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49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能够放心并简单地装配尺寸和厚度等不同的卡。所述卡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2),其由电绝缘体形成,并形成有由一对第一、第二框架以及连接第一、第二框架的一端部的第三框架在三侧围绕且前方和上方敞开的有底的卡收纳孔;接触端子(5、6),其配设在连接器壳体的卡收纳孔内;以及开闭盖(3),其覆盖连接器壳体的卡收纳孔的敞开部,所述开闭盖的后方转动自如地枢装在第一、第二框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在个人计算机或便携型终端等各种电子设备中进行 使用的卡用连接器,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插入外形尺寸和厚度不同的存 储卡等小型卡的卡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卡用连接器安装在例如个人计算机或便携型终端等各种电子设备中,用于插入内设有CPU或存储器用IC等的卡、例如MMC(MuM Media Card:多媒体卡)卡或者SD (Super Density:高密度)卡等小型卡,以 扩充这些设备的功能。这种卡用连接器的代表性设备之一例如公开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 该卡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前方具有卡插入口,内部具有卡收 纳孔;以及多根接触端子,其装配在该卡收纳孔的深部,且该卡用连接 器构成为能够从插入口插入尺寸和厚度不同的两种卡。并且,在该壳体 中设有卡检测开关,能够检测各个卡的装配状态。并且,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另一种代表性的卡用连接器。该 卡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设有前方和上方敞开的卡收纳孔;多 根接触端子,其装配在该收纳孔的深部;以及盖体,其覆盖连接器壳体 的上方敞开部,且该卡用连接器构成为能够从前方的敞开部插入尺寸等 不同的两种卡。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7296号公报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6, 642, 614号说明书根据这些连接器,在连接器壳体的前方形成有插入口,能够从该插 入口插入尺寸和厚度不同的两种卡,并使卡的触点与连接器的接触端子 电连接。但是,这些卡用连接器中的任何一种在组装以后都无法从插入口检 查卡收纳孔的内部结构、例如收纳孔的形状以及接触端子的排列状态等。 因此,使用者在将卡插入到插入口中时,必须确认印刷在卡上的说明书 或者指南等,根据其指示向插入口中插入卡。但是,这种确认作业麻烦且琐碎,经常不进行这种确认作业而将卡插入,在该插入中途插入受阻 时从插入口将卡拔出,颠倒方向或者正反面后尝试再次插入。当该插入 也无法进行适当的连接时,进而继续进行改变卡的前后等之后的插入作 业。这种连接作业麻烦且琐碎,而且如果强行进行这种不适当的插入会 损伤或者损坏连接器或卡中的任一方。在这点上,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 开的连接器设有检测卡的装配状态的检测开关,因此能够检测适当的装 配状态。但是,由于在进行这种适当的装配之前,要通过上述的试插错 误进行连接作业,因此没有解决上述课题。并且,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 开的卡用连接器成为用盖体覆盖上方的开口,因此容易形成卡收纳孔。 但是,由于使用粘接剂等将该盖体接合在连接器壳体上,因此在组装后 的状态下也存在相同的课题。并且,由于这些卡用连接器是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卡的共用连接器, 因此由于该厚度的差,导致各个卡的触点到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距离不 同。因此,如果根据厚度厚的卡来调整接触端子的弹性力,则在使用厚 度薄的卡时无法给予接触端子所需的弹性力,相反,如果根据厚度薄的 卡来调整接触端子的弹性力,则在使用厚度厚的卡时,接触端子有时会 过度移位而超过极限应力,从而导致接触端子产生塑性变形。并且,如果不仅厚度不同,尺寸、即外形的大小也不同,则卡收纳 孔形成为与大型尺寸和厚度厚的卡相匹配的大小。这样,在将小型尺寸 和厚度薄的卡收纳在适合于大型卡的卡收纳孔中时,在卡收纳孔内会产 生与两卡的尺寸和厚度的差相当的间隙。因此,小型尺寸和厚度薄的卡 以不稳定的状态收纳在卡收纳孔内,如果在连接器上施加任何冲击等, 则卡容易移动,其结果,有时在卡和连接器之间引起接触不良而成为故 障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技术存在的课题而完成的,本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在装配卡时能够对 用于收纳卡的收纳孔内进行检査,能够放心地简单地装配尺寸和厚度等 不同的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代替大型尺寸的卡而装 配小型尺寸的卡时也不会产生接触不良的卡用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杜绝卡的误装配的卡用连 接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该卡用连接 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由电绝缘体形成,并形成有由面对的一对第一、第 二框架以及连接该第一、第二框架的一端部的第三框架在三侧围绕且前 方和上方敞开的有底的卡收纳孔,在该卡收纳孔内能够装配尺寸和厚度 不同的卡;接触端子,其配设在该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收纳孔内;以及 开闭盖,其覆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收纳孔的敞开部, 所述开闭盖的后方转动自如地枢装在所述第一、第二框架上。 