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解耦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47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减振解耦齿轮,包括:一齿轮圈,该齿轮圈的内表面形成一容纳空间;若干外销钉,该外销钉固定齿轮圈和解耦弹簧;一解耦弹簧,该解耦弹簧管壁上有圆周方向的相互交错的弧形缝隙或螺旋缝隙;该解耦弹簧的第一端的内壁有一凹槽,第二端的外壁有一凹槽;一内支撑环,该内支撑环位于第一端内壁的凹槽内,与内圈的外表面相接触;一外支撑环,该外支撑环位于第二端外壁的凹槽内,与齿轮圈的内表面相接触;一个或多个弧形阻尼环,该弧形阻尼环位于解耦弹簧的弧形缝隙之间;若干内销钉,该内销钉固定解耦弹簧和内圈;一齿轮套,该齿轮套刚性固定(或柔性滑动)连接内圈和传动轴。轮套刚性固定(或柔性滑动)连接内圈和传动轴。轮套刚性固定(或柔性滑动)连接内圈和传动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解耦齿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解耦齿轮,特别是一种安装在发动机传动系统上,其齿轮圈随发动机转速波动,但内圈的转速波动得到减小的减振解耦齿轮;也可以是内圈随发动机转速波动,但齿轮圈的转速波动得到减小的减振解耦齿轮。同样也可以是齿轮圈随发动机转速波动,通过对内圈的转动惯量和解耦弹簧的固定优化组合,使齿轮圈的转速波动得到减小的减振解耦齿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齿轮传动都是与发动机的转速同步运行,在发动机转速变化时,齿轮传动的转速也将变化。发动机由于气缸的交替工作,其输出的扭矩和转速是不均匀的(一般呈现正弦波的形状),特别是当发动机突然加速或减速时,齿轮传动的转速也随着变速,但由于齿轮传动系统的转动惯量较大,造成齿轮传动转速与发动机转速瞬间不同步,齿轮啮合齿之间会形成正向冲击和背向敲击,产生噪音,从而降低齿轮寿命,造成整个齿轮传动系统寿命降低。由于这些振动、噪音和不平顺性(NVH),使发动机工作的平稳性大大降低。
[0003]为降低齿轮传动的振动、噪音和不平顺性,提高齿轮传动的可靠性,现有技术有些许关于齿轮传动的改进。如20202016169086.1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一种减振齿轮,属于汽车传动
它解决了现有减振齿轮的橡胶件受到切向载荷时会大幅变形甚说明书至脱落出现打滑空转现象的技术问题。该减振齿轮包括轮毂,所述轮毂的外缘面套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外缘面套设有齿圈,所述轮毂的外缘面具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凸起部,所述齿圈的内缘面具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的位置沿所述轮毂的径向正对。该减振齿轮可有效避免橡胶圈脱开导致传动打滑或失效而提高可靠性。
[0004]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减振齿轮如图1所示,轮毂1嵌入在驱动轴上,轮毂1的外缘面套设有橡胶圈2,橡胶圈的外缘面套设有齿圈3,轮毂的外缘面具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凸起部11,齿圈2的内缘面具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32,凸起部11与所述凹槽32的位置沿所述轮毂的径向正对,以避免橡胶圈脱开导致传动打滑或失效。
[0005]从实现这种技术方案的工艺来看,无论是轮毂的凸台,还是齿圈的凹槽,其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另外,橡胶圈的刚度精度低,并且随环境温度、激振频率和承受负荷而变化;同时,橡胶圈老化现象非常突出,难以在减振齿轮生命周期内保持同样稳定的减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可以实现性能精确稳定和使用安全可靠的一种减振解耦齿轮。
[000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通过金属管形弹簧的结构,进一步降低减振解耦齿轮的加工难度与综合成本。
[0008]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减振解耦齿轮,包括:一齿轮
圈,该齿轮圈的内表面形成一容纳空间;若干外销钉,该外销钉固定齿轮圈和解耦弹簧;一解耦弹簧,该解耦弹簧的第一端在外径方向有一外凸台,该外凸台固定于该齿轮圈的内壁,第二端在内径方向有一内凸台,该内凸台固定于该内圈的外表面;该解耦弹簧管壁上有圆周方向的相互交错的弧形缝隙或螺旋缝隙;该解耦弹簧的第一端的内壁有一凹槽,第二端的外壁有一凹槽;一内支撑环,该内支撑环位于第一端内壁的凹槽内,与内圈的外表面相接触;一外支撑环,该外支撑环位于第二端外壁的凹槽内,与齿轮圈的内表面相接触;一个或多个弧形阻尼环,该弧形阻尼环位于解耦弹簧的弧形缝隙之间;若干内销钉,该内销钉固定解耦弹簧和内圈;一齿轮套,该齿轮套刚性固定连接内圈和传动轴。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如下优势:
[0010]第一、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解耦弹簧的第一端在外径方向有一外凸台,该外凸台固定于该齿轮圈的内壁,第二端在内径方向有一内凸台,该内凸台固定于该内圈的外表面;该解耦弹簧管壁上有圆周方向的相互交错的弧形缝隙或螺旋缝隙;该解耦弹簧的第一端的内壁有一凹槽,第二端的外壁有一凹槽。这样,解耦弹簧本身的两端凹槽和和托环的配合实现了减振解耦齿轮的径向支撑和轴向限位,节约了两个球轴承,不但成本降低,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0011]第二、该解耦弹簧管壁上有圆周方向的相互交错的弧形缝隙,这些缝隙的大小和数目是根据齿轮传动系统对解耦齿轮的刚度来确定的。因此,本减振解耦齿轮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制解耦齿轮的刚度和解耦性能。
[0012]第三、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使用的弧形阻尼环的数目可以是零个、一个或多个,位于解耦弹簧的弧形缝隙之间,用来调节减振解耦齿轮的阻尼值。因此,本减振解耦齿轮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制解耦齿轮的阻尼和解耦性能。
[0013]第四、本技术的减振解耦齿轮与现有技术中的减振齿轮相比较,性能一致性高,全生命周期性能稳定,内外销钉使减振解耦齿轮的传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减振齿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减振解耦齿轮的主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减振解耦齿轮的正视图及剖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解耦弹簧的轴测图;
[0018]图5是本技术涉及的解耦弹簧的正视图及剖视图;
[0019]图6是本技术涉及的齿轮圈的主视图;
[0020]图7是本技术涉及的内圈的主视图;
[0021]图8是本技术涉及的弧形阻尼环的主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0

