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添加润滑油的万向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96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传递部件,具体涉及一种便捷添加润滑油的万向节,包括呈圆柱体结构的轴体主体、设于轴体主体边侧面的轴颈和套设于轴颈外侧的轴套,轴套的内侧面上设有滚针,轴体主体内设有储油腔,轴颈和轴体主体内设有与储油腔连通的油道;轴体主体于储油腔的上下方均设有备用存油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适应于在野外或不便于去维修点添加润滑油的工作环境,其能够在不额外扩大储油腔的情况下,保证轴体主体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保证轴套与轴颈之间的润滑转动。间的润滑转动。间的润滑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添加润滑油的万向节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传递部件,具体涉及一种便捷添加润滑油的万向节。

技术介绍

[0002]万向节是动力传递的重要部件,其中十字轴式万向节是其中重要的动力传递部件之一。十字轴式万向节包括轴体主体、轴颈和轴套,轴套套设在轴颈外部,为了保证轴套围绕轴颈的顺畅运行,需要在轴套与轴颈之间灌充润滑油,通过在轴体主体内部设于用于储存润滑油的储油腔,在轴颈与轴体主体内设有与储油腔连接的油道,通过油道将储油腔内的润滑油输送到轴套与轴颈之间,用于降低轴套与轴颈间的摩擦力,由于轴套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消耗润滑油,为了补充不断消耗掉的润滑油,用户需要定时去维修点进行补充润滑油;然而,对于长期在野外或不便于去维修点的工作环境,习用方案为增大其内部储油腔的容量,然而,储油腔一旦过大,其润滑油极易从轴套和轴颈间泄漏出去,而且降低轴体主体的机械强度,造成轴套与轴颈间无充足润滑油保证润滑,不仅影响动力传递的效率,而且极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机械磨损,造成部件损坏,使得用户需要更换新的万向节,用户不仅需要额外购置新的万向节,而且需要耗费时间进行更换,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0003]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新型的万向节,其适应于在野外或不便于去维修点添加润滑油的工作环境,能够在不额外扩大储油腔的情况和保证轴体主体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保证轴套与轴颈之间的润滑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捷添加润滑油的万向节,其适应于在野外或不便于去维修点添加润滑油的工作环境,其能够在不额外扩大储油腔的情况下,保证轴体主体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保证轴套与轴颈之间的润滑转动。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捷添加润滑油的万向节,包括呈圆柱体结构的轴体主体、设于轴体主体边侧面的轴颈和套设于轴颈外侧的轴套,轴套的内侧面上设有滚针,轴体主体内设有储油腔,轴颈和轴体主体内设有与储油腔连通的油道;轴体主体于储油腔的上下方均设有备用存油腔,备用存油腔与储油腔间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通油孔,隔板于备用存油腔内设有弹簧,弹簧的末端连接设有压力板,轴体主体上下表面设有插孔,压力板外表面设有设贯穿过插孔的按压体,压力板内表面设有贯穿过通油孔的连接体,连接体端部设有用于封闭通油孔的封闭体,封闭体位于储油腔内部;轴体主体外表面设有一用于为储油腔灌装润滑油的注油嘴。
[0007]进一步,弹簧为压力弹簧,压力弹簧保证压力板的复位和封闭体对通油孔的封闭性;储油腔和备用存油腔均为空心圆柱体结构,储油腔的圆周直径大于备用存油腔的圆周直径;通油孔为圆孔结构,封闭体为圆柱体结构。
[0008]更进一步,插孔为圆孔结构,按压体包括呈圆柱体结构的按压主体和设于按压主
体端部的呈扁平圆柱体结构的按压卡体;注油嘴为直通式注油嘴。
