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普公司专利>正文

极化波分离结构、无线电波接收转换器和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1207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隔板(1a)穿过孔(3a)延伸至无线电波反射部分(2),用以分离由两个无线电波接收部分(4a、4b)接收的相应的极化波。隔板(1a)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2)之间的间隙设定成,使在基片(3)一侧上的波导管(1)的端面可靠地与在基片(3)的表面上的接地表面接触;而在基片(3)一侧上的无线电波反射部分(2)的端面可靠地与在基片(3)的另一表面上的接地表面(5)接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极化波分离结构、无线电波接收转换器和天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化波分离结构,一种从广播卫星、通讯卫星等接收无线电波的无线电波接收转换器(LNB,低噪声断路转换器)和一种天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卫星广播中使用的微波一般包括两种分量。例如,作为其代表,圆形的极化波包括右旋的极化波(以后称为d-极化波)和左旋的极化波(以后称为l-极化波)。因此,从卫星广播中接收无线电波的接收转换器使用极化波分离结构来分离这两个分量。特别是,当要接收两个分量中的一个分量(例如,只接收d-极化波)时,利用极化波分离结构去分离两个分量并吸收另一分量(交叉极化分量),可以得到更高的分离度(交叉极化区分度)。现参照图43和图44来说明接收转换器的极化波分离结构的第一个现有技术的例子。图43为示意性地表示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44为沿着图43的XXXXIV-XXXXIV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在具有两个无线电波接收探头104a和104b的基片103的一侧上,装有波导管101。在波导管101中形成台阶状的波导隔板101a,将波导管101的内部分成两部分。在基片103的另一侧上,装有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在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中形成无线电波反射部分隔板102f,将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的内部分成两部分。在与基片103相对的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的端面上,形成无线电波反射表面102a。在放置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的基片102的那个侧面上,设有接地表面(图形)105,接地表面105沿着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隔板102f的端面,并与两个端面接触。在放置波导管101的基片103的那个表-->面上,形成接地表面(图形,图中没有示出),其接地表面沿着波导管101和波导管隔板101a的端面,并与两个端面接触。与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接触的接地表面105,和与波导管101接触的接地表面,利用通孔106电连接。这样,利用基片103,使波导管101和无线电反射部分102保持为接地电位。在形成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的基片103的侧面上,形成两个无线电波接收探头104a和104b。无线电波接收探头104a和104b的导线部分与接地表面105、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和波导管101电绝缘。利用波导管隔板101a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隔板102f,将波导管101的内部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的内部都分成两个波导空间。进入波导管101的圆形极化波,被台阶状的波导隔板101a分离成线性极化波分量,并被引导至相应的波导空间。在第一个现有技术的例子中,为了防止波导管101或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内的无线电波泄漏至外面去,或为了减少噪声,隔板101a和102f以及波导管101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的端面与基片103的接地表面接触。目前,包括隔板101a的波导管101和包括隔板102f的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是利用(例如)铝的压铸件,由铸造方法制成的。考虑到实际的大量生产中的尺寸精度,很难使隔板101a和102f以及波导管101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的端面可靠地与基片103的接地表面接触。更具体地说,在第一个现有技术的例子中,当无线电波反射部分的隔板102f的端面与基片103的接地表面105可靠地接触时,波导管101的端面不能可靠地与接地表面接触,结果在接触部分形成间隙。结果是,无线电波可能向外泄漏或者噪声增加。考虑到上述的问题,提出了第二个例子。将参照图45和图46来说明第二个现有技术的例子。图45为示意性地表明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46为沿着图45中的XXXXVI-XXXXVI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在第二个现有技术的例子中,在基片103上有孔103a,波导管隔板101a延伸通过基片103的孔103a。,在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上没有形成第一个现有技术的例子的无线电波反射部分隔板102f,而是形成容纳延伸的波导管隔板101a的端面的孔102i。另外,在第二个现有技术的例子中,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的孔102i-->与外面连通。因此,为了防止无线电波从外面进入或输出至外面,波导管隔板101a和孔102i之间的间隙用有弹性的金属片制成的导电件107密封。根据第二个现有技术的例子,当在大量生产时有尺寸精度变化时,导电件107变形,可以更容易保证波导管101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的整个端面与基片103的接地表面之间的可靠接触。图47A为表示图46所示的导电件107的外形的透视图,图47B为沿着图47A的XXXXVIIB-XXXXVIIB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图47C为表示导电件107和隔板101a固定在孔102i中的状态的横截面图。现参照图47A、47B和47C来说明导电件107。导电件107有接合部分107a,它靠紧无线电波反射表面102a;和向内的切口部分107b,它的顶端靠紧隔板101a。图47B中的宽度A比图47C中所示的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的孔102i的宽度B略大一些。这种结构是为了在装配过程中防止滑脱,并保证隔板101a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102的可靠电气导通。然而,上述第二个现有技术的例子具有以下的问题。在第二个现有技术的例子中,使用了单独的导电件107。因此,原材料的成本增加,并且考虑制造工序,增加了固定导电件107的工序。因此,成本大大增加。另外,在大量生产的制造工序中,导电件107的固定可能不令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电波可以通过孔102i泄漏到外面去,或者噪声增大;因此,增大了废品的比例,产品质量变坏。