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利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01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6
本文描述了酶(如例如,甲醇脱氢酶(MDH)、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甲醇利用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4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836152(其的整体通过引用被并入本文)的在35U.S.C
§
119下的优先权。另外,以电子方式附随提交的序列表特此通过引用并入(文件名称:2020

04

17T_US

592PCT_Seq_List;文件大小:537KB;备案日期:2020年4月16日)。
[0002]背景
专利

[0003]本公开涉及可以使用甲醇作为碳源的重组宿主细胞的产生。

技术介绍

[0004]甲醇是具有化学式CH3OH的还原性一碳化合物。甲醇便宜,并且可以使用起始于煤、石油、天然气和甲烷的合成气原料进行大规模生产。然而,由于低效的甲醇同化和天然存在的生物体(包含细菌)的低产品产率,因此在工业发酵过程中使用甲醇作为碳源往往受到限制。
[0005]概述
[0006]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涉及表达编码甲醇脱氢酶(MDH)的异源基因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MDH包括与SEQ ID NO:29

56或SEQ ID NO:81

88的区至少90%一致的序列,其中所述区对应于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96位残基至第295位残基。
[000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MDH包括区,所述区:
[0008](a)对应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56位残基至第295位残基,其中相对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56位残基至第295位残基,所述区包括不超过十七个氨基酸置换;
[0009](b)对应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167位残基至第172位残基,其中相对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167位残基至第172位残基,所述区包括不超过三个氨基酸置换;
[0010](c)对应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366位残基至第369位残基,其中相对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366位残基至第369位残基,所述区包括不超过两个氨基酸置换;
[0011](d)对应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42位残基至第46位残基,其中相对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42位残基至第46位残基,所述区包括不超过1个氨基酸置换;
[0012](e)对应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101位残基至第112位残基,其中相对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101位残基至第112位残基,所述区包括不超过四个氨基酸置换;
[0013](f)对应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144位残基至第152位残基,其中相对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144位残基至第152位残基,
所述区包括不超过两个氨基酸置换;和/或
[0014](g)对应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194位残基至第211位残基,其中相对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194位残基至第211位残基,所述区包括不超过三个氨基酸置换。
[00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a)中的区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0016](i)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56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亮氨酸(L)或甲硫氨酸(M);
[0017](ii)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59位对应的残基处的缬氨酸(V)或甲硫氨酸(M);
[0018](iii)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64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丙氨酸(A)或甘氨酸(G);
[0019](iv)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65位对应的残基处的天门冬酰胺(N)、甘氨酸(G)或丝氨酸(S);
[0020](v)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68位对应的残基处的苯丙氨酸(F)、酪氨酸(Y)或亮氨酸(L);
[0021](vi)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71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丙氨酸(A)或丝氨酸(S);
[0022](vii)(vii)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72位对应的残基处的异亮氨酸(I)或甲硫氨酸(M);
[0023](viii)(viii)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73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丙氨酸(A)或丝氨酸(S);
[0024](ix)(ix)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76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亮氨酸(L)或缬氨酸(V);
[0025](x)(x)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79位对应的残基处的苯丙氨酸(F)、亮氨酸(L)或缬氨酸(V);
[0026](xi)(xi)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81位对应的残基处的天门冬酰胺(N)、天门冬氨酸(D)、甘氨酸(G)或赖氨酸(K);
[0027](xii)(xii)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82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亮氨酸(L)、甲硫氨酸(M)或苯丙氨酸(F);
[0028](xiii)(xiii)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83位对应的残基处的脯氨酸(P)或谷氨酰胺(Q);
[0029](xiv)(xiv)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86位对应的残基处的缬氨酸(V)或异亮氨酸(I);
[0030](xv)(xv)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87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丙氨酸(A)或半胱氨酸(C);
[0031](xvi)(xvi)与野生型A0A031LYD0_9GAMM(SEQ ID NO:34)的第289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丙氨酸(A)或丝氨酸(S);
[0032](xvii)(xvii)与野生型A0A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表达编码甲醇脱氢酶(MDH)的异源基因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包含与SEQ ID NO:34的第96位残基至第295位残基至少90%一致的序列,并且其中所述MDH包括:(a)与SEQ ID NO:34中第26位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处的缬氨酸(V);(b)与SEQ ID NO:34中第31位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处的缬氨酸(V);(c)与SEQ ID NO:34中第169位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处的缬氨酸(V);和/或(d)与SEQ ID NO:34中第368位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处的精氨酸(R)。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包括(a)、(c)和(d)。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包括(b)、(c)和(d)。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包括(a)、(b)、(c)和(d)。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包括(a)和(b);(a)和(c);(a)和(d);(b)和(c);(b)和(d);或(c)和(d)。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相对于SEQ ID NO:34的序列,所述MDH包括超过一个氨基酸置换,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氨基酸置换中的至少一个是保守氨基酸置换。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如通过XTT酶测定所测量的,与cnMDHm3(SEQ ID NO:30)相比,所述MDH具有至少25%的NAD还原酶活性。8.如权利要求中1

7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能够催化甲醇到甲醛的转化。9.如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如使用总蛋白和NADH的光密度所计算的,所述MDH具有至少20s
‑1的k
cat
。10.如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如使用总蛋白和NADH的光密度所计算的,所述MDH具有至少0.04M的K
m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具有至少300的k
cat
/K
m
比率。12.如权利要求1

