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636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加工及组装方法,步骤如下:(1)提供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基体,其前端延伸一舌板,绝缘本体一侧表面间隔开设有多数第一收容槽,分别沿基体通过舌板;(2)提供多数导电端子,其具有一第一基部,其至少对应第一收容槽的总长,第一基部前端延伸一第二基部,其前端弯折延伸一抵挡部,以及抵挡部进一步弯折延伸一接触部;(3)将第一基部放入每一第一收容槽内,且恰使抵挡部位于舌板前方;(4)提供一治具,其至少具有一推动部设置于抵挡部前方;(5)推动推动部对抵挡部进行推顶,使第二基部向后移动进入第一收容槽,至抵挡部抵顶于舌板前端,且使得导电端子定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组装效率和提高导电端子折弯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平面端子最常用的制作方法为通过治具将该平面端子铆合入绝缘本体中与该绝缘本体干涉配合,如图i至图3所示的导电端子r即为一种平面端子,将 所述导电端子r装设固定于绝缘本体2'中时,需先将未弯折的导电端子r由右至左铆 合入所述绝缘本体2'中使得所述导电端子r与所述绝缘本体2'干涉配合,然后将所述 导电端子r分两次折弯,使导电端子r的接触头部io'形成"u"型结构,但是由于所 述导电端子r需要分两次进行折弯,所以在大批量生产中存在组装效率低的问题,另外, 由于先将所述将导电端子r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中,然后再进行折弯制程,所以 导电端子r的折弯角度可能不准确,即存在折弯精度不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新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组装效率和提高导电端子折弯精度的电连接器加 工及组装方法。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绝缘本体,所述 绝缘本体具有一基体,所述基体前端延伸一舌板,所述绝缘本体一侧表面间隔开设有多数 第一收容槽,该等第一收容槽分别沿所述基体通过所述舌板;(2).提供多数导电端子, 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至少对应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总长,所述第一 基部前端延伸一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前端弯折延伸一抵挡部,以及所述抵挡部进一步弯折延伸一接触部;(3).将所述每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基部放入所述每一第一收容槽内, 且恰使所述抵挡部位于所述舌板前方;(4).提供一治具,所述治具至少具有一推动部, 设置于所述每一导电端子的所述抵挡部前方;(5).推动所述治具的推动部,对所述抵挡 部进行推顶,使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基部向后移动进入所述第一收容槽,至所述抵挡 部抵顶于所述舌板前端,且使得所述每一导电端子定位。本专利技术由于先提供成形的导电端子,然后将其第一基部放入所述每一第一收容槽内, 且恰使所述抵挡部位于所述舌板前方,最后通过一治具的推动部顶推所述抵挡部,使所述 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基部向后移动进入所述第一收容槽,至所述抵挡部抵顶于所述舌板前 端,且使得所述每一导电端子定位,从而不仅可以提高组装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导电端 子折弯精度。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绝缘 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侧表面,其上间隔开设有多数第一收容槽;(2).提供多数导 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至少对应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总长, 所述第一基部一端延伸一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弯折延伸一抵挡部,以及所述抵挡部延 伸一接触部;(3).将所述每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基部放入所述每一第一收容槽内,恰使所 述抵挡部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侧表面的相邻侧形成一间距;(4).提供一治具,所述治 具至少具有一推动部,推动所述每一抵挡部,使所述每一抵挡部分别沿该间距抵顶所述绝 缘本体,恰使该等导电端子分别沿所述第一收容槽移动,至该等第二基部分别进入所述第 一收容槽。本专利技术由于先提供成形的导电端子,然后将其第一基部放入所述每一第一收容槽内, 且恰使所述抵挡部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侧表面的相邻侧形成一间距,最后通过一治具的 推动部顶推所述抵挡部,使所述每一抵挡部分别沿该间距抵顶所述绝缘本体,恰使该等导 电端子分别沿所述第一收容槽移动,至该等第二基部分别进入所述第一收容槽,从而不仅 