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复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98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陶瓷复合管,涉及输送管道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的铸铁管道内壁涂层易剥落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复合管结构。该陶瓷复合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管道、混合过渡层和内涂层,所述混合过渡层由所述管道的内侧壁和涂覆在内侧壁上的部分所述内涂层熔融形成。管道由灰铸铁制成且其内侧壁为粗糙表面,内涂层由陶瓷制成且其厚度不小于0.4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加工输送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加工输送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加工输送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陶瓷复合管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管道
,尤其是涉及一种陶瓷复合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的铸铁输送管部分为带有环氧树脂防腐层的铸铁管结构,其内外侧壁均固定有相同的环氧树脂防腐层。由于环氧树脂固化层与灰铸铁膨胀系数的差异较大,导致环氧树脂固化层在铸铁材料上的附着效果较差。当输送管输送的水有冷热变化时,环氧树脂层可能会受冷热变化影响而从铸铁管上分离,在水力冲刷下甚至会从管道上剥落,进而堵塞管道。我国内地南方以及香港地区均发生过类似事件。
[0003]为了解决环氧树脂在冷热变化使用条件下易剥落、与铸铁管结合不够牢固的问题,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管材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陶瓷复合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道防腐层附着不牢、易剥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陶瓷复合管,该复合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管道、混合过渡层和内涂层,所述混合过渡层由所述管道的内侧壁和涂覆在内侧壁上的部分所述内涂层熔融形成。
[0007]在加工过程中,贴合在管道内侧壁上的内涂层能够在高温条件下与管道内侧壁熔融在一起形成坚韧的混合过渡层。此时该复合管分别包括管道、混合过渡层和内涂层三部分,内涂层能够在混合过渡层的作用下牢固的密着在管道内壁上,提高内涂层附着的牢固程度,避免内涂层剥落的情况发生。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由灰铸铁制成。灰铸铁内碳含量相对较高,由其制成的管道具有强度大、韧性好(退火后)、管壁薄、金属用量少、能承受较高压力的优点,适用于水及煤气等压力流体的输送。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的内侧壁为粗糙表面。这一表面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内涂层的密着效果,使管道与内涂层的结合更加牢固。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涂层由陶瓷制成。陶瓷材料制成的内涂层与传统的环氧树脂涂层相比,除了具有防腐、不易挂污的优点以外,还具有更好的密着性能,同时陶瓷的热膨胀系数与管道的热膨胀系数较为接近,管道输送物质温度变化较大时也能够牢固的密着在管道的内侧壁上。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管道内侧壁上的所述混合过渡层的覆盖面积不小于所述内涂层的覆盖面积。也就意味着,内涂层的各个部分均能够密着在管道的
内侧壁内,以保证内涂层与管道结合的牢固程度。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管道的不同位置上的混合过渡层的厚度不完全一致。由于管道内侧壁不同部分的粗糙度也不完全相同,所以不同位置管道内侧壁的混合过渡层的厚度不完全相同。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涂层的厚度不小于0.4mm。
[0015]这一厚度能够保证内涂层对管道粗糙内表面的有效覆盖;另外,在所输送的介质含有颗粒物时,这一厚度也能够有效避免涂层因长期磨损变薄影响使用性能。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的外侧壁上还涂覆有外涂层,所述外涂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内涂层的厚度。该外涂层的存在不仅能够使管道的外侧壁更加美观,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管道外侧壁的防腐性,避免管道受环境影响而破损。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涂层由环氧树脂制成。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涂层的厚度不小于150μm。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0020]第一混合物45~50份,第二混合物15~20份,第三混合物5~10份,第四混合物10~20份,第五混合物2~4份,第六混合物4~6份;
[0021]所述第一混合物包括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0022]所述第二混合物包括三氧化二硼和三氧化二铝中的至少一种;
[0023]所述第三混合物包括氧化钙、氧化镁和氧化钡中的至少一种;
[0024]所述第四混合物包括氧化钠、氧化钾和氧化锂中的至少一种;
[0025]所述第五混合物包括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铜和氧化亚铁中的至少一种;
[0026]所述第六混合物包括氟硅酸钠和氟化钙中的至少一种。
[0027]上述组分包括陶瓷原料、熔剂、助熔剂和密着剂等,不仅能够提高内涂层的机械强度,同时还能够帮助降低陶瓷层釉面的膨胀系数,增加其弹性,提高内涂层的热稳定性。
[002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陶瓷复合管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管道预处理,对待处理的所述管道进行退火处理,随后对所述管道的内侧壁进行抛丸处理;
[0030]S2:内涂层粉料配置,称量并混合内涂层所需粉料;
[0031]S3:内涂层粉料喷涂,将步骤S2中配置得到的粉料采用湿喷涂法喷涂到处理后得到的所述管道的内侧壁上,所述管道在喷涂时绕其轴线以750~850rpm 的转速旋转;
[0032]S4:烘干,对经步骤S3得到的所述管道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180~230℃,烘干时间不低于5min;
[0033]S5:烧制,将烘干处理后得到的所述管道进行烧制处理,烧制温度760~ 780℃,烧制时间10~15min,随后温度缓慢冷却至300℃。
[003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5]S6:定尺切割,在得到的陶瓷复合管的至少一端进行切除处理,得到该陶瓷复合管的定尺长度。
[003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7]S7:外涂层粉料喷涂,采用静电喷涂的方式将粉料喷涂到所述管道的外侧壁上,所述管道在喷涂时绕其轴线匀速转动且所述管道的温度为200~230℃,所述管道的转速为
150~250rpm;
[0038]S8:热固化,根据所采用的外涂层粉料的固化温度加热,固化温度不高于 230℃。
[003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陶瓷复合管及其加工方法,其中陶瓷复合管整体包括内涂层、管道和外涂层,其中内涂层由陶瓷材料制成,陶瓷材料在烧制过程中能够部分与灰铸铁材料制成的管道内壁上的铸铁熔融形成混合过渡层,该混合过渡层的坚韧特性能杜绝内涂层从管道上脱落的可能性;另外,位于管道外侧壁上的外涂层由环氧树脂制成,能够有效提高管道外侧壁的防腐性能,使管道能够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陶瓷复合管,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管道、混合过渡层和内涂层,所述管道由灰铸铁制成,其内侧壁为粗糙表面;所述混合过渡层由所述管道的内侧壁和涂覆在内侧壁上的部分所述内涂层熔融形成;所述管道内壁不同位置的粗糙度不完全一致,位于所述管道的不同位置上的混合过渡层的厚度不完全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涂层由陶瓷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复合管,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管道内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智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