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37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防止在进行包覆成型加工时熔化的树脂从外壳(80)的不可避免的间隙(88、89)流入内侧,能够防止产生例如接插件(20)的可动部无法动作等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在绝缘性的器身(40)上保持与电缆(70)相连接的接插件(20),而且具有由金属板制成的外壳(80)封闭该器身(40)的插头主体(10),并且该插头主体(10)的一部分被包覆成型。所述器身(40)具有密封部(41、42),该密封部嵌入所述外壳(80)的间隙(88、89)中而塞住间隙(88、8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技术背景以往,公知一种USB连接器插头,其具有与电缆相连接的接插件,该接插件保持在绝缘性的器身上,所述器身具有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形成在 插头(连接器)向塞孔(对应连接器)插入的插入方向后侧;比所述把持部 薄的嵌合部,所述嵌合部从该把持部向所述插入方向前侧突出形成,用于插 入塞孔中,该器身的把持部以及嵌合部具有由金属板制成的外壳所封闭的插 头主体,并且从所述电缆的端部经由所述插头主体的所述器身的把持部直到 嵌合部的根部被包覆成型(例如参照JP特表2001-517360号公报)。上述现有的插头的外壳在将金属板冲压加工之后,通过弯折加工冲压后 的金属板而形成,但是在进行弯折加工时形成棱边不仅因需要高水平的技术 而不符合成本要求,而且由于使用例如不锈钢或者板厚薄的材料都无法形成 棱边,无论如何都会产生圆角。因此产生以下问题在由竖折外壳的基座的 延长部而形成的侧板中,相邻的侧板之间形成间隙,在进行包覆成型加工(嵌 件加工)时熔化的树脂从外壳的间隙流入内侧,从而容易产生例如接插件的 可动部变得不可动作等缺陷。另外,在以90度的弯曲角度竖折基座的各个延长部来形成外壳的相邻 的侧板的情况下,在该相邻的侧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为最小,但是即使是这样 的最小的间隙也足以使熔化的树脂流入其中。或者相邻的侧板中的一个以90 度弯曲角度竖折基座的延长部而制成,另一个则以小于90度的弯曲角度竖 折基座的延长部而制成的情况下,在该相邻的侧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与弯曲角 度差成比例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防止在进行包覆成型加工时熔化 的树脂从外壳的间隙流入内侧,并且能够防止由此产生的各种缺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具有插头主体,该插头主体具有与 电缆相连接的接插件,该接插件被保持在绝缘性的器身上,该器身被由金属 板制成的外壳封闭,并且该插头主体的一部分被包覆成型加工,所述外壳具 有矩形的基座和将该基座的延长部竖折而形成的多个侧板,所述器身具有密 封部,该密封部嵌入到在所述外壳的相邻的所述侧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而塞 住该间隙。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器身具有连接器的把持部,该 把持部形成在连接器向对应连接器插入的插入方向后侧;比所述把持部薄的 嵌合部,该嵌合部从该把持部向着所述插入方向前侧突出形成,用于插入到 对应连接器中;所述外壳具有前侧板,其用于覆盖戶;f述把持部在所述插入 方向前侧的前端面;左右侧板,其沿着与所述把持部的前端面相邻的左右侧 面设置;筒状部,其是将所述前侧板的延长部弯折而形成,用于覆盖所述嵌 合部;所述密封部嵌入到在所述前侧板与左右侧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而塞住 该间隙,并且从所述插头主体的所述器身的把持部到嵌合部的根部被包覆成 型加工。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中,优选具有闩锁件,该闩锁件在将所述器身 的嵌合部插入对应连接器时与该对应连接器卡合。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外壳具有固定部,该固定部由位 于所述基座的所述插入方向后侧的延长部形成,而且与连接于所述接插件的 所述电缆相结合,从所述电缆的端部经由所述插头主体的所述器身的把持部 直到嵌合部的根部被包覆成型加工。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中,优选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外壳罩,该外壳罩具有 与所述基座相对的其他的基座;将该其他的基座的延长部竖折而形成并且与 所述左右侧板相重合的其他的左右侧板;所述外壳罩与所述外壳覆盖所述器 身的把持部的整个周围。