可以提高组装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导电端子折弯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导电端子装入绝缘本体中之后未弯折之前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导电端子进行第一次弯折之后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导电端子进行第二次弯折之后的剖视图;图4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加工及组装方法制成的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绝缘本体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7为第一组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配合时的立体图;图8为将第一组导电端子放置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中的俯视图;图9为图8所示第一组导电端子放置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中时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治具作用于图9所示的第一组导电端子之前的示意图;图11为图IO所示将第一组导电端子完全固定于绝缘本体中之后的立体剖视图; 图12为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立体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4,本专利技术中的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 一第一组导电端子2、 一第二 组导电端子3、 一后塞4、 一遮蔽壳体5以及一后壳体6。其中,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3和所 述第一组导电端子2为传输两种不同速度的信号的导电端子,且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3和第 一组导电端子2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后塞4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 述绝缘本体1装设于所述遮蔽壳体5内,所述后壳体6装设固定于所述遮蔽壳体5上。请参照图4至图13,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加工及组装过程如下 (1)提供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体,所述基体前端延伸一舌板,所述 绝缘本体一侧表面间隔开设有多数第一收容槽,该等第一收容槽分别沿所述基体通过所述 舌板。请参照图4至图6,在此步骤中,提供一绝缘本体l,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一基体10,该 基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一顶侧表面101和一底侧表面102,分别与所述顶侧表面101和底侧 表面102相邻且相对设置的一前端面103和一后端面104以及相对设置的一左侧面105和一 右侧面106。所述绝缘本体1的基体10的顶侧表面101间隔开设有多数第一沟槽11,每一所 述第一沟槽11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第一卡槽110。所述基体10的前端面103在临近所 述顶侧表面101的位置向前延伸形成一舌板12。所述基体10的前端面103在临近所述底侧表 面102的位置向前延伸形成一底板13。所述基体10由所述左侧面105和右侧面106分别向后 延伸形成一侧板14,且所述左侧面105和右侧面106上分别设有一第一卡块107和位于所述 第一卡块107两侧的两凹槽108。每一所述侧板14的内侧凹设有一卡扣槽15。所述舌板12具 有相对设置的一顶侧表面120和一底侧表面121和一前端123,所述舌板12的顶侧表面120设 有多数第二沟槽122,每一所述第二沟槽122由所述舌板12的顶侧表面120延伸至所述舌板 12的前端123并延伸至所述舌板12的底侧表面121,并形成一 "U"型沟槽,每一所述第二 沟槽122与每一所述第一沟槽11相连通且形成呈"T"型的一第一收容槽16,该第一收容 槽16沿所述基体10通过所述舌板12,所述基体10内设有多数第二收容槽17延伸于所述舌板 12的底侧表面121,所述舌板12于每一所述第二收容槽17的末端且靠近所述舌板12的前端 123的位置设有一挡止部170,另,每一所述第二收容槽17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第二 卡槽18。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侧表面102和后端面104相接处还设有一凹陷部19 (如图ll所 示)。(2)提供一第二组导电端子,将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 请参照图4和图7,在此步骤中,提供一第二组导电端子3,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3为弹 片端子(该等第二组导电端子3与对接电连接器的接触为弹性接触,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的加工及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体,所述基体前端延伸一舌板,所述绝缘本体一侧表面间隔开设有多数第一收容槽,该等第一收容槽分别沿所述基体通过所述舌板; (2).提供多数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至少对应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总长,所述第一基部前端延伸一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前端弯折延伸一抵挡部,以及所述抵挡部进一步弯折延伸一接触部; (3).将所述每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基部放入所述每一第一收容槽内,且恰使所述抵挡部位于所述舌板前方; (4).提供一治具,所述治具至少具有一推动部,设置于所述每一导电端子的所述抵挡部前方; (5).推动所述治具的推动部,对所述抵挡部进行推顶,使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基部向后移动进入所述第一收容槽,至所述抵挡部抵顶于所述舌板前端,且使得所述每一导电端子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德芳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