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球淬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990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球淬火装置,包括盛装有冷却介质的槽池,浸没于冷却介质中的托架上有向上延伸的吊臂,吊臂上端与支架铰接,托架与驱动机构相连且驱动机构驱动托架绕铰接轴芯作往复式摆动动作,托架上布置有钢球盛放容器,钢球盛放容器上有透液孔。驱动机构驱动托架绕铰接轴芯作往复式摆动,其上布置的钢球盛放容器也必然随其同步作摆动,在托架暴动过程中,冷却介质被充分搅动,槽池内各处的冷介温度趋于均匀、稳定,这对实施淬火的钢球来讲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环境温度。可靠的环境温度。可靠的环境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球淬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球的热处理设备,具体讲就是微球的淬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钢质微球作为耐磨原件被广泛使用在冶金、化工及制药等领域,对物料实施破碎、研磨等作业。为了提供微球的耐磨性能,成型后的微球需要实施淬火处理,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油或空气(风冷)等方式。
[0003]浸没转筒式的方案是极为常见的,鉴于筒壁与钢球之间的频繁冲击、摩擦,转筒损耗现象十分严重,为此名称为“一种钢球冶炼工业加工的淬火水槽装置”(CN 108642251 A,以下简称文献1)则是一种钢球盛接篮3在淬火槽1内平动位移的淬火方案,尽管钢球盛接篮3的侧部底边有滑轮5可沿淬火槽1的槽沿滚动,但鉴于淬火时产生的大量蒸汽及高温环境,操作人员推动钢球盛接篮3的工作也是极端幸苦和费力的。
[0004]名称为“一种淬火油槽冷却装置”(CN 208685012 U,以下简称文献 2)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将待冷却的钢球倒入油槽中的散球装置,钢球经散球装置中的弯板以及滑板分散后依次滑落至散球装置底部的收集箱。待全部钢球进入收集箱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运转带动滑板向油槽右侧的升降机构移动,当滑板移动至升降机构中的放置板位置处时,关闭第一驱动电机,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运转后带动卷线盘对拉绳进行卷绕,收集箱从滑板拉入到放置板,随后沿着滑轨架从油槽底部提升至油槽顶部,完成收集箱的提取。
[0005]上述文献1、2的相同之处在于,钢球盛接篮3或收集箱均在冷却槽即淬火槽1或油槽内直线位移其从一端入槽、另一端出槽。其两种方案存在缺陷则是无法保证冷却操两端的介质温度一致,这对钢球的淬火处理所要求的温度条件无法保证稳定和均匀,这也势必严重影响钢球的淬火质量。
[0006]另外,微球形态的钢球通常采用覆膜砂成型,而后采用风冷的方式淬火是目前较为通行的解决方案,然而风冷时的扬尘现象极为突出,环境污染则是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球淬火装置,确保冷却介质的温度均匀性以提高钢球淬火的质量稳定性。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球淬火装置,包括盛装有冷却介质的槽池,其特征在于:浸没于冷却介质中的托架上有向上延伸的吊臂,吊臂上端与支架铰接,托架与驱动机构相连且驱动机构驱动托架绕铰接轴芯作往复式摆动动作,托架上布置有钢球盛放容器,钢球盛放容器上有透液孔。
[0009]上述方案中,驱动机构驱动托架绕铰接轴芯作往复式摆动,其上布置的钢球盛放容器也必然随其同步作摆动,在托架暴动过程中,冷却介质被充分搅动,槽池内各处的冷介温度趋于均匀、稳定,这对实施淬火的钢球来讲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环境温度,在钢球盛放
容器摆动过程中,冷却介质在钢球间充分流动传递热量,使得每个钢球都可以获得相同温度,这就保证了同批次的每粒钢球的淬火条件相同,同时还可以保证各批次淬火钢球具有相同的淬火条件,从而保证了钢球的淬火质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11]图2是省略图1中的槽池后的立体结构图;
[0012]图3、4分别是托架、钢球盛放容器的立体结构图;
[0013]图5、6是两种驱动机构连接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钢球淬火装置包括盛装有冷却介质的槽池10,浸没于冷却介质中的托架20上有向上延伸的吊臂21,吊臂21上端与支架11 铰接,托架20与驱动机构相连且驱动机构驱动托架20绕铰接轴芯作往复式摆动动作,托架20上布置有钢球盛放容器,钢球盛放容器上有透液孔。
