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堆总线引出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384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堆总线引出接头,通过调整电池单体阳极引出端、阴极引出端的位置,并新增Z型连接件、阴极总线引出接头、阳极总线引出接头,巧妙地将多块电池单体的串联只留下前后的一个阴极引出端、一个阳极引出端并以阴极总线引出接头、阳极总线引出接头予以连接,整个串联路上无接线,引出部分仅有前后端接线,防止了短路的发生,使结构更加紧凑。使结构更加紧凑。使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堆总线引出接头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空气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堆总线引出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金属空气电池使用导线将多个金属空气单体串联在一起,以满足金属燃料电池串联结构的性能要求,如申请号为201610557968.3公开的一篇《一种液路内置紧凑型铝空燃料电池电堆》,采用多块电池单体串联的形式形成电堆,每一块电池单体具有独立的阳极与阴极,需要接线串联然后再由总线引出,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连接后的视觉效果非常杂乱,并且杂乱的线路还可能会产生线路连接失误以及接触不良的风险,容易出现电池断路甚至短路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堆总线引出接头,方便接线,能够直观地区分阴极接线端与阳极接线端,避免连接失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堆总线引出接头,包括并排设置的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的阳极引出端设置在电池单体的顶部,所述电池单体的阴极引出端设置在电池单体的一侧,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中其中一个电池单体的阳极与另一个电池单体的阴极的Z型连接件,所述Z型连接件依次将电池单体的阳极与阴极串联;还包括阴极总线引出接头、阳极总线引出接头,所述阴极总线引出接头与串联后的电池单体剩余的阴极接头连接,所述阳极总线引出接头与串联后的电池单体剩余的阳极接头连接,还包括汇总端子,所述阴极总线引出接头、阳极总线引出接头分别通过导线引出至汇总端子。
[0005]所述电池单体的阳极包括开设在电池单体顶部的孔、阳极引出柱,所述阳极引出柱的一端与电池单体的阳极连接,所述阳极引出柱设置在孔内且阳极引出柱与孔内壁不接触,所述电池单体的阴极引出端为插片,所述插片的一端与电池单体的阴极连接,所述插片的另一端引出至电池单体外部。
[0006]所述插片为两个,两个所述的插片并排设置。
[0007]所述阳极总线引出接头包括与阳极引出柱和孔之间间隙相匹配的环形接头、基体块、导线,所述环形接头固定设置在基体块上,所述导线的一端与环形接头连接,另一端通过基体块内部延伸至基体块外。
[0008]所述阴极总线引出接头包括与插片相匹配的插头和阳极总线引出接头,所述插头上开设有与阳极总线引出接头的环形接头相匹配的插座。
[0009]所述电池单体靠近插片的一侧从顶端向下开设有T型槽,所述插头靠近电池单体的一侧设置有与T型槽相匹配的T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调整电池单体阳极引出端、阴极引出端的位置,并新增Z型连接件、阴极总线引出接头、阳极总线引出接头,巧妙地将多块电池单体的串联只留下
前后的一个阴极引出端、一个阳极引出端并以阴极总线引出接头、阳极总线引出接头予以连接,整个串联路上无接线,引出部分仅有前后端接线,防止了短路的发生,使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阳极总线引出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阴极总线引出接头下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阴极总线引出接头上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池单体的阳极引出端、阴极引出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阳极总线引出接头与电池单体的阳极引出端的配合示意图。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阴极总线引出接头与电池单体的阴极引出端的配合示意图。