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盖具有检测部件,所 述检测部件检测作为装配在所述卡收纳孔中的所述卡的第一、第二卡的 装配状态,在将所述第一卡或第二卡装配在所述卡收纳孔中时,向所述 卡收纳孔装配所述第一卡或第二卡,然后关闭所述开闭盖,使所述开闭 盖的检测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卡或第二卡的后端部,检测所述第一卡或第 二卡的装配状态。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包括第一、第二卡,所 述第一卡形成为比所述第二卡小,在将所述第一卡装配在所述卡收纳孔 中时,在所述第一卡上安装引导部件,然后向所述卡收纳孔进行装配。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包括第一、第二卡,所 述卡收纳孔形成为能够分别收纳所述第一、第二卡的形状,所述接触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第二卡的各自的触点接触的第一、第二接触端子。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固定在所述 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第三框架上,所述第二接触端子固定在所述连接器壳 体的底部。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盖由具有以下部分的 金属板形成 一对第一、第二侧板,其覆盖所述第一、第二框架的外侧 侧壁面;顶板,其连接这些侧板的上端并覆盖所述卡收纳孔的上方的敞 开部;以及前方盖板,其覆盖所述卡收纳孔的前方的敞开部,所述前方 盖板成为所述检测部件。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第一、 第二框架的任一方上设有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 单元检测所述卡的装配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检测所述开闭盖的开闭 状态。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固 定接触端子和第一可动接触端子,所述第一固定接触端子具有固定接点, 所述第一可动接触端子具有可动接点,其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分离; 以及动作部,其通过卡的装配而使所述可动接点从所述固定接点离开,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固定接触端子和第二可动接触端子,所述第 二固定接触端子具有固定接点,所述第二可动接触端子具有可动接点, 其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分离;以及动作突起,其与所述开闭盖的开闭 操作联动地使所述可动接点从所述固定接点离开。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动接触端子的所述 动作突起与所述开闭盖的闭合操作联动,使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进行一连 串的切断一接通一切断动作,在最后的切断状态下,所述动作突起卡定 在设于所述框架上的卡定孔中,所述开闭盖被锁定在闭合状态。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包括第一、第二卡,所 述第一卡形成为比所述第二卡长,在所述第三框架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一 卡的前端部插入的开口部,在装配了所述第一卡时,该第一卡的前端部 插入所述开口部中被定位、固定。并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由下列部分形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由电绝缘体形成,并形成有由面对的一对第一、第二框架以及连接该第一、第二框架的一端部的第三框架在三侧围绕且前方和上方敞开的有底的卡收纳孔,在该卡收纳孔内能够装配尺寸和厚度不同的卡; 接触端子,其配设在该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收纳孔内;以及 开闭盖,其覆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收纳孔的敞开部,所述开闭盖的后方转动自如地枢装在所述第一、第二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焕焮梁永兴朱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MEA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G[新加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