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100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装置,包括左轴叉和右轴叉,左轴叉与右轴叉之间通过浮动件呈相互活动连接关系,左轴叉连接浮动件一端设有第一叉口部,右轴叉连接浮动件一端设有第二叉口部;第一叉口部和第二叉口部各自开设有第一轴孔,浮动件朝垂直端面和侧面方向贯穿有第二轴孔,朝端面和侧面方向开设的第二轴孔呈相互交叉连通关系;第一叉口部、第二叉口部各自的第一轴孔分别与浮动件的端面和侧面所开设的第二轴孔呈同轴向设置,且通过穿接交叉轴形成相互连接关系;交叉轴的一端与第一轴孔固定连接,且交叉轴的上端面与第一轴孔的轴孔面相平齐,交叉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轴孔活动连接。有效避免交叉轴与轴孔间的磨损。叉轴与轴孔间的磨损。叉轴与轴孔间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目前新能源开发应用的趋势,在安装光伏电池板时需要实时跟踪太阳的运动,以使太阳光能够直射至光伏电池板的受光面,提高光伏发电电量,所以一般采用光伏组件来装配调节光伏电池板的安装角度和搭建位置,调整光伏组件的朝向进而调节光伏电池板的朝向。光伏组件通过万向节来进行连接和调节装配角度,以此提高装配的便捷性和使光伏推杆的调节更顺利。
[0003]现有市场上光伏组件所使用的万向节包括左轴叉和右轴叉,左轴叉和右轴叉之间通过轴杆和铆钉进行活动连接,通过左轴叉和右轴叉的活动连接来实现光伏组件的角度调节装配;通过轴杆和铆钉连接,在左轴叉和右轴叉在传递转矩时,各轴杆、铆钉与轴叉的轴孔进行摩擦而导致轴孔磨损,且轴杆和铆钉装配在左轴叉和右轴叉的外部,这样,导致轴杆、铆钉易磨损掉出,同时风沙、雨雪容易进入装配缝隙间,造成腐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万向节的左轴叉和右轴叉在传递转矩时,各轴杆、铆钉与轴叉的轴孔进行摩擦而导致轴孔磨损,使轴杆、铆钉易磨损掉出,同时易受风沙、雨雪进入,造成腐蚀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装置,包括左轴叉和右轴叉,所述左轴叉与所述右轴叉之间通过浮动件呈相互活动连接关系,所述左轴叉连接所述浮动件一端设有第一叉口部,所述右轴叉连接所述浮动件一端设有第二叉口部;
>[0006]所述第一叉口部和所述第二叉口部各自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浮动件朝垂直端面方向和朝垂直侧面方向贯穿有第二轴孔,且朝垂直端面方向开设的第二轴孔和朝垂直侧面方向开设的第二轴孔呈相互交叉连通关系;
[0007]所述第一叉口部的第一轴孔与所述浮动件的端面开设的第二轴孔呈同轴向设置,且通过穿接交叉轴形成相互连接关系;所述第二叉口部的第一轴孔与所述浮动件的侧面开设的第二轴孔呈同轴向设置,且通过穿接交叉轴形成相互连接关系;
[0008]所述交叉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孔固定连接,且所述交叉轴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轴孔的轴孔面相平齐,所述交叉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孔活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浮动件与所述右轴叉连接的侧面设为平面部,且所述浮动件的侧面方向开设的第二轴孔从所述平面部贯穿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浮动件朝垂直端面方向开设的第二轴孔和朝垂直侧面方向开设的第二轴孔相互交叉连通的部位,形成用于渗透油脂的油室;所述交叉轴具有多个,分别穿接到所述浮动件的端面及侧面所开设的所述第二轴孔,且所述交叉轴朝所述第二轴孔内穿入截止于所述油室的内壁。
[0011]进一步地,所述左轴叉远离所述浮动件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圆柱体,该圆柱体具有左轴柱面,且圆柱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叉口部的头部的直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右轴叉的远离所述浮动件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棱柱体,环绕所述棱柱体的外周面形成有相隔布置的右轴柱面和右轴平面;所述右轴平面是沿棱柱体的轴长方向截取所述右轴柱面的一部分而形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叉口部由所述左轴叉的一端延伸出的两个夹块形成,两个所述夹块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叉口部由所述右轴叉的一端延伸出的两个夹块形成,两个所述夹块呈相对设置;
[0014]所述第一轴孔分别开设在所述夹块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夹块的第一轴孔呈同轴向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交叉轴的一端设为滚牙部,所述交叉轴的另一端设为光轴部,所述滚牙部与所述第一叉口部或所述第二叉口部的所述第一轴孔固定连接,所述光轴部与所述第二轴孔活动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滚牙部沿所述交叉轴的外周边环绕布置,所述第一轴孔的内壁具有与所述交叉轴的滚牙部相匹配咬合的滚牙。
[0017]进一步地,所述交叉轴的一端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轴孔固定连接,所述交叉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孔活动连接;
[0018]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夹块的端面或所述夹块的外表面。
[0019]进一步地,所述左轴叉的夹块的端面设有装配所述固定件的孔,所述孔连通所述第一轴孔,所述固定件穿入所述孔且连接至所述交叉轴;
[0020]所述右轴叉的夹块的外表面设有装配所述固定件的孔,所述孔与所述右轴叉的所述第一轴孔相邻设置,所述固定件穿入所述孔,且所述固定件的头部抵接在穿接所述第一轴孔中的交叉轴的端面上。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装置,包括左轴叉和右轴叉,左轴叉与右轴叉之间通过浮动件活动连接,使左轴叉和右轴叉能够朝对应的角度转动;左轴叉、右轴叉均通过交叉轴与浮动件活动连接,其中,交叉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左轴叉、右轴叉上的第一轴孔,交叉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浮动件的端面和侧面上开设的第二轴孔;这样,当左轴叉和右轴叉在传递转矩时,即可有效避免交叉轴与第一轴孔之间因产生摩擦而磨损,且通过左轴叉、右轴叉与浮动件之间的结构装配调整,使交叉轴与浮动件之间活动连接的摩擦力大幅度地降低,交叉轴的上端面与第一轴孔的轴孔面相平齐,可防止长期处于外部环境受到腐蚀。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万向节的立体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右轴叉与浮动件分解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轴叉、浮动件、右轴叉分解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万向节的剖视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万向节剖切后分解图。
[0027]图中:100

