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38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及车辆,该车载电池充电电路通过第一开关模块在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源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将所述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进行充电;第一开关模块在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源电压时,将所述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升压模块,以使所述升压模块对所述电源电压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进行充电。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利用第一开关模块将电源电压通过不同的输入回路对电源电压进行处理,将对应的电压输入至待充电车载电池,从而实现了对车载电池便捷充电。便捷充电。便捷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环保和能源问题的日益关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逐步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对电池充电的适应电压范围及充电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是各厂家努力的方向。
[0003]当前市面上的充电桩电压等级基本在500V以及700V两个平台;整车为了满足快充等需求,需要提升电池电压至800V以上甚至更高,因此部分的充电桩无法满足整车的充电电压等级需求,需要额外增加高压DC/DC功能,影响成本及可靠性,此外在额外增加高压DC/DC功能之后,充电桩对具有额定电压需求的车载电池充电十分不便。
[000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需要不同额定电压的车载电池便捷充电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载电池充电电路,所述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包括:升压模块和至少两个开关模块;
[0007]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开关模块中的第一开关模块的一端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开关模块中的第二开关模块与待充电车载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升压模块与待充电车载电池连接;
[0008]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源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将所述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进行充电;
[0009]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源电压时,将所述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升压模块,以使所述升压模块对所述电源电压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进行充电。
[0010]可选地,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升压电感、升压IGBT和预充电IGBT;
[0011]其中,所述升压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压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升压IGBT的漏极以及所述预充电IGBT的源极连接,所述升压IGBT的栅极和所述预充电IGBT的栅极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升压IGBT的源极与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预充电IGBT的漏极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负极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车载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模块和第四开关模块;
[0013]其中,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升压IGBT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待充电
车载电池的负极以及所述预充电IGBT的漏极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预充电IGBT导通时,将所述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升压电感,为所述升压电感进行预充电;
[0015]第一开关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升压IGBT导通时,将所述电源电压和所述升压电感输出的电感电压输出至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为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进行充电。
[0016]可选地,所述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包括:多个所述升压模块;
[0017]其中,多个所述升压模块之间相互并联;
[0018]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电源电压输出至多个所述升压模块,以使所述升压模块对所述电源电压进行升压获得升压后的电源电压,并将所述升压后的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进行充电。
[0019]可选地,所述车载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滤波模块;
[0020]其中,所述滤波模块与所述升压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另一端连接;
[0021]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电源电压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输出至所述滤波模块;
[0022]所述升压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电源电压进行升压获得升压后的电源电压,并将所述升压后的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滤波模块;
[0023]所述滤波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源电压或所述升压后的电源电压进行滤波获得滤波电压,并将所述滤波电压输出至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
[0024]可选地,所述车载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
[0025]其中,所述保护电路分别与所述充电设备以及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一端连接;
[0026]所述保护电路,用于对车载电池充电电路以及所述充电设备进行保护。
[0027]可选地,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电压表;
[0028]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一端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的负极、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的一端以及所述预充电IGBT的漏极连接,所述电压表正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压表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的一端连接。
[0029]可选地,所述第四开关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充电完成时,对所述第一电容进行放电;
[0030]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容两端的电压满足预设阈值时,结束充电过程。
[003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载电池充电系统,所述车载电池充电系统包括上述车载电池充电电路。
[0032]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及车辆,该车载电池充电电路通过第一开关模块在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源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将所述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进行充电;第一开关模块在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源电压时,将所述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升压模块,以使所述升压模块对所述电源电压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进行充电。在本技术中,利用第一开关模块将电源电压通过不同的输入回路
对电源电压进行处理,将对应的电压输入至待充电车载电池,从而实现了对车载电池便捷充电。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车载电池充电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车载电池充电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电路图;
[00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车载电池充电电路第二实施例的不升压充电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003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车载电池充电电路第二实施例的升压充电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包括:升压模块和至少两个开关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开关模块中的第一开关模块的一端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开关模块中的第二开关模块与待充电车载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升压模块与待充电车载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源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将所述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源电压时,将所述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升压模块,以使所述升压模块对所述电源电压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进行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升压电感、升压IGBT和预充电IGBT;其中,所述升压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压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升压IGBT的漏极以及所述预充电IGBT的源极连接,所述升压IGBT的栅极和所述预充电IGBT的栅极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升压IGBT的源极与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预充电IGBT的漏极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负极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模块和第四开关模块;其中,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升压IGBT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的负极以及所述预充电IGBT的漏极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车载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预充电IGBT导通时,将所述电源电压输出至所述升压电感,为所述升压电感进行预充电;第一开关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升压IGBT导通时,将所述电源电压和所述升压电感输出的电感电压输出至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为所述待充电车载电池进行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