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通回流槽织构耐磨型润滑齿轮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95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通回流槽织构的齿轮,当齿轮高速旋转时,齿端面上开设的微米级深度的第一倾斜微孔槽、第二倾斜微孔槽和第三倾斜微孔槽,由于孔自身的方向性,在切向旋转剪切作用下,流体将沿着孔长轴方向流动,使得流体在长轴方向不断累积叠加,受到不断的压缩,形成明显的动压效应;同时微孔槽可以吸纳不同大小的固体颗粒和其他磨料,避免齿轮端面的摩擦磨损,使端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润滑能力;齿轮端面所设的初级螺旋槽和回流槽保证了泄漏的流体反泵回外径侧并增强动压效应,同时可有效增强流体在端面的湍流程度并增长流动路径,加强了换热;所发明专利技术的齿轮端面型槽具备低泄漏、防固体颗粒、强换热、高承载力、高稳定性的性能优势。性能优势。性能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通回流槽织构耐磨型润滑齿轮端面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端面润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通回流槽织构耐磨型润滑齿轮端面。

技术介绍

[0002]齿轮传动机构在工作中属于线接触高副机构,具有很高的接触应力,由于其表面几何形状的关系,两个摩擦表面相对移动时很难形成油膜,因此很难设定两个齿轮之间的流体润滑状态,这两个齿轮通常处于混合润滑状态,在高负荷下,粗糙的表面会容易破碎润滑油膜,甚至会在突出的点之间造成直接摩擦。齿轮齿的摩擦磨损状况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整个机械系统的性能。因此,迫切需要确保良好的齿轮润滑,克服或减少齿轮故障(例如摩擦和磨损),并延长齿轮寿命。
[0003]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并非表面越光滑,其耐磨性就越强,而具有一定非光滑形态的表面耐磨性较好。在富油润滑条件下,当载荷较低、速度较大时,微凹槽织构具有较好的润滑减摩效果,织构面的平均摩擦因数最大比未织构面下降超过60%;织构面是具有一定大小和布局的洞或小槽的网络,以及凸微结构。研究表明,微凹槽织构面技术在提高表面摩擦磨损性能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何设计齿面表面的纹理,提高齿轮的端面耐磨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通回流槽织构耐磨型润滑齿轮端面,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连通回流槽织构耐磨型润滑齿轮端面,包括有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端面开设有若干椭圆形的第一微孔槽、第二微孔槽和第三微孔槽,所述第一微孔槽短轴与中轴线夹角α1范围为5~85
°
,短轴长0.5~5mm,长轴顶点与齿轮渐开线垂直距离长度范围0.5~3mm,槽深度5~40μm;第二微孔槽短轴与中轴线夹角α2范围为5~85
°
,短轴长0.5~5mm,长轴顶点与齿轮渐开线垂直距离长度范围0.5~3mm,槽深度5~40μm,且第二微孔槽深度较第一微孔槽深2~5μm;第三微孔槽短轴与中轴线夹角α3范围为5~85
°
,短轴长0.5~5mm,长轴顶点与齿轮渐开线垂直距离长度范围0.5~3mm,槽深度5~40μm,且第三微孔槽深度较第一微孔槽深2~15μm。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孔槽111、第二微孔槽112和第三微孔槽113与齿轮圆心连线呈角α0=360
°
/齿数*2。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三微孔槽113中心与齿轮中心连线长d0大于齿根圆半径且小于齿顶圆半径,第一微孔槽111与第二微孔槽112长轴间距d1范围为1~6mm,第二微孔槽112与第三微孔槽113长轴间距d2范围为1~6mm。
[0009]优选地,所述齿轮的内径φ1范围为10~40mm,所述初级螺旋槽底部直径φ2范围
为12~42mm。
[0010]优选地,所述齿轮齿顶圆直径φ3范围为24~54mm;所述螺旋槽入口大小θ1范围5~15
°
,开口与末端夹角θ2范围35~50
°
,且所述螺旋槽开槽深度3~40μm,且一端开口与齿槽相连通,一端与回流槽115相连接,所述次级螺旋槽116与回流槽115另一端相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回流槽115内径侧曲线是以极径为5~18mm,极角为30~40
°
的点为圆心,作圆11501与次级螺旋线内径侧曲线11601相切,以极径为6~16mm,极角为35~45
°
的点为圆心,作圆11502与圆11501相切,以3~18mm为半径作圆11503同时与圆11502及初级螺旋线内径侧曲线11401相切。
[0012]优选地,所述回流槽115外径侧曲线是以极径为5~30mm,极角为34~44
°
的点为圆心,以0.5~5mm为直径作圆11504。
[0013]优选地,以极径为8~18mm,极角为32~42
°
的点为圆心,作圆11505与圆11504相切。以1.5~4mm为直径作圆11506同时与圆11504及次级螺旋线内径侧曲线11601相切。
[0014]优选地,以2~5mm为半径作圆11507同时与圆11505及初级螺旋线外径侧曲线11402相切,且所述回流槽115开槽深度2~28μm。
[0015]优选地,所述齿轮包括有直齿轮和斜齿轮。
[0016]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当齿轮高速旋转时,齿端面上开设的微米级深度的第一倾斜微孔槽111、第二倾斜微孔槽112和第三倾斜微孔槽113,由于孔自身的方向性,在切向旋转剪切作用下,流体将沿着孔长轴方向流动,使得流体在长轴方向不断累积叠加,受到不断的压缩,压力逐渐增大,从而形成明显的动压效应。同时微孔槽可以吸纳不同大小的固体颗粒和其他磨料,避免齿轮端面的摩擦磨损,使端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润滑能力。流体还会从齿槽快速进入初级螺旋槽114和回流槽115,经过回流槽导向作用流体将在与回流槽于次级螺旋槽116交汇处挤压形成高压区,保证泄漏的流体反泵回外径侧并增强动压效应,同时可有效增强流体在端面的湍流程度并增长流动路径,提高端面换热能力,从而减小密封端面的温升。所研发设计的齿轮端面型槽具备低泄漏、防固体颗粒、强换热、高承载力、高稳定性的性能优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参数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Ⅰ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Ⅰ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中:1

