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组件水垢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824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是加热组件水垢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包括加热管道,检测处理装置包括有控制器、水垢检测系统、水垢处理系统;加热管道外部配套有线性驱动机构,线性驱动机构输出端上安装检测环,水垢检测系统的检测端安装在检测环内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对加热管道内的水垢实施自动监测,并且检测结果可靠,同时配有水垢清理系统,可以在发现水垢后,快速启动清除,避免其影响加热管道正常使用。正常使用。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组件水垢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组件
,具体是加热组件水垢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急速加热组件内的加热元件,可以是石英管或不锈钢管材质。对于任何加热到65度以上的热水来说,很容易在其流过的水道内结垢,水质硬度越高,结垢的速度越快,对于加热器系统而言,越快发生结垢导致水流速降低、甚至完全堵住水道导致完全不出水现象。如果水垢完全堵塞水道,还会产生次生风险,比如进出水软管脱落漏水、或加热元件爆裂漏水等危害。
[0003](参见图14),在有多根加热管串联加热时,第4根加热元件由于其内水的温度最高,最容易形成水垢;
[0004]当前,并没有任何手段来检测加热管内的水垢严重程度。对于水垢的预防或消除,现在方法是统计加热元件的使用次数,由此,推荐使用者定期来手动清除水垢;
[0005]另外,通过监测加热元件的使用时间或次数来预测水垢的严重程度,这个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到水质的性质,比如水质的硬度,而有很大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加热组件水垢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加热组件水垢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管道,水垢处理装置还包括有控制器、水垢检测系统、水垢处理系统;其中,加热管道外部配套安装有线性驱动机构,所述线性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安装检测环,所述水垢检测系统的检测端安装在检测环的内圈,所述加热管道处于检测环的内圈,并且二者同轴线;在所述线性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所述水垢检测系统能够沿加热管道的轴线水平移动;
[0008]加热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三通流量阀,水垢处理系统与加热管道一端的第一三通流量阀的出、入口连通,以此与加热管道之间构成水垢清理流道;
[0009]水垢处理系统的下部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顶部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放料管,放料管内设置有放料机构,放料机构的下方悬挂有料袋,放料管与蓄水箱连通的部分设置有单向阀;
[0010]水垢检测系统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1]控制器内具有数据分析模块、计时模块。
[0012]优选的,所述水垢检测系统包括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无线温度传感器或无线透光率传感器。
[0013]优选的,所述线性驱动机构包括有固定壳体、丝杠、电机、螺母滑块,所述固定壳体呈V型,并且其开口面朝向加热管道,所述丝杠贯穿设置在固定壳体远离加热管道的一侧,丝杠与加热管道相平行,螺母滑块设置在固定壳体的开口内,并且与丝杠传动配合;螺母滑
块上设置有开口朝向与固定壳体的开口朝向一致的导向支架,检测环始终有部分处于导向支架的开口内,并且与导向支架旋转连接;
[0014]电机安装在固定壳体外侧,并且与丝杠传动连接;
[0015]固定壳体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扣板,每个第一扣板分别配套有一个能够拆卸的第二扣板,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能够对接构成用以抱紧加热管道的卡箍结构。
[0016]优选的,所述导向支架的开口内还设置有用以驱动检测环绕检测环自身轴线转动的蜗杆,蜗杆呈竖直,并且其轴线垂直于加热管道轴线,所述检测环的外表面是涡轮结构,涡轮结构与蜗杆啮合,蜗杆的下端设置有从动滑块,从动滑块与固定壳体开口内侧面滑动配合;蜗杆与从动滑块轴接;蜗杆的上端套设有动力齿轮,固定壳体开口内侧面开设有延伸方向与丝杠轴线相一致的齿槽面,动力齿轮与齿槽面始终啮合。
[0017]优选的,水垢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泵、蓄流处理管路、缓冲处理管路;
[0018]加热管道其中一端的第一三通流量阀的一个阀口直连缓冲处理管路,并且该第一三通流量阀另一个阀口直连有递送管;
[0019]蓄流处理管路迂回与递送管直连,蓄水箱设置在迂回段上,蓄流处理管路和递送管之间通过第一三通电磁阀相连;
[0020]加热管道另一端的第一三通流量阀的一个阀口直连蓄流处理管路;
[0021]缓冲处理管路、加热管道、蓄流处理管路、蓄水箱以及递送管四者之间构成所述水垢清理流道,处理泵设置在蓄流处理管路上,并用以将流体由蓄水箱依次打入蓄流处理管路、递送管、加热管道和缓冲处理管路中;
[0022]其中,蓄流处理管路位于加热管道的上方,并呈倾斜设置,蓄流处理管路的倾斜上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流体膨胀囊,流体膨胀囊的顶部设置能够弹性活动的顶板,顶板的活动方向呈竖直,顶板的上部设置有与其弹性连接的缓冲弹簧。
[0023]优选的,放料机构包括有电动推杆、顶针以及对称设置在顶针外部的两个切割片;
[0024]顶针呈倒置,顶针上端设有横板,两个切割片的一端与横板活动连接,两个切割片的另一端倒置;切割片的切割面朝向顶针;
[0025]两个切割片的活动方向是相向或背向,并且分别通过一个拉伸弹簧弹性装配在横板下方;
[0026]顶针的正下方设置有抽拉筒,所述抽拉筒内对称设置有两个盛料板,两个盛料板的背侧分别通过一个扩口弹簧与抽拉筒弹性连接,两个盛料板均为弧形板,并且二者能够对接构成一个与顶针同轴线的盛料筒;
[0027]盛料筒的上部是敞口结构,每个盛料板的下端分别设置有承托板,两个所述承托板在两个盛料板对接后能够形成一个密闭的锥形罩;
[0028]两个盛料板相向的一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分别用于供一个切割片竖直进入,每个切割片的上端外侧均设置有一个切割凸起;