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外壳罩具有其他的固定部,所述其他的 固定部由位于所述其他的基座的所述插入方向后侧的延长部形成,用于与连 接于所述接插件的所述电缆相结合。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中,优选由符合微型USB连接器规格的微型USB插 头构成。如上所述,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提供一种连接器,其由器身的密封部 塞住外壳的不可避免的间隙,从而能够防止在进行包覆成型加工时熔化的树 脂从外壳间隙流入内侧,因此能够防止产生例如接插件的可动件变得不可动 作等的缺陷。 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视图,图1B是该连接器的右 视图,图1C是该连接器的仰视图。图2A是对该连接器的包覆成型品进行半剖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B 是对该连接器的包覆成型品进行全剖后的状态的右视图。图3是表示该连接器的插头主体的主视面、俯视面以及右视面的立体图 (电缆未图示)。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右视图。图5是表示该连接器的器身的主视面、俯视面以及右视面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该连接器的后视面、俯视面以及左视面的立体图。 图7是该连接器的器身的后视图。 图8是图7的A部放大图。图9A是图7的B-B剖视图,图9B是图7的C-C剖视图。 图10是图7的D-D剖视图。图11是表示该连接器的第一接插件的后视面、俯视面以及左视面的立体图。图12A是该连接器的第一接插件的右视图以及后视图,图12B是其他的 第一接插件的右视图以及后视图,图12C是第二接插件的右视图以及后视图。图13是表示该连接器的外壳的主视面、俯视面以及右视面的立体图。图14A是该连接器的外壳的主视图,图14B是外壳的俯视图,图14C 是外壳的侧视图,图14D是图14B的A-A剖视图。图15A是该连接器的外壳罩的主视图,图15B是外壳罩的俯视图,图 15C是外壳罩的右视图,图15D是图15B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说明在没有特别地预先声明的情况下,将图3中箭头a-b方 向作为前后方向(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将箭头c-d方向作为左右方向(连 接器的宽度方向),将箭头e-f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连接器的厚度方向)进 行说明,所述前后方向是连接器向对应连接器进行插拔的插拔方向;所述左 右方向是与所述插拔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脚距方向;所述上下方向是同时垂直 于所述插拔方向和脚距方向的方向。在图1A、图1B、图1C、图2A、图2B中,附图标记1是A型的微型 USB插头(电缆束用),其与例如移动电话、数码照相机、PDA、便携式音 乐播放器等中设置的未图示的AB型的塞孔(对应连接器)构成符合微型USB 连接器规格的微型USB连接器,其通过如下过程制造完成首先将图5、图 6、图7所示的多个接插件20和多个闩锁件(锁闭弹簧)30安装在绝缘体的 器身40上;接着将从电缆70的端部引出的多个导线71、 72、 73、 74的末 端通过焊接而连接在规定的接插件20的后侧;接着如图3所示使用外壳80 和外壳罩90封闭器身40,并且将插头主体10组装在电缆70的端部,最后 在射出成型用金属腔内装填插头主体IO和从该插头主体10的后侧引出的电 缆70的一部分(嵌插件),并注入绝缘性的树脂进行包覆成型加工(嵌插 件成型),使熔化的树脂覆盖从电缆70的端部经由插头主体10的后侧把持 部一直到插头主体10的前侧嵌合部的根部的部分,并进行固化而一体化。此外,附图标记2是插头1的包覆成型树脂(外皮),附图标记3是在 位于插头1的后侧把持部周围的包覆成型树脂2的左右两侧面上设置的防滑 部。另外,在位于插头1的后侧把持部周围的包覆成型树脂2的上下表面上, 附有表示插头1的种类、插入方向的图标等未图示的雕刻,以使插头1正确 的插入作为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具有插头主体,该插头主体具有与电缆相连接的接插件,该接插件被保持在绝缘性的器身上,该器身被由金属板制成的外壳封闭,并且该插头主体的一部分被包覆成型加工,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矩形的基座和将该基座的延长部竖折而形成的多个侧板,所述器身具有密封部,该密封部嵌入到在所述外壳的相邻的所述侧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而塞住该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吉利治三木健司
申请(专利权)人:星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