11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如使用靶标蛋白浓度和NADH的浓度所计算的,所述MDH具有至少0.3s
‑1的k
cat
。13.如权利要求1

8和12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如使用靶标蛋白浓度和NADH的浓度所计算的,所述MDH具有至少0.04M的K
m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具有至少1.1的k
cat
/K
m
比率。15.如权利要求1

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与SEQ ID NO:34至少90%一致。16.如权利要求1

15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重组宿主细胞还包括编码选自SEQ ID NO:106

122的3

己酮糖
‑6‑
磷酸合酶(HPS)的异源基因。17.如权利要求1

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重组宿主细胞还包括编码选自SEQ ID NO:135

146的3

己酮糖
‑6‑
磷酸异构酶(PHI)的异源基因。18.一种表达编码甲醇脱氢酶(MDH)的异源基因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包括与选自SEQ ID NO:32

56和SEQ ID NO:81

88的序列至少90%一致的序列。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相对于SEQ ID NO:34的序列,所述MDH包括超过一个氨基酸置换,并且其中所述氨基酸置换中的至少一个是保守氨基酸置换。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如通过XTT酶测定所测量的,与
cnMDHm3相比,所述MDH具有至少25%的NAD还原酶活性。21.如权利要求中18

20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能够催化甲醇到甲醛的转化。22.如权利要求18

21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如使用总蛋白和NADH的光密度所计算的,所述MDH具有至少20s
‑1的k
cat
。23.如权利要求18

22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如使用总蛋白和NADH的光密度所计算的,所述MDH具有至少0.04M的K
m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具有至少300的k
cat
/K
m
比率。25.如权利要求18

21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如使用靶标蛋白浓度和NADH的浓度所计算的,所述MDH具有至少0.3s
‑1的k
cat
。26.如权利要求18

21和25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如使用靶标蛋白浓度和NADH的浓度所计算的,所述MDH具有至少0.04M的K
m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MDH具有至少1.1的k
cat
/K
m
比率。28.如权利要求18

27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重组宿主细胞还包括编码选自SEQ ID NO:106

122的3

己酮糖
‑6‑
磷酸合酶(HPS)的异源基因。29.如权利要求18

28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重组宿主细胞还包括编码选自SEQ ID NO:135

146的3

己酮糖
‑6‑
磷酸异构酶(PHI)的异源基因。30.一种表达编码3

己酮糖
‑6‑
磷酸(HPS)的异源基因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HPS包括与选自SEQ ID NO:106

122的序列至少90%一致的序列,其中相对于SEQ ID NO:122,所述HPS包括至少一个氨基酸置换。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HPS包括:(a)与SEQ ID NO:106的第4位对应的残基处的谷氨酰胺(Q);(b)与SEQ ID NO:106的第6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丙氨酸(A);(c)与SEQ ID NO:106的第8位对应的残基处的天门冬氨酸(D);(d)与SEQ ID NO:106的第27位对应的残基处的天门冬氨酸(D);(e)与SEQ ID NO:106的第30位对应的残基处的谷氨酸(E);(f)与SEQ ID NO:106的第32位对应的残基处的甘氨酸(G);(g)与SEQ ID NO:106的第33位对应的残基处的苏氨酸(T);(h)与SEQ ID NO:106的第34位对应的残基处的脯氨酸(P);(i)与SEQ ID NO:106的第40位对应的残基处的甘氨酸(G);(j)与SEQ ID NO:106的第59位对应的残基处的天门冬氨酸(D);(k)与SEQ ID NO:106的第61位对应的残基处的赖氨酸(K);(l)与SEQ ID NO:106的第63位对应的残基处的甲硫氨酸(M);(m)与SEQ ID NO:106的第64位对应的残基处的天门冬氨酸(D);(n)与SEQ ID NO:106的第69位对应的残基处的谷氨酸(E);(o)与SEQ ID NO:106的第77位对应的残基处的甘氨酸(G);(p)与SEQ ID NO:106的第78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丙氨酸(A);(q)与SEQ ID NO:106的第84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亮氨酸(L);(r)与SEQ ID NO:106的第92位对应的残基处的异亮氨酸(I);
(s)与SEQ ID NO:106的第99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丙氨酸(A);(t)与SEQ ID NO:106的第108位对应的残基处的缬氨酸(V);(u)与SEQ ID NO:106的第109位对应的残基处的天门冬氨酸(D);(v)与SEQ ID NO:106的第120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丙氨酸(A);(w)与SEQ ID NO:106的第127位对应的残基处的甘氨酸(G);(x)与SEQ ID NO:106的第134位对应的残基处的组氨酸(H);(y)与SEQ ID NO:106的第136位对应的残基处的甘氨酸(G);(z)与SEQ ID NO:106的第138位对应的残基处的天门冬氨酸(D);(aa)与SEQ ID NO:106的第140位对应的残基处的谷氨酰胺(Q);(bb)与SEQ ID NO:106的第141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丙氨酸(A);(cc)与SEQ ID NO:106的第164位对应的残基处的丙氨酸(A);(dd)与SEQ ID NO:106的第165位对应的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卉M
申请(专利权)人:银杏生物制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