面板3的背光,在液晶面板3的背面3b和电路基板4的表面4a之间设置有多个冷阴极管5(在图1中仅图示两个冷阴极管5)。冷阴极管5的数目,例如按照液晶面板3的尺寸每一英寸有两根。各冷阴极管5沿Y方向(方向Y,相当于框体2的上下方向)隔有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并向液晶面板3照射光。各阴极管5的长度方向沿X方向(方向X,相当于框体2的左右方向在图1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并与液晶面板3的背面3b平行。复合电连接器6(以下简称为连接器6)被安装在电路基板4上,并分别被配置在与X方向相关的电路基板4的一对端部上(在图1中仅图示一方的复合连接器6)。该复合连接器6具有多个电连接器10(以下简称为连接器10);在横向排列的排列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Y方向)上排列并保持这些连接器10的保持台(holder)11。图1仅图示出两个连接器10。连接器10用于形成冷阴极管5和电路基板4(进而反相电路7)之间的电连接。该连接器10分别与各冷阴极管5的一对端部相邻接地被配置。各连接器10从电路基板4的表面4a向液晶面板3一侧突出。反相电路7用于向冷阴极管5提供驱动电力,并被安装在电路基板4的背面4b上。反相电路7与各冷阴极管5通过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电连接器,包括:多个电连接器;和使这些电连接器沿横向并排的排列方向排列并对所述电连接器进行保持的保持台;其中,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外壳;和由所述外壳保持、用于连接所对应的荧光管的端部的端子的荧光管连接用接触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园克则半田真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