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印务用冷冻室干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34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印务用冷冻室干燥机,包括:预冷分离罐、离心分离杆和分离隔套,离心分离杆的底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离心分离杆包括转轴和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焊接固定于转轴的外侧;分离隔套包括分隔板和导流套,分隔板的外侧与预冷分离罐的内壁相抵接,且导流套的外侧与预冷分离罐的内壁设有间距,分隔板的顶面开设有油墨分离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离心分离结构,利用离心分离杆的高速转动为待分离液流提供旋转离心力,通过混合液流内部不同成分的密度比进行离心分离,将油墨进行分离提纯,从而降低冷冻室干燥的工作压力,加快印务油墨的干燥效率降低能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印务用冷冻室干燥机


[0001]本技术涉及打印
,具体为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印务用冷冻室干燥机。

技术介绍

[0002]凹版印刷是使整个印版表面涂满油墨,然后用特制的刮墨机构,把空白部分的油墨去除干净,使油墨只存留在图文部分的网穴之中,再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表面,获得印刷品。传统的凹版印刷通常采取溶剂型油墨,溶剂型油墨含乙酸乙酯、异丙醇、乙酸正丙酯、乙酸丁酯等可以挥发性有机溶剂,另外,溶剂型油在使用过程还需要添加一定数量的有机溶剂稀释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这些有机溶剂会排放到大气中,由于有机溶剂的沸点与汽化潜热远高于凹版印刷经常使用的VOCs的沸点与汽化潜热,所以有机溶剂性油墨的印刷存在干燥困难的问题。
[0003]现有的印务用溶剂性油墨主要采用冷冻室干燥的方式,在溶剂性油墨干燥过程中溶剂的含量百分比过高,导致油墨冷冻干燥过程中生成大量结冰,阻碍油墨的脱水分离,提纯困难,且大量溶剂的冷冻处理需要压缩制冷机构进行长时间工作,功耗巨大,且分离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处理效率低下,存在一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印务用冷冻室干燥机,包括:预冷分离罐、离心分离杆和分离隔套,所述离心分离杆的底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且所述离心分离杆转动安装于预冷分离罐的内部,所述分离隔套固定安装于预冷分离罐的内部并套接于离心分离杆的外侧;所述离心分离杆包括转轴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焊接固定于转轴的外侧,且所述螺旋叶片的叶片面积从上至下依次减小,所述转轴的上下两端固定套接有稳定轴座,所述稳定轴座的外周与预冷分离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离隔套包括分隔板和导流套,所述分隔板的外侧与预冷分离罐的内壁相抵接,且所述导流套的外侧与预冷分离罐的内壁设有间距,所述分隔板的顶面开设有油墨分离孔。
[000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冷分离罐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端口和油墨出料端管,所述预冷分离罐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溶剂出液端管,且油墨出料端管的水平高度高于进料端口,所述预冷分离罐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废沉降阀。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进料端口、油墨出料端管、溶剂出液端管和固废沉降阀进行分离液的输入与各种成分的分离导出。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油墨出料端管的一端与预冷分离罐的内腔相连通并与导流套的水平高度相同,所述进料端口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导流环,所述油墨出料端管的端部与导流环的内侧相连通,所述导流环包括环套,所述环套的内侧开设有环套和导流螺槽,所述环套成螺旋状排列,所述导流环的顶面与分隔板的底面相
抵接,所述出液孔贯穿环套的表面与油墨出料端管相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流环内侧环套形成水液导出流道,提高导出效率,避免形成乱流。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旋叶片呈螺旋状,且螺旋叶片和转轴的表面为圆滑光面结构。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螺旋叶片面积的逐渐减小以及油液随离心分离杆输送运动,进行油墨中的快速脱水处理。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套的顶端呈锥形结构,所述导流套外壁与预冷分离罐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3cm,便于各成分的快速导出。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冷分离罐的内壁嵌入安装有位于分离隔套上方的,所述为制冷盘管结构并固定连接有压缩制冷结构,所述呈螺旋状排布,对分离的油墨进行预先降温处理,降低冷冻室干燥工作压力。
[0014]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离心分离结构,利用离心分离杆的高速转动为待分离液流提供旋转离心力,通过混合液流内部不同成分的密度比进行离心分离,将油墨进行预先的分离提纯,从而降低冷冻室干燥的工作压力,加快印务油墨的干燥效率降低能耗。
[0016]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离心转杆结构,利用锥形预冷分离罐与离心分离杆的配合,在预冷分离罐内部形成梯级离心分区,随着螺旋叶片面积的逐渐减小以及油液随离心分离杆输送运动,进行油墨中的快速脱水处理,相较于传统静置分层和其他离心分离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脱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预冷分离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离心分离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分离隔套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流环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00、预冷分离罐;110、进料端口;120、油墨出料端管;130、溶剂出液端管;140、固废沉降阀;150、导流环;151、环套;152、导流螺槽;153、出液孔;
[0024]200、离心分离杆;210、转轴;220、螺旋叶片;230、稳定轴座;
[0025]300、分离隔套;310、分隔板;311、油墨分离孔;320、导流套;
[0026]400、制冷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9]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印务用冷冻室干燥机。
[0030]结合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印务用冷冻室干燥机,包括:预冷分离罐100、离心分离杆200和分离隔套300,所述离心分离杆200的底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且所述离心分离杆200转动安装于预冷分离罐100的内部,所述分离隔套300固定安装于预冷分离罐100的内部并套接于离心分离杆200的外侧;所述离心分离杆200包括转轴210和螺旋叶片220,所述螺旋叶片220焊接固定于转轴210的外侧,且所述螺旋叶片220的叶片面积从上至下依次减小,所述转轴210的上下两端固定套接有稳定轴座230,所述稳定轴座230的外周与预冷分离罐10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离隔套300包括分隔板310和导流套320,所述分隔板310的外侧与预冷分离罐100的内壁相抵接,且所述导流套320的外侧与预冷分离罐100的内壁设有间距,所述分隔板310的顶面开设有油墨分离孔311。
[003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冷分离罐10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端口110和油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印务用冷冻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冷分离罐(100)、离心分离杆(200)和分离隔套(300),所述离心分离杆(200)的底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且所述离心分离杆(200)转动安装于预冷分离罐(100)的内部,所述分离隔套(300)固定安装于预冷分离罐(100)的内部并套接于离心分离杆(200)的外侧;所述离心分离杆(200)包括转轴(210)和螺旋叶片(220),所述螺旋叶片(220)焊接固定于转轴(210)的外侧,且所述螺旋叶片(220)的叶片面积从上至下依次减小,所述转轴(210)的上下两端固定套接有稳定轴座(230),所述稳定轴座(230)的外周与预冷分离罐(10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离隔套(300)包括分隔板(310)和导流套(320),所述分隔板(310)的外侧与预冷分离罐(100)的内壁相抵接,且所述导流套(320)的外侧与预冷分离罐(100)的内壁设有间距,所述分隔板(310)的顶面开设有油墨分离孔(3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印务用冷冻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分离罐(10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端口(110)和油墨出料端管(120),所述预冷分离罐(100)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溶剂出液端管(130),且油墨出料端管(120)的水平高度高于进料端口(110),所述预冷分离罐(100)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废沉降阀(1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涛韦洋齐健美隋东风刘聪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市海阔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