另外,如图47A~47C所示,在导电件107的切口部分107b周围可能有间隙,并且,波导隔板101a和孔102i之间的间隙不能由没有作出切口部分107b的两个侧表面密封。换句话说,很难用采用单独件的结构来密封间隙,填充隔板101a和孔102i之间的间隙,结果可能使产品特性变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制造成本低、适合于大量生产和性能好的极化波分离结构、无线电波接收转换器和种天线装置。简要地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化波分离结构,包括:具有孔并带有两个无线电波接收部分的基片部分;波导管,设置在基片部分的一个表面的一-->侧,并在内部带有隔板部分;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设置在基片部分的另一表面的一侧,并在其内侧面带有无线电波反射表面,其中,隔板部分穿过孔,延伸至无线电波反射部分,以分离由的两个无线电波接收部分接收的相应的极化波;和在隔板部分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之间的间隙设定成,使在基片一侧上的波导管的端面与在基片部分的一个表面上的接地表面接触;而在基片部分一侧上的无线电波反射部分的端面与在基片部分的另一表面上的接地表面接触。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极化波分离结构可得到完全满意的极化波分离特性,无线电波不会泄漏到外面去或增大噪声。另外,结构简单,可改善大量生产的合格品率,降低制造成本,适合于大量生产使用。更具体地说,当隔板部分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之间的间隙相对于无线电波长非常小时,无线电波几乎不可能通过间隙从被隔板部分分隔的一个波导管空间泄漏至另一波导空间。即:这样的间隙可以保证极化波分离特性完全满意。这样,当在大量生产中尺寸有变化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从第一和第二极化波分量中分离极化波信号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包括: 具有孔并带有两个无线电波接收部分的基片部分; 波导管,设置在所述基片部分的一个表面的一侧,并在内部带有隔板部分;和 无线电波反射部分,设置在所述基片部分的另一表面的一侧,并在其内侧面带有无线电波反射表面,其中, 所述隔板部分穿过所述孔,延伸至所述无线电波反射部分,以分离由所述的两个无线电波接收部分接收的相应的极化波;和 在所述隔板部分和所述无线电波反射部分之间的间隙设定成,使在所述基片一侧上的所述波导管的端面与在所述基片部分的一个表面上的接地表面接触;而在所述基片部分一侧上的所述无线电波反射部分的端面与在所述基片部分的另一表面上的接地表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1-5-17 147167/01;JP 2001-11-15 350117/011.一种用于从第一和第二极化波分量中分离极化波信号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包括:具有孔并带有两个无线电波接收部分的基片部分;波导管,设置在所述基片部分的一个表面的一侧,并在内部带有隔板部分;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设置在所述基片部分的另一表面的一侧,并在其内侧面带有无线电波反射表面,其中,所述隔板部分穿过所述孔,延伸至所述无线电波反射部分,以分离由所述的两个无线电波接收部分接收的相应的极化波;和在所述隔板部分和所述无线电波反射部分之间的间隙设定成,使在所述基片一侧上的所述波导管的端面与在所述基片部分的一个表面上的接地表面接触;而在所述基片部分一侧上的所述无线电波反射部分的端面与在所述基片部分的另一表面上的接地表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所述间隙设定成使所述隔板部分不与所述无线电波反射部分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所述隔板部分不与所述孔的内表面接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在所述无线电波接收部分的内圆周表面上设有槽,所述隔板部分的一部分插入槽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所述槽的形状为从底部向着开口扩宽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所述槽作在所述无线电波反射部分的圆柱形部分的内表面上,或与所述无线电波反射部分的圆柱形部分相对的所述隔板部分的端面上;并且,所述槽的底部形状为从所述无线电波反射表面一侧至所述基片部分一侧扩宽的形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在所述无线电波反射部分的无线电波反射表面上设有槽,所述隔板部分的一部分插入槽中。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在所述无线电波反射部分的内圆周表面上作出突出部分,并在所述隔板部分上作出槽,所述突-->出部分插入槽中。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在所述无线电波反射部分的反射表面上作出突出部分,并在所述隔板部分上作出槽,所述突出部分插入槽中。10.一种用于从第一和第二无线电波分量中分别分离极化波信号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包括:具有孔并带有两个无线电波接收部分的基片部分;-波导管,设置在所述基片部分的一侧上;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设置在所述基片部分的另一侧,在其内侧面带有无线电波反射表面并在其内部带有隔板部分;其中,所述隔板部分穿过所述孔,延伸至所述波导管,用于分离由所述两个无线电波接收部分接收的相应的极化波;和所述隔板部分和所述波导管之间的间隙设定成,使在所述基片部分一侧上的所述波导管端面与在所述基片部分的一个表面上的接地表面接触;而在所述基片部分一侧上的所述无线电波接收部分的端面与在所述基片部分的另一表面上的接地表面接触。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所述间隙设定成使所述隔板部分和所述波导管彼此不接触。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所述隔板部分不与所述孔的内表面接触。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在所述波导管的内圆周表面上作出槽,所述隔板部分的一部分插入槽中。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所述槽的形状为从底部向着开口扩宽的形状。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所述槽的底部形状为从所述波导管的无线电波入口侧至所述基片部分一侧扩宽的形状。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在所述波导管的内圆周表面上作出突出部分,并在所述隔板部分上作出槽,所述突出部分插入所述槽中。17.一种极化波分离结构,包括:具有孔并带有两个无线电波接收部分的基片部分;-->波导管,设置在所述基片部分的一侧上并在其内部带有隔板部分;和无线电波反射部分,设置在所述基片部分的另一侧,在其内侧面带有无线电波反射表面并在其内部具有隔板部分;其中,所述隔板部分彼此相对,用于分离由所述两个无线电波接收部分接收的相应的极化波;和所述隔板部分和所述波导管之间的间隙设定成,使在所述基片部分一侧上的所述波导管端面与在所述基片部分的一个表面上的接地表面接触;而在所述基片部分一侧上的所述无线电波接收部分的端面与在所述基片部分的另一表面上的接地表面接触。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极化波分离结构,其特征为,所述间隙设定成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谷哲幸长野笃士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