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908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包括底座,底座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立柱,立柱的上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上连接柱,立柱通过上连接柱活动连接有压动杆,立柱的下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下连接柱,下连接柱的外侧活动安装有拉动杆,拉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斜向杆,下连接柱的侧面活动安装有连杆。该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因压动杆的另一端连接至调节斜向杆的侧面,从而可以带动调节斜向杆向上移动,因拉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斜向杆,同时拉动杆的长度固定,从而能够拉动调节斜向杆以限制杆为中心转动,使得调节斜向杆活动安装有被动柱的一端向上移动,被动柱可以带动上部的感知装置移动,达到了可调节高度,适用性强的目的。适用性强的目的。适用性强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感知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载传感器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间的协同感知与控制技术成为智能车辆、智能交通技术的前沿热点。
[0003]一般的车辆前方感知装置,大多是固定放置在车体内部,但是在实际安装使用过程中,因车体的高度不同,在安装过程中容易使得装置前方有阻挡物,不方便调节或在实际使用时,不能够调节高,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4]对此需要设计一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一般的车辆前方感知装置,大多是固定放置在车体内部,但是在实际安装使用过程中,因车体的高度不同,在安装过程中容易使得装置前方有阻挡物,不方便调节或在实际使用时,不能够调节高,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包括底座,底座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立柱,立柱的上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上连接柱,立柱通过上连接柱活动连接有压动杆,立柱的下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下连接柱,下连接柱的外侧活动安装有拉动杆,拉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斜向杆,下连接柱的侧面活动安装有连杆,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制轴,限制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主动柱,调节斜向杆的一端内侧活动安装有被动柱。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压动杆和拉动杆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以立柱的为中心对称安装,两个压动杆的长度大于两个拉动杆的长度,两个压动杆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拉板,拉板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微型液压装置,微型液压装置的输出轴和拉板的下部连接。
[0008]其中,微型液压装置的输出轴和拉板的下部连接,可以拉动拉板向下移动,拉板可以带动两个压动杆的一端向下移动,使得压动杆的另一端向上移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调节斜向杆的中部活动安装有限制杆,压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至限制杆的侧面,限制杆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主动柱的两侧。
[0010]其中,压动杆的另一端连接至调节斜向杆的侧面,从而可以带动调节斜向杆向上移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调节斜向杆的下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连轴,拉动杆的一端和连轴活动连接。
[0012]其中,拉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斜向杆,同时拉动杆的长度固定,从而能够拉动调节斜向杆以限制杆为中心转动。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斜向调节杆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主动柱的两侧,呈相互对立安装。
[0014]其中,斜向调节杆的数量为两个,呈相互对立安装,能够使得被动柱在移动时保持稳定。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套筒,套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上部固定连接至被动柱的下部。
[0016]其中,在被动柱下部的弹簧,通过被动柱的上升,可以对其进行限制,使得被动柱的下部不会偏移,保持移动柱的下部稳定。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被动柱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感知装置。
[0018]其中,被动柱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感知装置,被动柱活动时能够带动感知装置进行移动,感知装置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感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具有可调节高度,适用性强的特点,具体地说:
[0020]第一,该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拉板可以带动两个压动杆的一端向下移动,使得压动杆的另一端向上移动,因压动杆的另一端连接至调节斜向杆的侧面,从而可以带动调节斜向杆向上移动,因拉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斜向杆,同时拉动杆的长度固定,从而能够拉动调节斜向杆以限制杆为中心转动,使得调节斜向杆活动安装有被动柱的一端向上移动,被动柱可以带动上部的感知装置移动,达到了可调节高度,适用性强的目的。
[0021]第二,该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在被动柱下部的弹簧,通过被动柱的上升,可以对其进行限制,使得被动柱的下部不会偏移,保持被动柱的下部稳定,在下落时,能够使得被动柱恢复原位。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底座;2、立柱;3、上连接柱;4、下连接柱;5、压动杆;6、拉动杆;7、调节斜向杆;8、限制轴;9、主动柱;10、被动柱;11、感知装置;12、限制杆;13、连轴;14、安装孔;15、套筒;16、弹簧;17、拉板;18、微型液压装置;19、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立柱2,立柱2的上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上连接柱3,立柱2通过上连接柱3活动连接有压动杆5,启动微型液压装置18,因微型液压装置18的输出轴和拉板17的下部连接,可
以拉动拉板17向下移动,拉板17可以带动两个压动杆5的一端向下移动,使得压动杆5的另一端向上移动,因压动杆5的另一端连接至调节斜向杆7的侧面,从而可以带动调节斜向杆7向上移动,因拉动杆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斜向杆7,同时拉动杆6的长度固定,从而能够拉动调节斜向杆7以限制杆12为中心转动,使得调节斜向杆7活动安装有被动柱10的一端向上移动,立柱2的下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下连接柱4,下连接柱4的外侧活动安装有拉动杆6,拉动杆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斜向杆7,下连接柱4的侧面活动安装有连杆19,连杆1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制轴8,限制轴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主动柱9,调节斜向杆7的一端内侧活动安装有被动柱10。
[0029]压动杆5和拉动杆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以立柱2的为中心对称安装,两个压动杆5的长度大于两个拉动杆6的长度,两个压动杆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拉板17,拉板17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微型液压装置18,微型液压装置18的输出轴和拉板17的下部连接,调节斜向杆7的中部活动安装有限制杆12,压动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至限制杆12的侧面,限制杆1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主动柱9的两侧,调节斜向杆7的下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连轴13,拉动杆6的一端和连轴13活动连接。
[0030]调节斜向杆7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主动柱9的两侧,呈相互对立安装,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4,安装孔14的外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上连接柱(3),所述立柱(2)通过上连接柱(3)活动连接有压动杆(5),所述立柱(2)的下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下连接柱(4),所述下连接柱(4)的外侧活动安装有拉动杆(6),所述拉动杆(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斜向杆(7),所述下连接柱(4)的侧面活动安装有连杆(19),所述连杆(1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制轴(8),所述限制轴(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主动柱(9),所述调节斜向杆(7)的一端内侧活动安装有被动柱(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前方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动杆(5)和拉动杆(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以立柱(2)的为中心对称安装,两个所述压动杆(5)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拉动杆(6)的长度,两个所述压动杆(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拉板(17),所述拉板(17)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微型液压装置(18),所述微型液压装置(18)的输出轴和拉板(17)的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李杰张亚军李星男刘畅袁世杰付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普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