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497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装于母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进一步包括设有电子元件的内置电路板、一端连接于内置电路板的导电线路另一端可与一插入收容空间的对接电连接器配合的对接端子、以及将内置电路板的导电线路连接至母电路板的转接端子,其中所述内置电路板与对接电连接器插入的方向平行,并垂直于母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中间位置。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能有效利用内置电路板上的空间以减少内置电路板的设置,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具有端子模组的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涉及端子模 组之端子座与内置电路板的配合装置。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中通常设有内置的电子元件,例如线圏、滤波器、电阻器、电容器、变压器、LED等,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电连接器中设置这些电子 元件时要考量电连接器内部元件的布局问题以及电气性能标准。现有技术 中常通过设置多块内置电路板来承载电子元件,而这些设计未能有效的利 用内置电路板上的空间,使得多块电路板的设置占用了连接器内较多的空 间,并增加了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2005年3月29日公告的美国第6, 872, 098号专利揭示了 一种堆叠式电连 接器组件,其包括载有电子元件的两块电路板及与该两块电路板连接的端 子座,所述电子元件设置在两电路板之相对侧面上。这种设计未能有效的 利用内置电路板的空间。2004年8月10日公告的美国第6, 77 3, 302号专利揭示了 一种多端口电连 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设有垂直于绝缘本体对接前面的若干印刷电路 板。该连接器组件中, 一个端口中的端子连接一块载有电子元件的印刷电 路板。这种设计同样没有有效的利用内置电路板的空间。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有效利用内置电路板上 的空间以减少内置电路板的设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电连接器组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安装于母电 路板上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 收容空间内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进一步包括设有电子元件内置电路板、 一端连接于内置电路板的导电线路另一端可与一插入收容空间的对接 电连接器配合的对接端子、以及将内置电路板的导电线路连接至母电路板 的转接端子,其中所述内置电路板与对接电连接器插入的方向平行,并垂 直于母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中间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之内置电路板设置在绝缘本体之 收容空间内的中间位置,从而可在内置电路板两侧方便的设置多个电子元件。 对于设有多端口的电连接器组件,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这种结构,可将多个 端口的电子元件设置在同一内置电路板上,减少了内置电路板的数目,节省 了内置电路板在绝缘本体内部的占用空间,并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图2是图l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内置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第二端子基座及端子在料带上的 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第二端子基座及端子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第二端子基座及端子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第四端子基座与内置电路板的组合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第四端子基座与内置电路板组合的侧-见图。图8是图6所示的组合与图l所示的安装内置电路板的转接模组的爆炸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第四端子基座与内置电路板、转接模组组装成端子模组的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端子模组安装于绝缘本体内后,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截面图。图ll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之第一、第二及第三、第四端子 基座的组合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第四端子基座与内置电路板的组 合立体图。图n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三实施例之第一、第二及第三、第四端子基座压接至内置电路板的爆炸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第四实施例之内置电路板组合的爆炸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内置电路板组合的立体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第五实施例之内置电路板组合的爆炸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内置电路板组合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之电连接器组件1安装于母电路板(未标示)上, 用于与一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其包括绝缘本体10以及装置于绝缘 本体10的端子模组(未标示),该端子模组设有内置电路板20、对接模组30、 40以及转接模组50。请参阅图2,内置电路板20在其两侧面各设有纵向端缘部21、垂直该纵 向端缘部21的横向端缘部23以及若干电子元件25。所述纵向端缘部21设 有导电片210,该导电片210与设于转接模组50上的转接端子53相电连接 (如图l、 8和9所示)。所述横向端缘部23设有供第一、第二301、 303及 第三、第四基座401、 403安装的定位孔230,以及供对接端子3H、 323, 4H、 423连接的接点24。如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点24为若干金属渡层的通孔,通过 内置线路与电子元件25连接。设于第一、第二端子基座301、 303及第三、 第四端子基座401、 403上的对接端子321、 323, 421及423焊接至所述接点 24。又如图1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接点24还可为若干导电片(未标示), 对接端子321,、 323,, 421,及423,表面接触焊接至所述电片上。除了上述焊 接及表面接触连接方式外,还可以是图13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压接方式, 对接端子321,、 323,, 421,及423,压接至所述接点24。在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电子元件25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内置电 路板20的两侧面,其中一组用于上端口,另一组用于下端口。采用这种配置 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内置电路板20,进而有效的利用绝缘本体10的内部空 间。此外,如图14和15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还可将载有电子元件25,的 子电路板201'、 203,安装到内置电路板20上。内置电路板20在连接子电 路板201'、 203,的区域设有导电片201,可将子电路板201'、 203,与内置电路板20的导电线路连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电子元件的焊接,可将电 子元件在小块电路板上悍接好后再装到大块电路板上。除了上述子电路板 201,、 203,夕卜,还可设置两块大小相同的内置电路板201"、 203",如图16 和17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该两块内置电路板201"、 203"以背对背方式组 合在一起,共同插入到转接模组50上的开口 51内。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对接模组30、 40设有第一、第二端子基座301、 303以及第三、第四端子基座401、 403。第一、第二端子基座301、 3(H分别 设有半排用于上端口的对接端子321、 323,组合形成载有上端口对接端子的 完整端子座结构;第三、第四端子基座401、 403分别设有半排用于下端口的 对接端子421、 423,组合形成载有下端口端子的完整端子座结构。所述对接 端子321、 323、 421、 423之一端连接于所述内置电路板20上的接点24,另 一端可与一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配合。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基座301、 303设有前端、后端、上表面30"所述 第三、第四端子基座401、 403相应设有前端、后端、下表面309 (见图7)。 如图4所示,所述对接端子321、 323自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基座301、 303 的前端向后端延伸。该对接端子321、 323设有自所述上表面307上方延伸的 接触部3210、 3230,该接触部3210、 3230与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相电 连接。所述对接端子3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于母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进一步包括设有电子元件的内置电路板,一端连接于所述内置电路板的导电线路、另一端可与一插入收容空间的对接电连接器配合的对接端子,以及将内置电路板的导电线路连接至母电路板的转接端子,其中所述内置电路板与对接电连接器插入的方向平行,并垂直于母电路板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中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特伦斯F李托凯文E约克斯蒂芬瑟迪欧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