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防夹安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221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防夹安全系统,包括:激光探测装置,包括对射布置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通过安装板设置在站台门的立柱上,安装板设置在站台门的立柱靠近列车轨道的一侧,激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束平行于站台设置;控制主机,与站台门驱动以及激光探测装置通信连接,报警主机和辅助报警器,分别设置在列车司机室和站台瞭望台内,报警主机和辅助报警器分别与控制主机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激光探测装置检测站台与列车间是否存在障碍物或乘客,并通过报警主机和辅助报警器通知列车司机端和站台端,方便站台安全问题快速处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具有结构简单、站台改造成本低、安全性高、不存在探测死角的优点。角的优点。角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防夹安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防夹安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防夹装置,在站台门关门过程中起到了一定防夹人(物)安全保护作用,防止乘客滞留站台门与列车之间缝隙发生意外事故,避免由此引起的行车、人身安全隐患,提高运营效率和减轻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0003]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0509933A提供的一种地铁车站站台门冗余保护系统和方法,包括防夹系统、防伤人系统、通信模块、控制模块,所述防夹系统包括防夹挡杆、探测模块,防伤人系统包括激光片光源探测模块、图像识别系统、红外照射阵列和语音提示系统。所述激光片光源探测模块包括发生器和接收带,其中接收带安装在靠近站台门的站台地面上;所述红外照射阵列根据越界乘客位置信息,对其进行照射;所述语音提示系统提示越界乘客返回安全区域。
[0004]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0005](1)在上述方案中,接收带安装在靠近站台门的站台地面上,一方面,当站台人数过多且站台空间较为狭小的时候,乘客很容易误入激光探测模块探测范围内,造成报警系统的错误触发;另一方面,传统的站台屏蔽门门通常为半封闭式,激光发射器需要设置站台屏蔽门的上方,配备该保护系统需要对站台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存在改造费用高、改造周期长的问题,影响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
[0006](2)接收带设置在靠近站台门的站台地面上,乘客滞留的站台门与车门之间时,激光片探测模块探测不到,导致列车开走后,乘客从站台跌落,发生安全事故。
[0007]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轨道交通站台防夹系统进行改进,以提高站台维护的安全性、降低站台安全改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轨道交通站台防夹系统存在容易误触、站台改造费用高、容易存在探测死角的问题。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防夹安全系统,包括:
[0011]激光探测装置,包括对射布置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通过安装板设置在站台门的立柱上,所述安装板设置在站台门的立柱靠近列车轨道的一侧,所述激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束平行于站台设置;
[0012]控制主机,与站台门驱动以及所述激光探测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光束,并接收和处理站台门驱动的驱动信号和所述激光接收器的探测信号;
[0013]报警主机和辅助报警器,分别设置在列车司机室和站台瞭望台内,所述报警主机
和所述辅助报警器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机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主机发出的报警信号。
[0014]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所述激光接收器均为平行布置的两组,两组所述激光探测装置的激光束离地高度分别为650mm、800mm。
[0015]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宽度与站台门到列车间的间距相适配。
[0016]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站台为直线站台,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分别设置在站台的两端。
[0017]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站台为曲线站台,所述激光探测装置为沿站台连续设置的多组,多组所述激光探测装置的探测范围首尾衔接。
[0018]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控制主机设置在站台的整合屏上。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防夹装置,通过设置在站台门立柱上的激光探测装置对站台与列车之间的空间范围进行探测,当有障碍物或乘客滞留在站台与列车之间时,会导致探测激光信号的阻断,由控制组件分别将报警信号发送到报警主机和辅助报警器,形成列车司机端和站台端的联动,从而提高轨道交通安全问题处理速度,避免造成安全事故。本技术,结构简单,应用于修建年头较久的站台的改造时,施工方便,降低了改造的费用,缩短了改造周期,不会对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造成较大影响。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中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防夹安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激光探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0022]其中,图1至图2中各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0023]激光探测装置1,控制主机2,报警主机3,辅助报警器4,安装板11,激光发射器12,激光接收器13,站台门5,站台6,站台门驱动7,列车8。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防夹安全系统,通过站台上轨道侧的激光探测装置进行障碍物检测,并通过设置在列车司机室的报警主机和设置地在站台瞭望台的辅助报警器形成列车端与站台端的联动,实现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快速处理,避免发生乘客滞留或夹伤事故。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出详细说明。
[0025]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防夹安全系统,包括激光探测装置1、控制主机2以及报警主机3和辅助报警器4。
[0026]激光探测装置1设置在站台门5的立柱上,包括安装板11以及对射布置的激光发射器12和激光接收器13。安装板11设置在站台门5上靠近列车轨道的一侧,激光发射器12和激光接收器13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板11相对的端面上,激光发射器12和激光接收器13的连线平行于站台门5设置。
[0027]激光探测装置1为两组,以提高激光探测装置的探测准确性。两组激光探测装置1平行布置,两组激光探测装置1的激光束离地高度均为650mm、800mm。
[0028]安装板11垂直于站台门5的滑动方向设置,安装板11的宽度与列车与站台门5的间
距相适配,避免乘客进入到侧板与列车间隙,造成乘客滞留在激光探测装置1的检测范围外的区域,发生事故。
[0029]站台6可以为直线站台或曲线站台,当站台6为直线站台时,激光发射器12和激光接收器13分别设置在站台的两端。当站台6为曲线站台时,激光探测装置1为沿站台6连续设置的多组,多组激光探测装置1的探测范围首尾衔接。
[0030]控制主机2为设置在站台上的整合屏内,与站台门驱动7和激光探测装置1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光束,并接收和处理站台屏蔽门的驱动信号和激光接收器的探测信号。
[0031]报警主机3设置列车司机室内,报警主机3与控制主机2通讯连接,方便控制主机2将检测到的异常的激光探测信号汇报给报警主机3。报警主机3和辅助报警器4至少包括一个信号接收装置和一个声光报警装置以及一个通信装置,报警主机3和辅助报警器4均为市面上成熟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32]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3]控制主机2在检测到站台门5关闭的驱动信号后,控制激光发射器12发出激光光束,当站台6与列车8间无障碍物或乘客存在时,激光接收器13接收到激光光束的探测信号,列车8正常出站。当站台6与列车5间存在障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防夹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探测装置,包括对射布置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通过安装板设置在站台门的立柱上,所述安装板设置在站台门的立柱靠近列车轨道的一侧,所述激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束平行于站台设置;控制主机,与站台门驱动以及所述激光探测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光束,并接收和处理站台门的驱动信号和所述激光接收器的探测信号;报警主机和辅助报警器,分别设置在列车司机室和站台瞭望台内,所述报警主机和所述辅助报警器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机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主机发出的报警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防夹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昶王刚王章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