左轴叉、101

第一叉口部、102

左轴柱面、200

右轴叉、201

第二叉口
部、202

油室、203右轴柱面、204

右轴平面、300

浮动件、301第二轴孔、400

第一轴孔、500

交叉轴、501

滚牙部、502

光轴部、600

夹块、700

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0]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轴叉和右轴叉,所述左轴叉与所述右轴叉之间通过浮动件呈相互活动连接关系,所述左轴叉连接所述浮动件一端设有第一叉口部,所述右轴叉连接所述浮动件一端设有第二叉口部;所述第一叉口部和所述第二叉口部各自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浮动件朝垂直端面方向和朝垂直侧面方向贯穿有第二轴孔,且朝垂直端面方向开设的第二轴孔和朝垂直侧面方向开设的第二轴孔呈相互交叉连通关系;所述第一叉口部的第一轴孔与所述浮动件的端面开设的第二轴孔呈同轴向设置,且通过穿接交叉轴形成相互连接关系;所述第二叉口部的第一轴孔与所述浮动件的侧面开设的第二轴孔呈同轴向设置,且通过穿接交叉轴形成相互连接关系;所述交叉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孔固定连接,且所述交叉轴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轴孔的轴孔面相平齐,所述交叉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孔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与所述右轴叉连接的侧面设为平面部,且所述浮动件的侧面方向开设的第二轴孔从所述平面部贯穿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朝垂直端面方向开设的第二轴孔和朝垂直侧面方向开设的第二轴孔相互交叉连通的部位,形成用于渗透油脂的油室;所述交叉轴具有多个,分别穿接到所述浮动件的端面及侧面所开设的所述第二轴孔,且所述交叉轴朝所述第二轴孔内穿入截止于所述油室的内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轴叉远离所述浮动件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圆柱体,该圆柱体具有左轴柱面,且圆柱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叉口部的头部的直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李让李强卢鹏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帕瓦莱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