[0015]上述方案中,浸没于冷却介质中的托架20借助其上的吊臂21铰接连接在支架11上,托架20具备了绕铰接轴转动的特性,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实施摆动动作,在托架20摆动过程中一方面对槽池10中的冷介实施搅动使得其各处温度均匀、稳定,同时冷介还充分的流经所有的钢球表面对其实施换热淬火,这样就确保了钢球的淬火条件相同、稳定,所以钢球的淬火质量得以保证。
[0016]具体实施时,加热炉通常设置在炉台上,槽池10可以布置在炉口下方的临近位置处,为满足两者之间的合适的高度差,可以将槽池10布置在地坑中,槽池10可以用钢板焊接制成或采用水泥等建筑材料砌制而成。为了避免钢球A直接抛落到槽池10的液面上造成猛烈的冲溅现象,液面与炉口之间设置导料溜槽,导料溜槽的落料端对着钢球盛放容器的盆口即可。
[0017]所述的托架20包括底框25,底框25的周边部位围置有侧围22,底框25和/或侧围22为其上有孔洞的板或格栅状,钢球盛放容器30为盆状,其盆底和/或盆壁上有透液孔31。底底框25主要是承接钢球盛放容器的,侧围22起到的则是围挡的作用,确保钢球盛放容器30与托架20 同步摆动,所以底框25、侧围22可以是开孔的板材或杆件焊接而成,侧围22还可以是板块焊接在底框25边沿处,这样就可以保证两者同步摆动,且同时保证冷介可以抵达钢球盛放容器,由于钢球盛放容器30 的盆底和/或盆壁上有透液孔31,所以冷介必然会抵达并流经所有的钢球处,并且在盆底上布置透液孔31,如图2、4所示,可以快速、均匀浸液,又方便沥液。上述底框25和侧围22并不要求具有显著的几何意义上的分界,如托架20本体为凹形的形状,则其中低部可以界定为底框 25,外部的高位部则可以理解为侧围22,钢球盛放容器30则与托架20 的承载和约束区域相符即可。
[0018]所述的托架20为方形或方圆形或圆形,吊臂21对称布置在其相对侧的两边中部。至于托架20的形状,可以选择上述的方形或方圆形或圆形,是指底框25的周边的形状,选用上述几何形状的托架20,可以方便的界定出几何对称位置并在相应部位设置吊臂21,确保摆动运动的安全与可靠性。视图中所示的托架20的底框25为长方形,底框25是由杆件纵横
布置构成的网框状,其边沿的侧围22是高度较低板件,所以图示的侧围22上并没有开孔,当然也可以开孔;由于侧围22的高度本身并不高且始终浸没在冷介液面以下,所以可以不必一定开孔,也能保证冷介充分的流经钢球A。
[0019]为实现与驱动机构连接,有两种优选方案:
[0020]其一是所述的驱动机构相连在托架20上的吊臂21所连边的相邻边上,如图3、5所示。
[0021]其二是所述的驱动机构连接在吊臂21之间设置的横杆23上,横杆 23的两端有连接杆24连接到吊臂21上,横杆23与连接杆24构成U形杆,如图1、2、6所示。
[0022]无论是托架20上的吊臂21所连边的相邻边,还是横杆23,其与驱动机构的连接处优选位置是在其中部,如横杆23的中部,这样可以提供对称而居中的摆动动力,并且布置驱动机构的一侧与钢球的加热炉所在侧彼此远离相对,如图2所示,图中钢球按箭头的指向落入托架20上放置的钢球盛放容器30中。
[0023]为了方便钢球盛放容器30的取放,吊臂21的上端有外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球淬火装置,包括盛装有冷却介质的槽池(10),其特征在于:浸没于冷却介质中的托架(20)上有向上延伸的吊臂(21),吊臂(21)上端与支架(11)铰接,托架(20)与驱动机构相连且驱动机构驱动托架(20)绕铰接轴芯作往复式摆动动作,托架(20)上布置有钢球盛放容器,钢球盛放容器上有透液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20)包括底框(25),底框(25)的周边部位围置有侧围(22),底框(25)和/或侧围(22)为其上有孔洞的板或格栅状,钢球盛放容器(30)为盆状,其盆底和/或盆壁上有透液孔(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20)为方形或方圆形或圆形,吊臂(21)对称布置在其相对侧的两边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相连在托架(20)上的吊臂(21)所连边的相邻边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连接在吊臂(21)之间设置的横杆(23)上,横杆(23)的两端有连接杆(24)连接到吊臂(21)上,横杆(23)与连接杆(24)构成U形杆。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吊臂(21)的上端有外置的耳轴或耳管与槽池(10)的槽沿处设置的支架(11)上对应设置轴孔或销轴铰接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曲柄连杆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忠发胡适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中发耐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