支撑杆、11

固定环、12

固定装置三、13

圆角尖头、2

调节装置、21

仰角架、211

槽口一、22

固定架、221

槽口二、23

固定装置一、24

固定装置二、3

伞骨、4

横杆、5

伞布、51

连接装置、6

固定装置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
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0025]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通回流槽织构耐磨型润滑齿轮端面,包括有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端面开设有若干椭圆形的第一微孔槽(111)、第二微孔槽(112)和第三微孔槽(113),所述第一微孔槽(111)短轴与中轴线夹角α1范围为5~85
°
,短轴长0.5~5mm,长轴顶点与齿轮渐开线垂直距离长度范围0.5~3mm,槽深度5~40μm;第二微孔槽(112)短轴与中轴线夹角α2范围为5~85
°
,短轴长0.5~5mm,长轴顶点与齿轮渐开线垂直距离长度范围0.5~3mm,槽深度5~40μm,且第二微孔槽(112)深度较第一微孔槽(111)深2~5μm;第三微孔槽(113)短轴与中轴线夹角α3范围为5~85
°
,短轴长0.5~5mm,长轴顶点与齿轮渐开线垂直距离长度范围0.5~3mm,槽深度5~40μm,且第三微孔槽(113)深度较第一微孔槽(111)深2~15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通回流槽织构耐磨型润滑齿轮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孔槽(111)、第二微孔槽(112)和第三微孔槽(113)与齿轮圆心连线呈角α0=(360
°
/齿数*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通回流槽织构耐磨型润滑齿轮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微孔槽(113)中心与齿轮中心连线长d0大于齿根圆半径且小于齿顶圆半径,第一微孔槽(111)与第二微孔槽(112)长轴间距d1范围为1~6mm,第二微孔槽(112)与第三微孔槽(113)长轴间距d2范围为1~6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通回流槽织构耐磨型润滑齿轮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的内径φ1范围为10~40mm,所述初级螺旋槽(114)底部直径φ2范围为12~42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通回流槽织构耐磨型润滑齿轮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齿顶圆直径φ3范围为24~54mm;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永操李传仓杨光武张俊阳孙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环誉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