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容器(110)用的水分保持装置(109),该装置包括一个横跨所述容器的底部的穿孔隔板(111),用于将容器的内部分隔成储存土壤的上隔腔和收集从土壤经隔板泄下的水分的下隔腔。该装置包括若干根从隔板向上延伸的通气管(112),使空气能从上面到达下隔腔。装置(109)还包括若干根吸水棒(113),它们被安排成从下隔腔通过隔板伸入上隔腔的上半部分,用于将收集在隔板下面的水由毛细作用带到隔板上面的泥土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植容器的水分保持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容器用的水分保持装置和装有这种装置的种植容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式,提供了一种种植容器用的水分保持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横跨所述容器底部的穿孔隔板,用于将该容器的内部分隔成储存土壤的上隔腔,和收集从土壤经隔板泄下水分的下隔腔,通气装置从隔板向上延伸,使空气能从上面到达下隔腔,至少一根吸水棒被安排成从下隔腔通过隔板伸入上隔腔的上半部分,用于将收集在隔板下面的水由毛细作用向上带到隔板上面的泥土内。通气装置最好从隔板伸至离开隔板的某一位置。隔板最好有若干个悬挂支脚,用于将隔板支承到所述容器内的某一位置。通气装置最好制成至少有一根管从隔板上向上直立。该管最好由多个首尾相接的管段形成。在最佳的结构中,穿孔板沿其外周有多个槽口,以便和所述的种植容器的内侧壁组成相应的孔。如果水分保持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指示集聚在下隔腔内的水量的浮标,所述的浮标从该通气装置中穿出,将是有利的。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吸水棒是由吸水材料卷成的构形。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吸水棒具有用吸水材料填满的多孔的空心壳体。-->吸水材料最好包装成由空心壳体装载的型芯。吸水材料能抗因水导致的腐烂是有利的。吸水材料由泥土供料是方便的。吸水棒的空心壳体的上端最好比位于隔板上面的下端有更多或较大的孔。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隔板上面的空心壳体的下端是不打孔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种植容器的水分保持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块横跨所述容器底部的穿孔隔板,用于将该容器内部分隔成储存泥土的上隔腔和收集经隔板从泥土泄下水分的下隔腔;通气装置布置成从隔板向上延伸,使空气能从上面到达下隔腔;吸水装置布置成从下隔腔通过隔板伸入上隔腔,用于将收集在隔板下面的水分由毛细作用向上带到隔板上面的泥土内;所述的吸水装置最好有一个用吸水材料填充的空心壳体。吸水材料最好由泥土供料。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式,提供了一种与上述的水分保持装置相组合的种植容器。种植容器最好包括一个底壁上具有一个能关闭的排水孔的壳体。下文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更详细地加以描述,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水分保持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种植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水分保持装置隔板的底部透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种植容器的平面图;图4是沿图3中IV-IV线截取的种植容器剖面侧视图;-->图5是沿图3中V-V线截取的种植容器剖面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水分保持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种植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断开透视图;图7是图6种植容器的剖面侧视图。首先参看图1至图5,其中示出体现本专利技术的水分保持装置9和装有该装置9的种植容器或罐10。罐10与普通的由塑料模压的罐类似,但底部没有排水孔。水分保持装置9是由水平的圆形多孔隔板11、4个等角间隔的通气管12和4个与管12交错排列的等角间隔的吸水棒13构成的,而管12和棒13是借助隔板11而垂直支撑。隔板11有8个等角间隔的孔14和15。各孔14都装有一个整个竖直的圆形套管16,每个孔15都装有一个整体悬挂的圆形套管17。隔板11有12个长度相等的整体支脚18并用两个较长的和四个较短的整体悬垂肋板19和20加强,每一块肋板都从一个相关的径向相对的支脚对18的一个向另一个延伸。如图所示,隔板11还包括两个按45°从一个较长的肋板19伸向另一个的槽21。隔板11上的孔很多但尺寸要较小,以使植物土壤不易漏出。每根通气管12都是由四节长度相等首尾相接的短管22串接而成,除最上面的一个短管22之外,每节短管22都有一个扩大的顶端23,以用于安装并经压配合而咬住直接位于其上面的短管22的下端。每根通气管12的最下面一节短管22的下端均被压配合入隔板11上的对应套环16内,借此,隔板11将整根管12支承在竖直位置。短管22的壁穿有许多孔,其尺寸较小,以使植物土壤不易经此泄漏。每根吸水棒13用隔板11固定并穿过隔板与相应的孔15和套环17相咬合。