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带线远端串扰的高密度PCB板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756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气设备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一种基于微带线远端串扰的高密度PCB板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PCB微带线特性阻抗和微带线线宽,(2)对微带线进行高密度布局,(3)对受害线周围6条攻击线产生的串扰进行仿真分析,(4)通过调整PCB参数与微带线线间距使远端串扰系数小于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一种基于微带线远端串扰的高密度PCB板设计方法,可以根据微带线的远端串扰得到高密度时的PCB布局规则,在PCB设计初期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提高PCB设计成功率,同时使PCB板高密度化,节约空间。节约空间。节约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带线远端串扰的高密度PCB板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微带线远端串扰的高密度PCB板设计方法,属于电气设备及电气工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频化和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PCB)传输线的串扰问题越来越严重。串扰是四类信号完整性问题之一,传输线间同时存在电场耦合和磁场耦合,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就会产生串扰。目前,微带线远端串扰抑制一般包括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添加电路元件对信号处理来减小串扰,而额外的电路元件会使PCB面积增大;二是,通过改变电路板或传输线的物理参数抑制电磁耦合,从而减小串扰,这种方法一般会增加PCB尺寸。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是频率更高、尺寸更小,DDR5并行总线的布线布局随着高速PCB设计的发展变得更加密集,当前多数厂家能做到的PCB线宽和线间距为4mil(0.1mm)。因此,需要一种方法来得到PCB板信号层单层传输线高密度时的布局规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微带线远端串扰的高密度PCB板设计方法。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高频电子线路、高速计算机等低电压、低功耗器件使用的印制电路板信号层布线的高密度设计,适用于传输线保持等长、阻抗匹配以及不考虑电源/地噪声情况,即信号完整性问题中只考虑串扰的情况,同时,一个线路板的间距取值,是在安全性、布件/布线密度、加工难度/成本之间找平衡。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解决己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微带线远端串扰的高密度PCB板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1、设置PCB微带线特性阻抗和微带线线宽,首先选择敷铜材料(FR4材料)制成的PCB板材,然后设置微带线线厚,计算微带线与地层之间的距离,选择微带线作为传输模型时,微带线特性阻抗Z0通过公式(1)进行描述,
[0006][0007]式中,ε
r
表示PCB板材的相对介电常数,h表示微带线与地层之间的距离,w表示微带线线宽,t表示微带线线厚,这里微带线特性阻抗选择为50Ω,设置微带线线宽为0.1mm,PCB板材介电常数ε
r
为4.6,微带线线厚t为0.04mm,根据公式(1)计算微带线与地层之间的距离h=0.07mm;
[0008]步骤2、通过对微带线进行高密度布局,分别得到N条攻击线时的串扰电压,从而得到对受害线产生影响的攻击线范围,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0009](a)、在受害线同侧设置1条攻击线,信号源为1V的阶跃信号,两条微带线的线间距为0.1mm以保持高密度,对微带线平行布线长度进行扫描,得到微带线不同平行布线长度时的串扰电压;
[0010](b)、在受害线同侧分别设置N条攻击线,重复子步骤(a)得到微带线不同平行布线长度时的串扰电压;
[0011](c)、对子步骤(a)、(b)得到的串扰电压变化数据进行处理后,结果表明随着攻击线条数增加串扰电压增大,同时3条攻击线时的串扰电压和4条攻击线时的串扰电压很接近,因此在高密度布局时也只需要考虑上下3条攻击线对受害线产生的串扰;
