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秋语专利>正文

一种无逸散蒸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36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逸散蒸化机,用于解决现有蒸化机中两条上下布置的输送带的工作面边缘难以密封,从而造成热气逸散,导致产品品质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所述第一输送带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装置至少包括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共同依次包覆所述第一共用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所述第二输送带在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工作面及所述所述第一输送带在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工作面相互贴合设置,且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一输送带输送带之间形成弯曲形的基材输送通道。材输送通道。材输送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逸散蒸化机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无逸散蒸化机。

技术介绍

[0002]在纺织品的复合领域或化工的硫化行业,比如碳纤维以及芳纶纤维的复合加工时需要较高的温度,普通的输送带不能够耐受超过200度的高温,并且通常是采用一个大直径的加热轮外包覆一条输送带,基材从加热轮与输送带之间经过,然而加热轮的直径不能够做到无限大,这就导致基材的加热长度受限,生产效率低下。为解决上述问题,也有厂家将两条环形不锈钢带上下设置做成直线状的加热装置,但是设备庞大,同样的加热长度场地占用很大,同时,两条钢带的工作面之间没有压力,或者仅有间歇性的压力辊施加压力,两条不锈钢带的工作面的边缘难以密封,造成热气逸散,贴合不牢,影响产品品质。
[0003]基于上述缺陷,寻找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无逸散蒸化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逸散蒸化机,用于解决现有蒸化机中两条上下布置的输送带的工作面边缘难以密封,从而造成热气逸散,导致产品品质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逸散蒸化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输送带装置、第二输送带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装置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装置运转的动力装置;
[0006]所述第一输送带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第一共用轮以及第二共用轮;
[0007]所述第二输送带装置至少包括第二输送带、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三支撑轮、第四支撑轮、第一共用轮以及第二共用轮;
[0008]所述第一共用轮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共用轮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进行支撑;
[0009]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外表面包覆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外表面之间为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共用轮、第三支撑轮以及第四支撑轮的部分外壁均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内表面相接触;
[0010]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外表面包覆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外表面之间为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一支撑轮以及所述第二支撑轮的部分外壁均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内表面接触;
[0011]所述第一共用轮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侧旁,所述第三支撑轮和所述第一支撑轮均位于所述无逸散蒸化机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三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轮的上方或
侧旁,所述第四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位于所述无逸散蒸化机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四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轮的上方或侧旁,所述第三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左边或侧旁,所述第四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右边或侧旁,所述第一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左边或侧旁,所述第二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右边或侧旁;
[0012]所述第二输送带依次经过所述第四支撑轮、所述第二共用轮、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三支撑轮后,再从所述第三支撑轮绕回所述第四支撑轮,形成一个弯曲型闭环结构;
[0013]所述第一输送带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二共用轮、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一支撑轮后,再从所述第一支撑轮绕回第二支撑轮,形成另一个弯曲型闭环结构;
[0014]所述第二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共同包覆所述第二共用轮和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输送带在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工作面及所述所述第一输送带在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工作面相互贴合设置,且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一输送带输送带之间形成弯曲形的基材输送通道;
[0015]至少所述第一共用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为加热轮,所述加热轮为电加热、导热油加热、蒸汽加热、电磁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共用轮或/和所述第二共用轮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共用轮与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共用轮依次间隔设置。
[0017]可选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五支撑轮或/和第六支撑轮,所述第六支撑轮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轮和所述第四支撑轮之间,所述第五支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之间,一个或多个第五支撑轮或/和第六支撑轮的部分外壁设置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或/和第一输送带的内部或外部,用于支撑并导向所述第二输送带或/和第一输送带。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三支撑轮、所述第四支撑轮、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两端均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有轴承座;
[0019]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三支撑轮、所述第四支撑轮、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中的至少一个的轴承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输送带或/和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张力的张力或压力传感器。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三支撑轮和/或所述第四支撑轮的左右两端连接有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轮和/ 或第二支撑轮的左右两端连接有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 /和第一纠偏装置;
[0021]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为液压或气压或蜗轮蜗杆或螺旋升降调节装置或丝杆调节装置,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为液压或气压或蜗轮蜗杆或螺旋升降调节装置或丝杆调节装置,设置有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的轴端连接有轴承座,设置有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的第三支撑轮和第四支撑轮的轴端也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连接有滑块,滑块通过连接在机架上的滑轨与机架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的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的出力端与第三支撑轮和第四支撑轮的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
接。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纠偏装置和所述第二纠偏装置结构相同;
[0023]所述第一纠偏装置和所述第二纠偏装置均包括纠偏检测装置、纠偏控制装置和纠偏执行装置,所述纠偏检测装置为光电开关或行程开关或电子尺,所述纠偏执行装置为液压缸或气压缸或电机减速机或螺旋升降器,所述纠偏控制装置为电磁阀或接触器或继电器或变频器。
[0024]可选地,所述纠偏检测装置为电子尺;
[0025]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电子尺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或与滑轨连接,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与直线导轨或机架之间设置有弹簧,或电子尺的检测端与电子尺的固定端设置有弹簧,所述滑板上转动地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轮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逸散蒸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输送带装置、第二输送带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装置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装置运转的动力装置;所述第一输送带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一纠偏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第一共用轮以及第二共用轮;所述第二输送带装置至少包括第二输送带、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三支撑轮、第四支撑轮、第一共用轮以及第二共用轮;所述第一共用轮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共用轮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进行支撑;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外表面包覆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外表面之间为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共用轮、第三支撑轮以及第四支撑轮的部分外壁均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外表面包覆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外表面之间为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一支撑轮以及所述第二支撑轮的部分外壁均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共用轮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侧旁,所述第三支撑轮和所述第一支撑轮均位于所述无逸散蒸化机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三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轮的上方或侧旁,所述第四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位于所述无逸散蒸化机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四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轮的上方或侧旁,所述第三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左边或侧旁,所述第四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共用轮的右边或侧旁,所述第一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左边或侧旁,所述第二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右边或侧旁;所述第二输送带依次经过所述第四支撑轮、所述第二共用轮、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三支撑轮后,再从所述第三支撑轮绕回所述第四支撑轮,形成一个弯曲型闭环结构;所述第一输送带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二共用轮、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一支撑轮后,再从所述第一支撑轮绕回第二支撑轮,形成另一个弯曲型闭环结构;所述第二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共同包覆所述第二共用轮和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输送带在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工作面及所述第一输送带在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工作面相互贴合设置,且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一输送带输送带之间形成弯曲形的基材输送通道;至少所述第一共用轮和所述第二共用轮为加热轮,所述加热轮为电加热、导热油加热、蒸汽加热、电磁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逸散蒸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用轮或/和所述第二共用轮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共用轮与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共用轮依次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逸散蒸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五支撑轮或/和第六支撑轮,所述第六支撑轮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轮和所述第四支撑轮之间,所述第五支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之间,一个或多个第五支撑轮或/和第
六支撑轮的部分外壁设置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或/和第一输送带的内部或外部,用于支撑并导向所述第二输送带或/和第一输送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逸散蒸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三支撑轮、所述第四支撑轮、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的两端均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有轴承座;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三支撑轮、所述第四支撑轮、所述第一共用轮、所述第二共用轮中的至少一个的轴承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输送带或/和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张力的张力或压力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逸散蒸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轮和/或所述第四支撑轮的左右两端连接有第二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二行程调节装置或/和第二纠偏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或第二支撑轮的左右两端连接有第一张力调节装置或/和第一行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李秋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