[0009]优选地,压力板为圆柱体结构,备用存油腔的圆周直径与压力板的圆周直径适配;按压体和压力板为一体成型;压力板与连接体为一体成型,压力板和封闭体均为橡胶材质。
[0010]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在轴体主体的内部于储油腔的上下两侧设置备用存油腔,保证本技术在不额外增大储油腔的前提下,保证轴体主体机械强度的前提下,保证轴套与轴颈间的润滑油润滑,减少轴套与轴颈间润滑油出现泄漏的情况;当储油腔内的润滑油消耗完需要补充时,对于在野外或不便于去维修点补充时,用户只需通过按压按压体,压力板下移,移出封闭体对通油孔的封闭,使得备用存油腔内的新的润滑油在压力板的作用下从通油孔灌入到储油腔内,满足轴套与轴颈间充足的润滑,简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1;
[0012]图2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2;
[0013]图3为本技术剖视立体示意图1;
[0014]图4为本技术剖视立体示意图2;
[0015]图5为本技术剖视立体示意图3;
[0016]图6为本技术局部剖视放大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见图1至图6,一种便捷添加润滑油的万向节,包括呈圆柱体结构的轴体主体1、设于轴体主体1边侧面的轴颈11和套设于轴颈11外侧的轴套12,轴套12的内侧面上设有滚针121,轴体主体1内设有储油腔2,轴颈11和轴体主体1内设有与储油腔2连通的油道21;轴体主体1于储油腔2的上下方均设有备用存油腔3,备用存油腔3与储油腔2间设有隔板4,隔板4上设有通油孔41,隔板4于备用存油腔3内设有弹簧5,弹簧5的末端连接设有压力板6,轴体主体1上下表面设有插孔13,压力板6外表面设有设贯穿过插孔13的按压体7,压力板6内表面设有贯穿过通油孔41的连接体8,连接体8端部设有用于封闭通油孔41的封闭体81,封闭体81位于储油腔2内部;轴体主体1外表面设有一用于为储油腔2灌装润滑油的注油嘴9。
[0019]参见图1至图6,弹簧5为压力弹簧5;储油腔2和备用存油腔3均为空心圆柱体结构,储油腔2的圆周直径大于备用存油腔3的圆周直径;通油孔41为圆孔结构,封闭体81为圆柱体结构。插孔13为圆孔结构,按压体7包括呈圆柱体结构的按压主体71和设于按压主体71端部的呈扁平圆柱体结构的按压卡体72;注油嘴9为直通式注油嘴9。压力板6为圆柱体结构,备用存油腔3的圆周直径与压力板6的圆周直径适配;按压体7和压力板6为一体成型;压力板6与连接体8为一体成型,压力板6和封闭体81均为橡胶材质。
[0020]工作原理:本技术在轴体主体1内于储油腔2的两侧设有备用存油腔3,保证在不额外扩大储油腔2的情况下,保证轴体主体1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保证轴套12与轴颈11间的有效润滑;当储油腔2内的润滑油消耗完毕后,装置在不便去维修点添加润滑油的情况下,通过按压按压体7,压力板6下移,解除封闭体81对通油孔41的封闭,使得备用存油
腔3内新的润滑油通过通油孔41进入到储油腔2内,保证润滑油对轴套12与轴颈11间的充足润滑。
[0021]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添加润滑油的万向节,包括呈圆柱体结构的轴体主体、设于所述轴体主体边侧面的轴颈和套设于所述轴颈外侧的轴套,所述轴套的内侧面上设有滚针,其特征是:所述轴体主体内设有储油腔,所述轴颈和所述轴体主体内设有与所述储油腔连通的油道;所述轴体主体于所述储油腔的上下方均设有备用存油腔,所述备用存油腔与所述储油腔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通油孔,所述隔板于所述备用存油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末端连接设有压力板,所述轴体主体上下表面设有插孔,所述压力板外表面设有设贯穿过所述插孔的按压体,所述压力板内表面设有贯穿过所述通油孔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端部设有用于封闭所述通油孔的封闭体,所述封闭体位于所述储油腔内部;所述轴体主体外表面设有一用于为所述储油腔灌装润滑油的注油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添加润滑油的万向节,其特征是:所述弹簧为压力弹簧;所述储油腔和所述备用存油腔均为空心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荣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