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段4×4圆锥共形双频微带天线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788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毫米波段4×4圆锥共形双频微带天线及其设计方法,它涉及一种微带天线及其设计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锥面共形双频率微带天线的设计极为困难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天线四组贴片单元整体呈矩形设置在介质层的表面上形成一个阵列,每个馈线的一端分别与一个贴片单元一对一的相互连接在一起。方法是利用对象功能减出不同厚度的锥面层,分别将平面天线的地板层、介质层和贴片层拉伸到锥面层上,利用相交功能取出两者的交集并将平面阵列共形到锥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均在毫米波段,分别为30.6和35.5GHz,共形阵列在两个谐振点处的带宽分别为315MHz和485MHz。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法建模简单、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仿真结果相对理想,而且加工工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带天线及其该天线的设计方法。技术背景现代军事装备中高新技术应用不断增多,机载、星载及各类武器系统所 需要的电子组件部件向着短、小、轻、薄、高可靠性、高速度、多波段、多 极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在性能方面,迫切需要能够在多个频率下工作、电磁 兼容性好、不易受电子干扰、雷达散射截面(RCS)小、具有隐身/反隐身特性 的高性能阵列天线。尤其作为毫米波制导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能够与 载体共形的天线系统即共形天线的研究近年来日益得到重视,共形天线是将 原来平面结构的相控阵变为曲面结构,并且进行了薄型设计、降低了自身质 量的天线。它不仅可以提供原来所需要的天线性能,而且不影响载体本身的 机动特性。微带天线单元具有剖面薄、重量轻、共形性好、成本低、易于实 现共形、容易在双频及多频下工作等结构优点,可以制成与弹体表面共形的 结构,充分地利用弹体表面空间,安装时不影响弹体的结构强度,便于实现 设备的小型化。由于微带天线有其独特的优点,特别适合用来做共形双频率 天线。天线共形化具有如下优点可安装在具有复杂表面的各种航空、航天、 舰船及地面车辆上,不影响载体的空气动力性能,并可充分利用其表面积, 增加天线有效孔径面积,通过方位面波束的开关切换,可以实现该空间区域 的连续扫描;并且在满足增益要求的前提下,共形阵通过展宽波束,减少了 空间的波束数目,因此共形阵天线在军事系统中具有良好的特性。由于共形 微带天线具有不额外占用空间和对飞行姿态影响小等优点,其在航空、制导 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双频率天线能使通信及制导等系统满足多 个工作频率的要求,因此对共形微带天线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国 防意义。但是共形双频率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分析还存在诸多困难载体(尤 其是金属载体)的曲率会影响天线的性能,大部分的计算方法处理共形天线时显得繁琐且耗时长,尤其在毫米波频段天线阵元的间距非常小,阵元布局 不合理或者尺寸的稍微偏差等问题将会对天线的谐振频率等性能造成极大的 影响,为了保证设计结果的精度,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精心考虑阵元的各个参 数。因此在毫米波段下设计共形双频率夭线阵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毫米波引信系统是无线电引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与弹体共形的毫 米波共形相控阵天线是毫米波制导系统的关键技术,开展该项目的研究具有 重要的工程价值和国防意义。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毫米波段的共形相控 阵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逐渐引人注目。随着毫米波固态器件、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和超高速集成电路的发展,将使毫米波导引头和弹载信号处理机体积更 小,灵活性和实用性更强。这必然导致各种"灵巧"导弹、"末敏"炮弹大量出 现在现代战场上。而对付这种"近身"威胁的办法就是发展装有毫米波共形相控阵天线、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电子对抗设备。另外,毫米波电子战(EW) 技术发展的状况是毫米波对抗落后于毫米波雷达技术,具体表现在毫米波雷 达和毫米波制导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世界性的毫米波雷达市 场已初具规模,而毫米波对抗技术刚刚起步。毫米波雷达器件的体积小、波 束窄、旁瓣低,这给EW造成截获和干扰的困难,而对付这种威胁的最有效 途径就是相控阵干扰技术。因此,开发毫米波共形相控阵天线是当务之急。