[0029]放料管的外侧开设有抽拉缺口,所述抽拉筒有部分始终在抽拉缺口内,抽拉筒能够依靠抽拉缺口将其从放料管内抽出。
[0030]优选的,所述固定壳体的外侧轴接有与加热管道相平行的收卷辊,收卷辊上缠绕有弹性过滤层,所述弹性过滤层的一端固定在收卷辊上,另一端能够绕固定壳体的一侧绕到固定壳体的另一侧并且与固定壳体勾合;缠绕期间,弹性过滤层充分笼罩加热管道,弹性
过滤层由于自身涨紧性与V型结构的固定壳体外表面充分紧贴、以形成密封。
[0031]优选的,所述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之间采用螺栓固定,并且螺栓的栓体由二者的侧面贯穿,以确保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外表面平整,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外表面设置有嵌入凹槽,弹性过滤层的侧部底面设置有与嵌入凹槽卡接配合的凸条。
[0032]一种水垢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步骤S1:在根据加热管道自身的初始化空间大小,可以将流体流完的时间设定一个范围,加热管道两端的第一三通流量阀用以检测经过加热管道的流体流量,并传输给控制器,即控制器计时模块根据两个流量阀反馈的设定流量阈值,得到时间,然后通过数据分析模块分析得出该时间是否合法,不合法则判定管道内部具有水垢,然后为了确保检测可靠性,再触发线性驱动机构工作探测;
[0034]步骤S2:线性驱动机构工作,驱使水垢检测系统在加热管道外部呈匀速螺旋线走势,充分对加热管道外部实施检测,并且将检测数据传递给控制器;
[0035]步骤S3:控制器根据步骤S1和步骤S2综合分析,判定水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加热组件水垢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管道(1),其特征在于:水垢处理装置包括有控制器、水垢检测系统和水垢处理系统;其中,加热管道(1)外部配套安装有线性驱动机构,所述线性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安装检测环(13),所述水垢检测系统的检测端安装在检测环(13)的内圈,所述加热管道(1)处于检测环(13)的内圈,并且二者同轴线;在所述线性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所述水垢检测系统能够沿加热管道(1)的轴线水平移动;加热管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三通流量阀(15),水垢处理系统与加热管道(1)一端的第一三通流量阀(15)的出、入口连通,以此与加热管道(1)之间构成水垢清理流道;水垢处理系统的下部设置有蓄水箱(16),所述蓄水箱(16)顶部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放料管(17),放料管(17)内设置有放料机构,放料机构的下方悬挂有料袋,放料管(17)与蓄水箱(16)连通的部分设置有单向阀(27);水垢检测系统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内具有数据分析模块、计时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水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垢检测系统包括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无线温度传感器或无线透光率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水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驱动机构包括有固定壳体(2)、丝杠(3)、电机和螺母滑块,所述固定壳体(2)呈V型,并且其开口面朝向加热管道(1),所述丝杠(3)贯穿设置在固定壳体(2)远离加热管道(1)的一侧,丝杠(3)与加热管道(1)相平行,螺母滑块设置在固定壳体(2)的开口内,并且与丝杠(3)传动配合;螺母滑块上设置有开口朝向与固定壳体(2)的开口朝向一致的导向支架(5),检测环(13)始终有部分处于导向支架(5)的开口内,并且与导向支架(5)旋转连接;电机安装在固定壳体(2)外侧,并且与丝杠(3)传动连接;固定壳体(2)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扣板(6),每个第一扣板(6)分别配套有一个能够拆卸的第二扣板(7),第一扣板(6)和第二扣板(7)能够对接构成用以抱紧加热管道(1)的卡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组件水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架(5)的开口内还设置有用以驱动检测环(13)绕检测环(13)自身轴线转动的蜗杆(9),蜗杆(9)呈竖直,并且其轴线垂直于加热管道(1)轴线,所述检测环(13)的外表面是涡轮结构(14),涡轮结构(14)与蜗杆(9)啮合,蜗杆(9)的下端设置有从动滑块(10),从动滑块(10)与固定壳体(2)开口内侧面滑动配合;蜗杆(9)与从动滑块(10)轴接;蜗杆(9)的上端套设有动力齿轮(11),固定壳体(2)开口内侧面开设有延伸方向与丝杠(3)轴线相一致的齿槽面(12),动力齿轮(11)与齿槽面(12)始终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水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垢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泵(31)、蓄流处理管路(32)和缓冲处理管路(28);加热管道(1)其中一端的第一三通流量阀(15)的一个阀口直连缓冲处理管路(28),并且该第一三通流量阀(15)另一个阀口直连有递送管(30);蓄流处理管路(32)迂回与递送管(30)直连,蓄水箱(16)设置在迂回段上,蓄流处理管路(32)和递送管(30)之间通过第一三通电磁阀(29)相连;加热管道(1)另一端的第一三通流量阀(15)的一个阀口直连蓄流处理管路(32);缓冲处理管路(28)、加热管道(1)、蓄流处理管路(32)、蓄水箱(16)以及递送管(30)四
者之间构成所述水垢清理流道,处理泵(31)设置在蓄流处理管路(32)上,并用以将流体由蓄水箱(16)依次打入蓄流处理管路(32)、递送管(30)、加热管道(1)和缓冲处理管路(28)中;其中,蓄流处理管路(32)位于加热管道(1)的上方,并呈倾斜设置,蓄流处理管路(32)的倾斜上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骏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优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