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卷转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756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1
本申请涉及送料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缆卷转移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机械手和控制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输出端和第二控制输出端,所述机械手包括机械手控制端,所述机械手包括手臂部和抓取部,所述抓取部包括第一转盘和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夹具壳体、气缸、气动夹子和若干个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转盘包括第一转盘固定端和第一转盘转动端,所述夹具还包括第三红外传感器。本申请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机械手实现机械化搬运线缆圈的功能,有助于减少人工搬运,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卷转移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送料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缆卷转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线缆是对光缆和电缆的统称,通常用于连接设备、传输信息和输送电力。工业生产上,线缆的制造涉及的工艺门类广泛,线缆经过拉制、绞制和包裹而成,加工好的线缆需卷成线缆卷后进行包装。
[0003]传统的线缆转移方式,是将已经完成加工打包成卷的线缆卷,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将线缆卷运到指定地方进行放置,这种搬运方式人工投入高,成本较大且效率较低。
[0004]因此,专利技术人认为采用人工搬运线缆卷的方式存在缺陷:人工搬运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上述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转移线缆卷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线缆卷转移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缆卷转移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线缆卷转移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机械手和控制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输出端和第二控制输出端,所述机械手包括机械手控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卷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2)、机械手(1)和控制装置(3);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与控制装置(3)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3)包括第一控制输出端和第二控制输出端,所述机械手(1)包括机械手控制端,所述第一控制输出端与所述机械手控制端连接;所述机械手(1)包括手臂部(11)和抓取部(12),所述抓取部(12)包括第一转盘(121)和夹具(122);所述夹具(122)包括夹具壳体(52)、气缸、气动夹子(53)和若干个第二红外传感器(51);所述第一转盘(121)包括第一转盘固定端和第一转盘转动端,所述第一转盘固定端安装于所述手臂部(11),所述第一转盘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转盘转动端转动连接,所述抓取部(12)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盘转动端动作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转盘固定端;所述夹具壳体(52)安装于所述第一转盘转动端;若干个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51)间隔地安装于所述夹具壳体(52)的外壁,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夹具壳体(52)内,所述气缸包括气缸输出端和气缸控制端,所述气缸输出端突伸出所述夹具壳体(52),所述气缸输出端与所述气动夹子(53)连接;所述气缸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输出端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51)与所述控制装置(3)通信连接;所述夹具(122)还包括第三红外传感器(54),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54)安装于夹具壳体(52)的外壁;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54)与控制装置(3)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卷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卷转移系统还包括传输台(4),所述传输台(4)包括承托杆(45)、第一固定框(44)、第二固定框(43)、滚轴(42)和抵接限位架(41),所述滚轴(4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框(44)转动连接,所述滚轴(42)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框(4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框(44)和第二固定框(43)均安装于承托杆(45),所述抵接限位架(41)架设于滚轴(42)的上方,所述检测装置(2)安装于抵接限位架(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卷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限位架(41)包括第一阻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亿电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