锥面共形双频率阵列具有扫面波束宽、雷达散射截面(RCS)低等良好空 气动力学性能,并且能在两个频率下稳定工作,其在飞机、火箭和导弹导引 头等各种飞行器载体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由于锥面几何形状相对较复 杂,再加上在毫米波段这样高的频率下,要实现锥面共形双频率微带天线的 设计是极为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由于锥面几何形状相对较复杂,再加上在毫 米波段这样高的频率下,要实现锥面共形双频率微带天线的设计是极为困难 的问题,提供一种毫米波段4x4圆锥共形双频微带天线及其设计方法。本发 明的毫米波段4><4圆锥共形双频微带天线由十六个贴片单元1、十六个馈线 2、连接线4、介质层5、锥面层6和地板层7组成,十六个贴片单元l分成 四组,每组四个贴片单元1呈矩形设置,四组贴片单元1整体呈矩形设置在介质层5的表面上形成一个阵列,介质层5的背面与地板层7的表面固定连 接,地板层7的背面与锥面层6的表面固定连接,每个馈线2的一端分别与 一个贴片单元1一对一的相互连接在一起,每个馈线2的另一端均与连接线 4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法是利用凹槽加载的中间馈电贴片单元,设计一个锥 面共形双频率4x4微带天线(阵列),首先在CST设计一个平面4x4微带天 线,画出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锥体,利用对象(substrate)功能减出不同 厚度的锥面层,分别将平面天线的地板层、介质层和贴片层拉伸到锥面层上, 利用相交(intersect)功能取出两者的交集并将平面阵列共形到锥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馈电单元正好工作在35GHz上,增益达到 6.92dB,带宽(VSWR=2)达到了 1.39GHz,利用该单元设计的锥面共形4x4 阵列具有两个谐振频率,且两个谐振频率均在毫米波段,分别为30.6和 35.5GHz,共形阵列在两个谐振点处的带宽(VSWR=2)分别为315MHz和 485MHz,双频比为1:1.54;在两个谐振频率处的辐射效率分别达到了 91.08% 和98.01%,增益分别达到了 18.34dB和19.13dB。相对于以往的共形阵列, 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法建模简单、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仿真结果相对理想,而 且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在性能方面,本发能在毫米波段的两个频率下 稳定工作,适合安装在具有复杂表面的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舰船及地面 车辆等锥形载体上。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凹槽加载中间馈电贴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锥面共 形双频率4x4微带天线阵列示意图(正面),图3是锥面共形双频率4x4微 带天线阵列示意图(侧面),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图5是凹槽加载中 间馈电贴片单元的反射系数Sll图,图6是电压驻波比VSWR图,图7是天 线单元的二维远场E面波瓣图,图8是天线单元的二维远场H面波瓣图,图 9是由天线单元构成的共形阵列的反射系数S11图,图IO是共形阵列在第一 个谐振频率处(f二30.6GHz时)二维远场波瓣图,图11是共形阵列在第二个 谐振频率处(fK35.5GHz时)二维远场波瓣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毫米波段4x4圆锥共 形双频微带天线由十六个贴片单元l、十六个馈线2、连接线4、介质层5、 锥面层6和地板层7组成,十六个贴片单元1分成四组,每组四个贴片单元 1呈矩形设置,四组贴片单元1整体呈矩形设置在介质层5的表面上形成一 个阵列,介质层5的背面与地板层7的表面固定连接,地板层7的背面与锥 面层6的表面固定连接,每个馈线2的一端分别与一个贴片单元1一对一的 相互连接在一起,每个馈线2的另一端均与连接线4相互连接。地板层7的 材料为理想导体(PEC)。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贴片单元1的下侧中间位置设 有凹槽3,馈线2的顶端与贴片单元1下侧凹槽3的底端相连接。本实施方 式采用凹槽加载的中间馈电方式对微带贴片单元进行馈电,其原理可用图1 所示的贴片单元来说明。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毫米波段4×4圆锥共形双频微带天线,毫米波段4×4圆锥共形双频微带天线由十六个贴片单元(1)、十六个馈线(2)、连接线(4)、介质层(5)、锥面层(6)和地板层(7)组成,其特征在于十六个贴片单元(1)分成四组,每组四个贴片单元(1)呈矩形设置,四组贴片单元(1)整体呈矩形设置在介质层(5)的表面上形成一个阵列,介质层(5)的背面与地板层(7)的表面固定连接,地板层(7)的背面与锥面层(6)的表面固定连接,每个馈线(2)的一端分别与一个贴片单元(1)一对一的相互连接在一起,每个馈线(2)的另一端均与连接线(4)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群傅佳辉孟繁义杨国辉刘敏冯子睿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