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调车动态视觉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349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铁路调车动态视觉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相机、毫米波雷达、激光测距仪、备用电池、列车本体、电动转杆、底座、挡板、防护外壳、侧门,所述列车本体顶部安装有电动转杆的一端,所述电动转杆通过导线连接外界电源,所述电动转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挡板,所述底座前侧壁安装有监控相机,所述监控相机通过导线连接外界电源,所述底座后侧壁开设有通槽,该通槽内部安装有备用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上进行改进,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添加了监控相机、毫米波雷达、激光测距仪、备用电池,实现了观察调车灯的功能,达到了提前减速列车的目的。达到了提前减速列车的目的。达到了提前减速列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路调车动态视觉监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调车
,尤其涉及铁路调车动态视觉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运输过程中,除列车在车站的到达、出发、通过以及在区间内运行外,其他机车车辆进行一切有目的移动统称为调车,其包括解体、编组列车,摘挂、转场、整场、调移、取送车辆以及机车的对位、转线、出入段等目的而使机车车辆在站线或其他线路上移动的作业,它是铁路行车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而在调车作业中,调车灯无法控制列车的运行,只有驾驶员观察的调车灯之后操控列车,才可以进行调车工作,这就使得工作人员驾驶列车时注意力要十分集中,驾驶列车后,驾驶员会感到非常疲惫,需要休息,为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调车监控装置,现有的调车监控装置在铁道上安装传感器,在列车上安装接收器,该传感器安装在调车灯的后方,当列车经过传感器后,传感器向接收器发送信号,提醒驾驶员,前方有调车灯,这使得驾驶员不必时刻观察调车灯的位置,缓解了驾驶员的部分疲劳;
[0003]但是,现有的调车监控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虽然现有的调车监控装置可以使驾驶员不再时刻观察调车灯的位置,但是仍需要驾驶员根据调车灯的指示做出判断,使列车减速或进行其他操作,但是列车从开始减速到减速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减速距离,当接收器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后提醒驾驶员,驾驶员观察到调车灯的信号开始减速,但是由于列车经过传感器时的速度各不相同,其减速距离也各不相同,若列车到达调车处而速度过快,很容易引起事故,降低现有技术的实用性,而若列车速度较慢,虽然调车时较为安全,但是列车的整体行进时间则大大延长,降低了现有技术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铁路调车动态视觉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相机、毫米波雷达、激光测距仪、备用电池、列车本体、电动转杆、底座、挡板、防护外壳、侧门,所述列车本体顶部安装有电动转杆的一端,所述电动转杆通过导线连接外界电源,所述电动转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挡板,所述底座前侧壁安装有监控相机,所述监控相机通过导线连接外界电源,所述底座后侧壁开设有通槽,该通槽内部安装有备用电池,所述底座后侧壁对应通槽安装有侧门,所述列车本体顶部安装有激光测距仪,所述激光测距仪设置在电动转杆的右侧,所述激光测距仪通过导线连接外界电源,所述列车本体表面安装有毫米波雷达,所述毫米波雷达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毫米波雷达分别设置在电动转杆的左侧与列车本体的前侧壁底部,所述毫米波雷达通过导线连接外界电源,所述毫米波雷达、激光测距仪、监控相机、电动转杆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外界智能芯片,所述列车本体顶部开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设置在电动转杆的外侧,该安装槽内部安装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为玻璃材料制成,所述防护外壳内侧壁贴有外界电磁屏蔽膜。
[000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6]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上进行改进,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添加了监控相机、毫米波雷
达、激光测距仪、备用电池,实现了观察调车灯的功能,达到了提前减速列车的目的,在本申请使用时,将外界芯片安装在列车本体内部,并连接毫米波雷达、激光测距仪、监控相机、电动转杆,之后将毫米波雷达、激光测距仪、监控相机、电动转杆连接列车电源,在列车行驶过程中,监控相机拍摄列车前方的情况,传递给智能芯片,毫米波雷达和激光测距仪同时作用对前方物体进行距离测量,电动转杆在接收到智能芯片的信号后转动,调节监控相机的拍摄角度,由于设置了监控相机,可以拍摄到当前驾驶员看不到的景象,并实时传递给智能芯片,智能芯片处理后检测是否有调车灯,当监控相机拍摄到调车灯并传递给智能芯片后,智能芯片将信号传递给毫米波雷达和激光测距仪进行测距,且对列车进行减速,当毫米波雷达和激光测距仪的测距结果返回到智能芯片时,智能芯片根据列车当前速度与距离调车灯的距离判断列车到达调车灯的速度是否过快,若速度过快,则列车进一步减速,使得列车到达调车灯时,速度较慢,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本申请的实用性,且对于列车来说,可以使用较快的速度进行行驶,当列车快要到达调车灯处时,本申请可以自动减速,进一步提高了本申请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专利技术底座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0]如图:1