[0017]图7是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并排设置的电池单体1,所述电池单体1的阳极引出端设置在电池单体1的顶部,所述电池单体1的阴极引出端设置在电池单体1的一侧,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1中其中一个电池单体1的阳极与另一个电池单体1的阴极的Z型连接件2,所述Z型连接件2依次将电池单体1的阳极与阴极串联,所述Z型连接件2的数量比电池单体1的数量少一;还包括阴极总线引出接头3、阳极总线引出接头4,所述阴极总线引出接头3与串联后的电池单体1剩余的阴极接头连接,所述阳极总线引出接头4与串联后的电池单体1剩余的阳极接头连接,还包括汇总端子5,所述阴极总线引出接头3、阳极总线引出接头4分别通过导线403引出至汇总端子5。
[0020]所述电池单体1的阳极包括开设在电池单体1顶部的孔601、阳极引出柱602,所述阳极引出柱602的一端与电池单体1的阳极连接,所述阳极引出柱602设置在孔601内且阳极引出柱602与孔601内壁不接触,所述电池单体1的阴极引出端为插片7,所述插片7的一端与电池单体1的阴极连接,所述插片7的另一端引出至电池单体1外部。
[0021]所述插片7为两个,两个所述的插片7并排设置,设置两个插片7的目的在于更好地配合插头301,符合常规插头301的形状也更稳固。
[0022]所述阳极总线引出接头4包括与阳极引出柱602和孔601之间间隙相匹配的环形接头401、基体块402、导线403,所述环形接头401固定设置在基体块402上,所述导线403的一端与环形接头401连接,另一端通过基体块402内部延伸至基体块402外。
[0023]所述阴极总线引出接头3包括与插片7相匹配的插头301和阳极总线引出接头4,所述插头301上开设有与阳极总线引出接头4的环形接头401相匹配的插座402。
[0024]所述电池单体1靠近插片7的一侧从顶端向下开设有T型槽8,所述插头301靠近电池单体1的一侧设置有与T型槽8相匹配的T型段9。
[0025]在使用时,将第一个Z型连接件2连接第一块电池单体1的阴极引出端和第二块电
池单体1的阳极引出端,然后将第二个Z型连接件2连接第二块电池单体1的阴极引出端和第三块电池单体1的阳极引出端,如此依次连接,最终剩余第一块电池单体1单体的阳极引出端和最后一块电池单体1的阴极引出端,完成对多个电池单体1的串联,,本专利技术中的Z型连接件2外部包裹有绝缘外壳,防止误触短路,而后,只需对第一块电池单体1的阳极引出端和最后一块电池单体1的阴极引出端进行接线即可。
[0026]而对第一块电池单体1的阳极引出端和最后一块电池单体1的阴极引出端进行接线,分别用阳极总线引出接头4和阴极总线引出接头3,阳极引出接头的环形接头401直接与阳极引出柱602接触,引出阳极;而阴极引出接头的插头301直接插在插片7上,插片7通过插入插头301后导通至插座402,随后再使用另一个阳极总线引出接头4,将该阳极总线引出接头4与插座402相连接,引出阴极。
[0027]实际应用中,由于电池单体1本身的结构,一般设置两个阳极引出端、两个阴极引出端,两组阳极引出端和阴极引出端分别对称设置,此时Z型连接件2的数量应翻倍,两侧以同样的方式串联,最终留出两个阳极引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堆总线引出接头,包括并排设置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阳极引出端设置在电池单体的顶部,所述电池单体的阴极引出端设置在电池单体的一侧,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中其中一个电池单体的阳极与另一个电池单体的阴极的Z型连接件,所述Z型连接件依次将电池单体的阳极与阴极串联;还包括阴极总线引出接头、阳极总线引出接头,所述阴极总线引出接头与串联后的电池单体剩余的阴极接头连接,所述阳极总线引出接头与串联后的电池单体剩余的阳极接头连接,还包括汇总端子,所述阴极总线引出接头、阳极总线引出接头分别通过导线引出至汇总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堆总线引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阳极包括开设在电池单体顶部的孔、阳极引出柱,所述阳极引出柱的一端与电池单体的阳极连接,所述阳极引出柱设置在孔内且阳极引出柱与孔内壁不接触,所述电池单体的阴极引出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天培张钧张博强王瑞智孙朋刘保银王攀峰张涛李武杰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