棒13由一片或多片吸水纸或织物卷绕成形而制成。-->使用时,把水分保持装置9放置在罐10的里面,同时隔板11呈水平状态,支脚18置于罐10的底壁上。隔板11的尺寸要设置成使其外周紧紧与罐10的内侧周壁相配合,实际上是与其相接触。通气管12的长度要足以使其开口端接近罐10的顶部开口。吸水棒13的竖直位置要调节成使其底端与罐10的底壁相接,在这一位置,棒13朝上延伸至罐内的上半部分。放入植物时,土壤要填至隔板11的上隔腔并使其表面低于通气管12的开口顶端。应当小心不使土壤落入管12内。隔板11和管12上的孔要小到足以防止土壤由此泄漏,但允许空气有效透过。隔板11上面的吸水棒13部分基本与土壤接触。正常的植物浇水不可避免的会留下一些过多的水,蓄积在罐的底部,通常这些水是通过罐底壁上的孔而被泄出。在本专利技术方案的罐10内,过多的水被收集在隔板11下面的隔腔中,吸水棒13的最下端浸入在收集的水中,水随后由毛细作用通过吸水棒而逐渐被带回到隔板11上面的土壤中,以便保持土壤至适当的潮湿程度。土壤所保持的潮湿程度是由吸水棒13的结构,包括他们的长度和吸收率确定的。例如用一块吸水织物通过隔板11上的槽21可以有效的多增加一些水分。通气管12用于提供一条通气通道,使下隔腔通气,以避免任何细菌在收集于罐10内的水里生长,否则这些细菌会使植物根部腐烂。使用穿孔的隔板11和管12还会增加土壤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使植物健康成长。水分保持装置9还包括一根杆25形状的浮标24,如图4和图5所示,浮标24是完全贯穿一个管12而安置。杆25的底端装有一个软木-->塞26,它浮在收集于下部的水的表面29上。杆25的上端标有系列水平刻度线27,顶端标志28标有“水过多”。刻度线27要对准相应的管12的最上端读数,并和标志28一起用于指示收集在下隔腔内的水的大约水量。在一个稍有不同的实施例中,罐10的底部有一个侧孔,其上装有橡皮塞或盖,为了需要时可从中排出下隔腔内过多的水。参照图6和图7,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水分保持装置109和稍有不同的装有该装置109的植物罐110。该水分保持装置109的结构与上述的装置9相似,也是由水平多孔隔板111、三个(代替四个)间隔开的通气管112和二个(代替四个)径向相对的吸水棒113构成,所述管112和棒113以相似方式垂直插在隔板111上。管112的壁是密实的,使植物土壤不会漏经而进入隔腔111下面的集水隔腔中。其中一根管112装有浮标124,浮标124除在其顶端有三个标有“少”、“好”和“多”的短区段,用于指示集水的水平或水量及在其底端装有一个使其浮起的塑料球泡126之外,其余与上述的浮标24相类似。吸水棒113有一塑料管状体113A,它具有一个开口顶端113B和一个封闭的底端113C,管状体113A的上端部(大约是其长度的三分之一)制有许多小孔113D,管状体113A的下端部(约为其长度的三分之一)制有两条完全相对的孔形成的孔线113。该管体113A的中间部分为实体壁。每根吸水棒113全部事先灌满泥土并夯实或压实,使其成为能通过毛细管作用吸收和保持水分的填料芯113F。使用时,吸水棒113的泥芯113F先用水浸湿。棒113用隔板111要这样固定在位,使得带孔的下端部113E低于隔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种植容器的水分保持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横跨所述容器底部的穿孔隔板,用于将该容器的内部分隔成储存土壤的上隔腔和收集从土壤经隔板泄下的任何水分的下隔腔,通气装置从隔板向上延伸,以使空气能从上面到达下隔腔,至少一根吸水棒被安置成从下隔腔通过隔板进入上隔腔的上半部分,用于将收集在隔板下面的水通过毛细作用向上带到隔板上面的泥土内。
【技术特征摘要】
GB 1995-3-20 9505571.1-951、一种用于种植容器的水分保持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横跨所述容器底部的穿孔隔板,用于将该容器的内部分隔成储存土壤的上隔腔和收集从土壤经隔板泄下的任何水分的下隔腔,通气装置从隔板向上延伸,以使空气能从上面到达下隔腔,至少一根吸水棒被安置成从下隔腔通过隔板进入上隔腔的上半部分,用于将收集在隔板下面的水通过毛细作用向上带到隔板上面的泥土内。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保持装置,其中,通气装置从隔板伸至离开隔板的某一位置。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保持装置,其中,隔板有若干个悬挂支脚,用于将隔板支承在所述容器内的适当位置。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保持装置,其中,通气装置制成至少有一根从隔板向上直立的管结构。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分保持装置,其中,所述管由多个首尾相接的管段所形成。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保持装置,其中,穿孔板沿其外周有多个槽口,以便和所述的种植容器的内侧壁组成相应的孔。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保持装置,其中,还包括用于指示集聚在下隔腔内的水量的浮标,所述浮标伸经该通气装置。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保持装置,其中,吸水棒是由吸水材料卷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道仁,
申请(专利权)人:吕道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