[0012]步骤3、对受害线周围6条攻击线产生的串扰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扫描微带线平行布线长度,得出微带线不同平行布线长度下的远端串扰电压,从而得出远端串扰系数小于5%的微带线最长平行布线长度,本专利技术中的高密度是指微带线线宽和微带线间距均为0.1mm,受害线周围设置6条攻击线,信号频率为80MHz,上升时间为1.25ns,以此作为受害线的干扰源,仿真得出微带线不同平行布线长度时的串扰电压,得出远端串扰系数小于5%的微带线最长平行布线长度为50.8mm;DDR5信号频率为3.2GHz,上升时间0.1075ns,以此作为受害线的干扰源,仿真得出微带线不同平行布线长度时的串扰电压,得出远端串扰系数小于5%的微带线最长平行布线长度为4mm;
[0013]步骤4、当信号上升时间短,使微带线最长平行布线长度与实际不符时,通过调整PCB参数与微带线线间距使远端串扰系数小于5%,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0014](a)、保持微带线线宽为0.1mm,保持微带线特性阻抗为50Ω,根据公式(1),需要对PCB参数同时进行调整,选择介电常数ε
r
更小的PCB板材,并调整微带线线厚t和微带线与地层之间的距离h;
[0015](b)、设置微带线平行布线所需长度,扫描微带线线间距,得出微带线不同线间距时的串扰电压,然后对微带线线间距进行调整,使远端串扰系数小于5%的微带线最长平行布线长度满足布线需求。
[0016]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一种基于微带线远端串扰的高密度PCB板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PCB微带线特性阻抗和微带线线宽,(2)对微带线进行高密度布局,(3)对受害线周围6条攻击线产生的串扰进行仿真分析,(4)通过调整PCB参数与微带线线间距使远端串扰系数小于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一种基于微带线远端串扰的高密度PCB板设计方法,可以根据微带线的远端串扰得到高密度时的PCB布局规则,在PCB设计初期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提高PCB设计成功率,同时使PCB板高密度化,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流程图。
[0018]图2是微带线模型图。
[0019]图3是1

4条攻击线产生的串扰随微带线平行布线线长的变化图。
[0020]图4是信号频率为80MHz时PCB高密度布局下的微带线最长平行布线长度图。
[0021]图5是DDR5在PCB高密度布局时的串扰电压随微带线平行布线线长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微带线远端串扰的高密度PCB板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1、设置PCB微带线特性阻抗和微带线线宽,首先选择敷铜材料(FR4材料)制成
的PCB板材,然后设置微带线线厚,计算微带线与地层之间的距离,选择微带线作为传输模型时,微带线特性阻抗Z0通过公式(1)进行描述,
[0025][0026]式中,ε
r
表示PCB板材的相对介电常数,h表示微带线与地层之间的距离,w表示微带线线宽,t表示微带线线厚,这里微带线特性阻抗选择为50Ω,设置微带线线宽为0.1mm,PCB板材介电常数ε
r
为4.6,微带线线厚t为0.04mm,根据公式(1)计算微带线与地层之间的距离h=0.07mm。
[0027]步骤2、通过对微带线进行高密度布局,分别得到N条攻击线时的串扰电压,从而得到对受害线产生影响的攻击线范围,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0028](a)、在受害线同侧设置1条攻击线,信号源为1V的阶跃信号,信号上升时间为0.3ns,两条微带线的线间距为0.1mm以保持高密度,对微带线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带线远端串扰的高密度PCB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置PCB微带线特性阻抗和微带线线宽,首先选择敷铜材料制成的PCB板材,然后设置微带线线厚,计算微带线与地层之间的距离,选择微带线作为传输模型时,微带线特性阻抗Z0通过公式(1)进行描述,式中,ε
r
表示PCB板材的相对介电常数,h表示微带线与地层之间的距离,w表示微带线线宽,t表示微带线线厚,这里微带线特性阻抗选择为50Ω,设置微带线线宽为0.1mm,PCB板材介电常数ε
r
为4.6,微带线线厚t为0.04mm,根据公式(1)计算微带线与地层之间的距离h=0.07mm;步骤2、通过对微带线进行高密度布局,分别得到N条攻击线时的串扰电压,从而得到对受害线产生影响的攻击线范围,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a)、在受害线同侧设置1条攻击线,信号源为1V的阶跃信号,两条微带线的线间距为0.1mm以保持高密度,对微带线平行布线长度进行扫描,得到微带线不同平行布线长度时的串扰电压;(b)、在受害线同侧分别设置N条攻击线,重复子步骤(a)得到微带线不同平行布线长度时的串扰电压;(c)、对子步骤(a)、(b)得到的串扰电压变化数据进行处理后,结果表明随着攻击线条数增加串扰电压增大,同时3条攻击线时的串扰电压和4条攻击线时的串扰电压很接近,因此在高密度布局时也只需要考虑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维杰任冰心解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