监控相机,2

毫米波雷达,3

激光测距仪,4

备用电池,5

列车本体,6

电动转杆,7

底座,8

挡板,9

防护外壳,10

侧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1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铁路调车动态视觉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相机1、毫米波雷达2、激光测距仪3、备用电池4、列车本体5、电动转杆6、底座7、挡板8、防护外壳9、侧门10,列车本体5顶部安装有电动转杆6的一端,电动转杆6通过导线连接外界电源,电动转杆6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安装有底座7,底座7顶部安装有挡板8,底座7前侧壁安装有监控相机1,监控相机1通过导线连接外界电源,底座7后侧壁开设有通槽,该通槽内部安装有备用电池4,底座7后侧壁对应通槽安装有侧门10,列车本体5顶部安装有激光测距仪3,激光测距仪3设置在电动转杆6的右侧,激光测距仪3通过导线连接外界电源,列车本体5表面安装有毫米波雷达2,毫米波雷达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毫米波雷达2分别设置在电动转杆6的左侧与列车本体5的前侧壁底部,毫米波雷达2通过导线连接外界电源,毫米波雷达2、激光测距仪3、监控相机1、电动转杆6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外界智能芯片,列车本体5顶部开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设置在电动转杆6的外侧,该安装槽内部安装有防护外壳9,防护外壳9为玻璃材料制成,防护外壳9内侧壁贴有外界电磁屏蔽膜。
[0013]实施例2
[0014]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外界芯片安装在列车本体5内部,并连接毫米波雷达2、激光测距仪3、监控相机1、电动转杆6,之后将毫米波雷达2、激光测距仪3、监控相机1、电动转杆6连接列车电源,在列车行驶过程中,监控相机1拍摄列车前方的情况,传递给智能芯片,毫米波
雷达2和激光测距仪3同时作用对前方物体进行距离测量,电动转杆6在接收到智能芯片的信号后转动,调节监控相机1的拍摄角度,由于设置了监控相机1,可以拍摄到当前驾驶员看不到的景象,并实时传递给智能芯片,智能芯片处理后检测是否有调车灯,当监控相机1拍摄到调车灯并传递给智能芯片后,智能芯片将信号传递给毫米波雷达2和激光测距仪3进行测距,且对列车进行减速,当毫米波雷达2和激光测距仪3的测距结果返回到智能芯片时,智能芯片根据列车当前速度与距离调车灯的距离判断列车到达调车灯的速度是否过快,若速度过快,则列车进一步减速,使得列车到达调车灯时,速度较慢,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本申请的实用性,且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铁路调车动态视觉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相机、毫米波雷达、激光测距仪、备用电池、列车本体、电动转杆、底座、挡板、防护外壳、侧门,所述列车本体顶部安装有电动转杆的一端,所述电动转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挡板,所述底座前侧壁安装有监控相机,所述底座后侧壁开设有通槽,该通槽内部安装有备用电池,所述底座后侧壁对应通槽安装有侧门,所述列车本体顶部安装有激光测距仪,所述激光测距仪设置在电动转杆的右侧,所述列车本体表面安装有毫米波雷达,所述列车本体顶部开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设置在电动转杆的外侧,该安装槽内部安装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为玻璃材料制成,所述防护外壳内侧壁贴有外界电磁屏蔽膜。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调车动态视觉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书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开发区文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