齿轮圈;101

轮齿;102

齿环;103

内表面;20

外销钉;30

解耦弹簧;31

外凸台;32

内凹槽;33

外凹槽;34

内凸台;35

缝隙;40

弧形阻尼环;50

内支撑环;60

外支撑环;70

内销钉;80

内圈;81

外表面;90

齿轮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减振解耦齿轮,包括:一齿轮圈,该齿轮圈的内表面形成一容纳空间;若干外销钉,该外销钉固定齿轮圈和解耦弹簧;一解耦弹簧,该解耦弹簧的第一端在外径方向有一外凸台,该外凸台固定于该齿轮圈的内壁,第二端在内径方向有一内凸台,该内凸台固定于该内圈的外表面;该解耦弹簧管壁上有圆周方向的相互交错的弧形缝隙或螺旋缝隙;该解耦弹簧的第一端的内壁有一凹槽,第二端的外壁有一凹槽;一内支撑环,该内支撑环位于第一端内壁的凹槽内,与内圈的外表面相接触;一外支撑环,该外支撑环位于第二端外壁的凹槽内,与齿轮圈的内表面相接触;一个或多个弧形阻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解耦齿轮,包括:一齿轮圈,该齿轮圈的内表面形成一容纳空间;若干外销钉,该外销钉固定齿轮圈和解耦弹簧;一解耦弹簧,该解耦弹簧的第一端在外径方向有一外凸台,该外凸台通过过盈配合固定于该齿轮圈的内壁,第二端在内径方向有一内凸台,该内凸台通过过盈配合固定于该内圈的外表面;该解耦弹簧管壁上有圆周方向的相互交错的弧形缝隙或螺旋缝隙;该解耦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岗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先导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